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常宁市名胜古迹:天空中的板桥渡槽

摄影在株洲 2024-09-10 03:42:13

常宁的风景名胜区很多,如果说最朴实的网红打卡地在哪里?那一定是板桥渡槽。

七月流火,最热的大伏天来了。虽然热,但仍阻挡不了我对追求真相的热爱,与朋友一起驱车来到板桥渡槽打卡。

来到渡槽下,只觉热浪扑面而来。气温高达40度。三伏天就是不一样,太阳光是白色的,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风速小。再也没有比这更热的天气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赏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初入眼帘,渡槽如一条人工打造的长龙,飞越长空,尽展威武霸气的雄姿。再细看,好美:

渡槽如桥天际连,   桥墩林立接天边。   一泓清水天上来,   化作甘露洒人间。

  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有了触摸墩桥的想法。走近桥墩。墩柱好高大哟,一柱擎天。当时没有现代机器,全靠人工装模垒建上去,真是不易。桥墩上遍是青斑。经过风霜雨雪长期的洗礼,墩柱上留下了无数的岁月刻痕,给人一种久经风霜的古朴印象。墩柱如分列式中标兵一样一线排开,纹丝不动地站立着,不断接受人民的检阅。五十多年了,站出了一片历史的天空啊。在桥下玩尽兴后,我们又转场来到渡槽上。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极目楚天舒呀。

南望峻岭在眼前,  北望风景尽良田。  桥下田间生夕烟,  袅袅如织醉心间。

我们在桥上漫步着,有了流连忘返的感觉,心里竟也有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心。

朋友问:70年代,钢材供应紧缺,民用建房用不到钢材。要建造像十多层楼高的渡槽,谈何容易啊。用了钢材没?

  没有现成答案。

百度,查阅常宁县誌,有关板桥渡槽的记录不多。于是,寻找当地见证岁月的老人。

我们找到老支书许伯元,他回忆道:“板桥渡槽像欧阳海灌区、洋泉水库一样,是个世纪工程。”

他亲自参与了洋泉水库的修建工作。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满眼含光。缓缓道:“洋泉水库是66年下半年开始修建的。当时,整个水库是靠6万多人,用基耕车(木制独轮小推车)推土,篾篮子担土挖出来的。光修建堤坝就上劳力3万人。用8人拖滚子的办法,碾实大坝。用4人抬起约300斤重锤下砸的办法,夯实土层。洋泉水库建好后,为了解决群众吃饭的难题,拓田多种粮,接着修建左右干渠。于是就有了右干渠的板桥渡槽工程。”

  接着他又说道:“板桥渡槽初期方案为石拱桥,全部由石头建造。后在合笼时,桥段中央发生断面事故,施工遇到难题受阻了。经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才想办法用上钢材,改成了现在看到的平行桥面结构了。”

  大家心中的疑惑一下解开了。

  谈到具体情况时,他神情凝重。

“渡槽长1060米,高25.9米。70年底开工,73年才完成。全县派民工参与建设,每个村都派几个人。没有工资,每天自带半斤米,四角菜钱作为生活开支。生活很苦,一个月才吃一次肉。由村里记3毛钱公分作为一天的报酬。”

  “建筑材料,如石材,水泥,钢材等由国家统筹,县计委拨出计划指标,物质局负责供应。建材质量都很好,时到今天没有出现问题,可见当时的水泥质量有多好。水渠建成后,多个乡镇受益。就板桥片区,灌溉用水可以通到镇最北方的新竹村。受益的村多到几十个,总灌溉面积41789万亩。村民倍感党的政策好。”

他接着说:“作为建设者,这是为自己办事情,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再苦再累也得干啊!”

万水千山总关情。 他们拿着微不足道的报酬,却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朴实的智慧,建造了板桥渡槽这样的伟大工程、人间奇迹。这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朋友说:好故事,好景点。在“旅发大会”将要召开之际,我们一起来擦亮这张名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夕阳西下时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大人的陪护下,来到渡槽边玩水。他们像鱼一样的游玩着,时而打水仗,时而玩跳水,时而玩漂流。有几个熊孩子光的像泥鳅了,哈哈哈,看到小“小泥鳅”了。不一会儿,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多美的场景呀。思绪纷飞,无限的诗情画意绘成一幅画,渡槽如一条长龙飞腾在板桥的空中,真是常宁最朴实的网红打卡地。

图、文/许军

许军:男,常宁人。军转干部,现任发改局三级调研员。常宁市网络及作家协会会员。文字如诗,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多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