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15:不遗余力丨秦赵两军对峙长平,赵王坚持求和致惨败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8-23 15:44:43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意思是使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导致韩国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有意割让上党郡给秦国求和,然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反而试图将上党郡献给赵国的方式,促成赵韩联盟,共同抵御秦国。

由于赵国都城邯郸距离太行山太近,一旦秦国取得上党高地,便可经滏口陉或井陉随时威胁邯郸。鉴于上党郡的重要战略地位,再加上赵国此前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国上下并不惧秦,赵孝成王最终选择了接收上党,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止秦国出兵报复。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得知赵国接收上党郡的秦昭襄王大怒,命左庶长王纥领兵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入赵境,赵孝成王则派兵接应。同年四月,王纥奉命领军向赵军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廉颇迎战,长平之战爆发。

当初,廉颇为了抵御秦军,利用地利优势,一连构筑了汾河、空仓岭、丹河三道防线。

四月,双方在玉溪河谷交战,赵军不敌秦军,裨将茄战死,汾河防线告破,赵军退至空仓岭防线。

六月,秦赵又在空仓岭以西交战,秦军先破都尉城和故谷城,进而攻破空仓岭防线,并俘虏四名赵国尉官。

七月,赵国坚守丹河防线,利用丹河西壁垒和丹河东壁垒抵御秦国进攻。秦军随即发动强攻,赵军丹河西壁垒被攻破,两名都尉被俘。

赵军初战不利,主将廉颇遂放弃丹河防线,率兵退至百里石长城一线,利用地利优势构筑防线,坚守不出,以疲惫秦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虽然秦赵皆为当时大国,但赵国作为后起之秀,国力大不如秦国。秦国虽是劳师远征,但因坐拥关中和巴蜀两大粮仓,又通过疏通渠道以水路运输,后勤补给却反而比赵国更快、更加通畅,而赵国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开战不久便影响到了夏收,军粮严重短缺。

迫于国内形势,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的消极防御十分不满,多次遣使责备,然而廉颇却不为所动。

为了尽快结束战事,赵孝成王找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赵孝成王说道,“长平战事,军战不胜,又战死多位都尉,寡人打算亲自率军前去增援,如何?”

听到赵王要御驾亲征,楼昌连忙劝道,“再派军队也无用,不如派遣使者到秦国去求和。”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见解,他说道,“楼昌主张求和,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然而,是否议和的主动权在于秦国。况且,大王您认为秦国的目的,是想要彻底击败赵军呢?还是只想要吓唬一下赵国呢?”

赵孝成王回答说,“秦国不遗余力,显然是要彻底击败赵军。”

虞卿点头道,“的确如此。既然如此,臣建议应该派遣使臣,携带珍宝去游说楚、魏两国,楚王和魏王想要得到赵国的珍宝,必然会接见我国的使臣。只要赵国使臣进入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将联合抗秦,如此必定恐慌。只有如此,与秦和谈才有可能。”

然而,赵孝成王并未采纳虞卿的主张,而是选择了与秦国求和,派遣郑朱出使秦国,与秦国进行和谈。

郑朱出发之后,赵孝成王又找来虞卿,将派人出使秦国之事告知于他,询问他的看法。虞卿回答说,“郑朱乃赵国显贵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和应侯范雎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一定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则会以为我们跟秦国和谈了,便不会再派兵前来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向秦国求和,他们的条件一定开得很高,而且不会让步。因此,和谈非但不会成功,赵军反而可能会因此被秦国所灭。”

郑朱抵达秦国后,果然如虞卿所料,秦国借机向天下扬言说秦国攻打赵国取得大胜,如今秦赵正在和谈,秦国此举旨在断绝了赵国的外援,而根本没有打算与赵国和谈。

由于廉颇坚守不出,迫于赵国内部形势,主战派主张撤换主守的廉颇,秦国则借机使用反间计,在赵国散播秦军只惧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的谣言,促使赵国以赵括取代廉颇担任赵军主将,秦国则以白起取代王纥,最终导致赵国遭遇惨败,四十五万赵军葬身长平。

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白起本想趁机攻打邯郸,但范睢担心白起功劳过大,劝说秦王接受赵国进献六城议和,白起被迫撤军。秦军撤退后,赵孝成王询问虞卿的看法,虞卿认为秦军势必不肯罢休,必然还会前来攻打,事实上正如其所料,随后便又爆发了“邯郸之战”。

0 阅读:2

绿茶纵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