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头等大事。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善良、有礼貌,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单纯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只是说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言行。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只是用言语来教育孩子,而自己的行为却与所说的相悖,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困惑,甚至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因此,要教育孩子学会诚实,我们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成为他们的榜样。
奖励:阻碍孩子成长奖励是许多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确实,奖励可以激励孩子为了目标努力,但过度的奖励也可能破坏孩子内在的积极性。例如,有些父母会给孩子许诺:“如果你考了100分,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 这种奖励方式虽然可能会让孩子为了得到玩具而努力学习,但这种激励是外在的,一旦奖励消失,孩子的动力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正如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所言:“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这种精神上的鼓舞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
威胁: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威胁也是许多父母常用的手段。当孩子不听话或者行为不当时,父母可能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样的话虽然可能会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威胁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据研究,通过威胁和惩罚的教育方式,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焦虑等负面行为。因此,采用温和的引导方式,培养孩子内在的责任感,显得更为重要。
说教:赢了争论,输了孩子做一次胜过听一百次,空泛的说教也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像"你应该好好学习;""你不应该沉迷于玩游戏;"这一类的说教,根本就起不到一丁点的作用,有时候还可能适得其反,跟孩子产生争执,蒙特梭利曾总结孩子的成长过程: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见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慢慢体会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孩子才能真切地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空泛的说教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因此,给予孩子机会去体验和感受是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言行不一:恶习产生的根源我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言行一致。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诚实,自己就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善良,自己也要有善良的行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礼貌,自己就要成为有礼貌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榜样,让他们在我们的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度依赖奖励、威胁和空泛的说教。这些方法虽然可能会暂时起到效果,但长远来看,它们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相反,我们应该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成为诚实、善良、有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