淮海战役,一国军士兵扛走解放军一麻袋馒头,动员回来一个排投诚
1948年深冬,淮海战场上演了一幕难以置信的剧情。一个敌军士兵,就因为一麻袋馒头,不仅自己投诚,还带来了一整个排的弟兄。在当今这个外卖随叫随到的时代,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了几个馒头放弃阵营。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馒头却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场始于饥饿的豪赌】
大雪纷飞的战场上,一个裹着白被单的雪球正在缓慢移动。这位名叫郭占山的国军士兵,带着全排最后的体力和勇气,冒死穿越战场。他们已经三天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肚子里的馋虫比子弹还要命。
要说这郭占山也是个滑头,先前听说共产党优待俘虏,便主动请缨来探路。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个试水的活。谁知这一试,还真让他碰上了解放军中的活菩萨。
【信任与背叛的较量】
解放军指导员刘学轩面临两难给馒头吧,万一是诈降呢?不给吧,要是真心投诚岂不错失良机?在那个连馒头都是稀罕物的年代,这一麻袋可不是小数目。这就好比现在让你把一个月工资借给个陌生人,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但刘学轩最终做了个大胆决定给!这一手馒头外交,直接打开了突破口。郭占山带着馒头回去后,那叫一个轰动。要知道,当时国军部队里,当官的天天大鱼大肉,底层士兵饿得前胸贴后背。这一对比,高下立判。
【从敌人到战友的蜕变】
郭占山带着投诚的二十多个弟兄回来时,可把解放军战士乐坏了。这些昔日的对手,如今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郭占山更是了得,凭借对敌方阵地的熟悉,屡立战功。
说来也怪,郭占山最在意的不是别的,就是那身解放军军装。这身军装对他来说,就像现在年轻人心心念念的限量版球鞋。为了这身军装,他没少吃苦头。有一回穿着缴获的敌军服装执行任务,差点被自己人当成俘虏打了。
淮海战役后来的胜利,离不开像郭占山这样的内应。有人说,这场仗不是靠子弹打赢的,而是靠馒头喂赢的。还有人说,解放军不仅解放了土地,更解放了人心。
这故事要是放在现在,怕是得被人笑话一个馒头就把人收买了?但在那个年代,最简单的善意,往往能收获最大的回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心所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