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邮政发布《关于严肃邮资票品经营销售纪律的通知》,文件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治理打折邮票。
所谓打折邮票,就是低于面值销售的邮票,这类邮票并非倒卖者“赔本割肉”产生,而是部分邮局违规向大客户低价倾销导致的,至今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几十年时间。
这种邮票的折扣力度能有多大,在网购平台上,真邮票的折扣已经低于五折,超过100元还可以包邮,即便这样的价格售卖者依然有利可赚,那么他们拿货的价格只会更低。
许多人认为,如今已经没有人寄信了,所以邮票打不打折都没有购买意义。
其实除了寄信,邮政的普通包裹也支持邮票抵扣资费,对于起步价6元的包裹来说,五折的邮票相当于实际支付3元,对于要寄大量包裹的用户确实相当实惠。
此次邮政的《通知》也并非简单的空话约束,而是罕见的提出了现在打折邮票出现的几个内部原因:
(一)大额邮品销售和员工薪酬挂钩。也就是说部分邮局给员工分配邮品销售任务,完成会有薪酬奖励。因按售价无法卖出,于是员工打折销售邮品,并通过薪酬对损失进行弥补。
(二)给员工硬性摊派本岗位职责外的邮品营销任务。员工为完成业绩,只能亏本售出。
(三)违规向同一人批发50版及以上连号的整版邮票,违规未破版下发、未按规定进行条码扫描,甚至出现先销售后补码的作假行为。
《通知》对打折邮票出现的情况分析非常到位,但几十年的顽疾能否通过一纸文件有效改变,甚至说完全杜绝,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打折邮票的数量已经积累多年,即使是二十年前的邮票依然有大量存货,每年如此巨量的纪特邮票发行,只会越积越多,在没有更多使用途径消耗之前,数量一定是决定价格的首要因素。
其次,邮票印刷量并没有和实际使用挂钩,新发行邮票被大量用于集邮品开发,综合服务柜台根本见不到使用消耗,缺少作为收藏品的先天条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知》中邮政还是将邮票定义为一种商品,无论是“影响国家名片声誉”还是“打击集邮者热情”,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打折邮票危害到了邮政企业的利益。
《通知》试图改变的,是打折邮票兑换成邮政服务后产生的损失,却只字未提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该如何增加消耗。
也就是说,即使《通知》的内容全部付诸行动且落实到位,也不能改变邮票的发展现状,因为在电子支付就能解决的时代,谁会原价买邮票寄包裹,没有折扣就更不会有人去使用邮票了。
一面是二十多年积累了几百亿元面值的邮票,一面是每年十多亿元面值的新增,邮政就算在新邮上完全杜绝了打折倾销,可已经存在的打折邮票又该如何消除?
如此巨量的日积月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消耗制度,那么如何“严肃治理”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