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人民网特别策划推出“看准了就抓紧干”系列报道,见证并记录神州大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场景。
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和四川分别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重庆的,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则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
方向不同,目标一致,两省市都以自家优势,补链强链促发展,高位推进川渝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67亿元,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双城“生活圈”。
复兴号动车组驶过成渝高铁内江北站。胡志强摄
优势互补 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月11日,正月初二一大早,位于雅安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100余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今年春节我们没停工,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底盘悬架。”该公司总经理黄朝永说,“480台底盘悬架一下线,连夜装车,第二天便可送达重庆。”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全力生产。受访者供图
2月15日,在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数千名员工已经到岗,配合着伸缩旋转的机械臂和高速运转的激光焊接机器……30秒,一台新能源汽车就能下线。
“目前,长安汽车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50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带动川渝683家合作伙伴发展、12万人就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
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是川渝两省市汽车产业高效协作的写照。2023年,川渝两地合计生产汽车329.3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9%。
成渝“双圈”建设至今,两省市一直把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摆在重要位置。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中,现代产业类项目有114个,数量占比达38%,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重庆的整车发展优势明显,四川则在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绿电供应等能源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方面优势明显。”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加快构建绿色的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产生“1+1>2”的效果。
2月18日,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焊装车间生产场景。高彰摄
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四川时代共同投资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宜宾已建成投产。今年,将加大与四川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产业链、软件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
纵深改革 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首批18条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推广。
其中,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两地共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率先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尽享改革带来的“便利”“红利”。
“2023年,我将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这里,在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下,累计获得税费优惠近200万元。”川渝高竹新区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说。
川渝高竹新区全貌。高竹新区供图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在新区内有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来自重庆渝北、四川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合署办公,合力破解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为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统一川渝两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以“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为标准,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适用两地更优的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
“政策从优,成本就低。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优惠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言而喻。”殷光华说,“今年,我要将这些优惠都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
除此之外,川渝高竹新区还探索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
川渝高竹新区的先行先试为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打了样”——得益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数据信息跨区共享,位于四川隆昌的永星蘑菇卖到了重庆荣昌、四川泸州等周边城市,而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则帮助当地15家锂电企业成功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
在今年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成了关键词:四川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落实万达开地区(重庆万州区、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庆则将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持续优化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格局。
共融共通 “双城”生活享“同城”便利
春节假期刚结束,家住重庆、在四川成都开服装店的钟晓路“重启”了她的“双城生活”。对她而言,成渝间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营,两地通勤时间不断缩短,让她工作生活如同在一个城市般便捷。
近年来,川渝间18条高速公路大通道、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高铁项目加快施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
2023年,成渝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02对,日均发送旅客13.7万人次。两地之间,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客运通道迎来送往。
畅通“大动脉”,远不止于此。
春节前夕,重庆铜梁区至四川资中县高速公路项目磨盘湾隧道,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抓紧施工。
60公里外,位于重庆大足区宝顶镇的成渝中线高铁刘三寨隧道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繁忙。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与成都将实现50分钟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
成渝中线高铁刘三寨隧道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川渝两地越来越“近”;而“川渝通办”的便捷,则让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快”。
“实在太快了!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 重庆市民高女士感叹。春节前,她用手机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把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回了重庆大足。
这样的“实在太快了”不仅是在重庆。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社保服务大厅,办理社保相关业务的梁小容也感受到“川渝通办”就近办理的快捷。
以前,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参保人员可线上一键申请,后续业务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联网办理,最快当天就可以完成申请并办结。
2023年,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累计办理超过1500万件次,7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和34项“免证办”事项实施,“双城”生活更有“同城”体验。
新的一年,“川渝通办”如何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重庆提出要深入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 争取年内实现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
四川则表示要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提升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更好享受便利美好生活。(胡虹、朱虹、王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