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书,我今年要读一百本书,我最近又买了十本书。读书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很有文化,很善于学习,很努力上进,今天扯一扯自我欺骗的读书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估计大家都听过,意思也比较简单,如果你看了一本书全部复制到自己脑子里,全盘接受,不思考,不总结,不理会,那还不如不看这本书。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一生看了很多本书,而且做了很多笔记,写了很多自己的读书感悟,吸取了很多知识和精华,在军事,文化,哲学,思想等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比如看三国演义,普通人感觉故事很精彩,诸葛亮很聪明,关羽很勇武。而毛泽东指出,蜀国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成功的机会更大。不应该两路分兵,诸葛亮一路北伐,关羽荆州一路北伐,蜀国实力较弱,分兵导致实力更弱,而关羽被偷袭丢了荆州之后,失去了水陆并进北伐的优势,可以说是蜀国巨大的损失。如果你看书就是去看内容写了什么,故事是什么,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好的我都知道了,这本我已经掌握了,那和刷了一会儿视频也没多大区别。短视频讲道理的也很多,更生动,更有吸引力。读书最重要的是去悟,去推测,去猜想,去怀疑,得出自己悟到的知识,那才是你自己的东西。比如隋炀帝杨广,历史评价真的烂到家的皇帝,残暴,贪婪,荒淫无度,不作为。如果你不去思考,你对他的印象就是这样的,但这是真的么。那看看杨广在位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史书记载,隋朝的人口在隋炀帝大业前期达到了七百多万户,而唐太宗贞观初期却只有二百多万户。唐朝人口直到开元盛世时才达到了八百多万户。这么看来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也是很鼎盛的,一个昏君能做到这个地步是靠运气么。隋炀帝还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创立科举制,这个词估计有点老,我们换个新的词来解释,阶层固化,这个词熟悉吧,寒门难出贵子熟悉吧,考公务员。让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获得功名,成为朝廷官员,打破阶层固化 ,就放现在也是一件好事吧,而且这个科举制度延续到清朝。一个昏君能干这个,,,,第二件:开通京杭大运河 古代航运那是重要的物流运输渠道,从北京到杭州,北方直接到南方,你再看看今天的京沪高铁,京沪高速,那都是交通大动脉。没点格局能干这种事,,,第三件:三征高句丽,当时高句丽抢占了中国在东北的地盘,你是皇帝你坐着不管。元朝起家从北方而来,一路向南。刘邦汉朝起家西北起,一路向南。清朝起兵就从关外打进来的。看完这些你就知道,如果不去讨伐高句丽,会有多大隐患,这玩意可不是开玩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他也不想把这个隐患留给后人,一次性地解决掉这个难题,结果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这肯定不是一个错误,不信你去看唐朝皇帝一样去征战高句丽,说明这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首先看书你得有起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你不是要去高考,而是为了应试考高分,过关就行了。你读书得有自己的收获,不是拿着水杯,去作者那里挖一杯水,喝下去。那样的读书,基本没有太大价值,还有很多人买了很多书,书架放了很多书,基本不看,有人说是做装饰的,和装修一个路子。这可能也和最近比较火的,卖货节目有一些关系。总之读书肯定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你买书,看书纯粹为了展示自己的个人形象,那完全没必要。而且假的也真不了,藏不住。天天装,活着不累么,有买书的钱和时间去撸串,不是更能展现真性情么。去请朋友吃饭,他能不感激万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