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生命最基本的营养元素有六种: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盐、蛋白质、水。在此前,我们科普过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今天就和肿瘤患者聊聊:如何食补“蛋白质“才高效率、不“浪费”。
一、你真的了解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吗?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概念。他观察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因此蛋白质的英文protein,是源于希腊文proteios,意思是“头等重要的” 。
不论是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修复损伤……都离不开蛋白质。
诸多研究显示,对肿瘤患者而言,增加蛋白质摄入,不仅能增加免疫力,还能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促进术后伤口愈合、降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提高对放化疗的耐受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我们认为,蛋白质对肿瘤患者确实是“头等重要的”。那什么是优质蛋白呢?我们经常说的蛋白质,就是多类氨基酸的统称。高蛋白质食物其实是“高氨基酸”食物。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已知的,为人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其中有8种,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分别是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所谓优质蛋白,就是指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适合人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组已经在日常食物间选出了“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如下表:
氨基酸评分(AAS)=[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g)]/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 (mg/g)]
二、肿瘤患者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
这和其他人群有差别吗?
肿瘤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量是比正常人高的。因为肿瘤会消耗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维持免疫力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
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南》指出:
一般患者可按 1~1.2/(kg·d) (非肥胖患者的实际体重)给予蛋白质,
严重营养消耗者可按1.2~2 g/(kg·d)(非肥胖患者的实际体重)给予。
所谓 g/(kg·d) 意思是 克/(每公斤体重·每天)
比如:一位60公斤体重的肿瘤患者,以1.0-2g/kg/d标准,每天需要蛋白质的含量大约在60g到120g之间。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每天要吃多少东西?
以鸡蛋为例,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大概是6-7克。60公斤体重的肿瘤患者要满足每天最少60克的蛋白质摄入量,单靠吃鸡蛋要吃大约9-10个。
再以牛奶为例,一般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大概为3g/100ml,满足这个量,大约要喝2升,也就是标准装6罐左右。
再以牛肉为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大约为20克/100克,大约要吃1斤多。
但只要每天吃10个鸡蛋或是6罐牛奶、一斤牛肉就完成任务了吗?
显然不是,这样补,依旧会导致蛋白质不足。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该怎么吃,为什么这样吃。
三、日常如何高效补充蛋白质?
①要吃尽可能多的种类
前面我们说了,蛋白质并不是一个东西,它和维生素一样,是同类、多种元素的统称。
我们在补充维生素时,都知道要饮食多样化。因为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维生素。比如,水果虽然富含多种维生素,但是很少有水果能提供维生素D;鱼类中富含维生素D,但极少含有维生素C,所以我们既要吃鱼也要吃水果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维生素需求,如果要满足其他维生素需求,吃得就要更丰富。
补充蛋白质也是同理,不能只吃一种食物,要多方面的摄入,才能保证各种氨基酸的均衡不“偏科”。
从这个角度讲,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例如蔬果类和肉类之间混合要比蔬果与蔬果之间混合、肉类与肉类之间混合要好。
图片来源:网络
Tips:即便谷类、坚果、种子、菌菇等食材中蛋白质虽然含量不算高,但是种类多样,可以增加氨基酸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因此非常建议荤素搭配,以此丰富蛋白质的来源,弥补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② 补充蛋白质要“少量多次”
出于高效利用“蛋白质”的考虑,我们要尽量缩短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时间间隔,最好在4个小时以内同时食用。
一方面是因为人体不能长时间地储存蛋白质,多余的蛋白质会被当作废物代谢掉,不能像脂肪、糖类一样变成肉“屯”在身上。所以要分散摄入,让身体能够持续利用。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知的“高蛋白质食物”,能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蛋白质”,更有是合成人体所需的、多类蛋白质的各种“原料”(氨基酸)。
就像做菜一样,几种原料要同时下锅才能成一道好菜。不能等水烧干了再放面条,也不能面条烧焦了再开始倒水。我们人体无法存储摄入的蛋白质,我们就需要自己掌握“火候”,保证几种“原材料”(氨基酸)能同时进入肝脏,发挥互补作用,共同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如果时间间隔过长,氨基酸就会被分解掉,互补效果就会降低。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条条框框看上去很难达到,但如果仔细规划一下。例如早晚各喝1瓶牛奶配1个鸡蛋,三餐间再多吃点高蛋白质的肉类以及豆制品、菇类、坚果,就显得很合理了。只要学会了这些知识,就不愁蛋白质摄入不足了。
主要参考文献: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南》
【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患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