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到最后人都是咋没的?医生:多半是身体这几表现,却没有重视

平宛玩转养护 2024-10-27 03:46:08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冬的早晨,李玉芬摸着僵硬的手指节,叹了口气。她望着诊室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回想起五年前自己第一次注意到指节疼痛时的场景。

那时她正在花店修剪玫瑰,突如其来的刺痛让她失手打翻了花瓶。

起初她以为只是工作太久导致的肌肉酸痛,用热敷缓解后继续忙碌着日常生活。谁知这个小小的征兆,竟是一场漫长战役的开端。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0.5%-1%,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根据《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3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具有决定性影响。

今年45岁的李玉芬经营着一家小花店,她记得当时手指关节肿胀发红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晨僵时间也逐渐延长。

在同行张阿姨的建议下,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告诉她,这个病若不重视,后果会很严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张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类风湿患者容易忽视早期症状。除了典型的关节症状外,全身疲劳、低烧、贫血等表现也需要警惕。

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刘主任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肺部病变等多系统并发症。

在李玉芬的治疗过程中,她认识了几位病友。开面包店的王师傅由于长期忽视病情,关节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形。曾经是舞蹈教师的陈女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得不提前离开热爱的舞台。这些案例让李玉芬意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指出,疾病活动度评估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研究表明,约40%的患者在发病两年内会出现关节损害。

李玉芬的主治医生王医生介绍,类风湿患者需要警惕以下表现:持续性关节疼痛超过6周、多关节受累、显著的晨僵表现、反复发热、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皮下结节形成。此外,心肺功能异常、眼部干涩、皮肤血管炎等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相反,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李玉芬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她学会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关节保护。闲暇时,她会做一些适合的运动,保持适度活动。饮食方面,她也更加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数据表明,早期类风湿患者通过规范治疗,约60%可达到疾病缓解。医学专家建议,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生物制剂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发现,及时使用疾病改善性抗风湿药物可显著改善预后。

在李玉芬的带动下,她的几位病友也逐渐树立起积极治疗的信心。开理发店的吴姐已经能够正常工作,种植户老张的关节功能也明显改善。他们组建了互助小组,分享治疗经验,互相鼓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专家提醒,类风湿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也要重视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时调整工作强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发表的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死亡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1.5-1.6倍,主要死因包括心血管疾病、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李玉芬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慢性疾病,保持警惕、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她的花店依然开着,只是现在她会更用心地照顾自己,也会提醒身边的人重视关节健康。

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类风湿患者完全可以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及时发现症状,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长期随访,做好并发症预防,这些都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正如李玉芬现在常说的:"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0

平宛玩转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