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分给江西地区的明代诸侯朱宸濠,为了效仿先祖朱棣的做法,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叛乱,以“小规模”的方式,对大清王朝发动反扑,一举统一了整个国家。
宁王朱宸濠,乃是开国第一任王宁王朱权之子,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孙子。他的本事跟朱棣比起来差的太远,就说朱宸濠跟朱棣比起来,也差的太远了。朱宸濠,他从小就不是个好人,自从他成为了一代诸侯之后,在江西的名声就一直很差。
霸占田地,仗势欺人,无恶不作。
因此,他会造反,被当时的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知道,并不意外。
当初朱棣谋逆,血气方刚的明惠帝朱允炆自然是怒不可遏,可是朱厚照听到朱宸濠要在江西大举起义的消息后,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很是高兴。
皇上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朱宸濠的事情,让他有了一个可以亲自出马,走出紫禁城的机会。
在旁人眼中,朱厚照高高在上,活的跟个神仙似的,可实际上,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百年之前,你没有去过紫禁城,所以你永远不会明白,在这座高耸的宫殿中,台阶究竟有多高,又要花费多少时间。
你不会明白,那些住在里面的人,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他们的日子,每一分钟,都很难熬。
皇帝虽然富可敌国,但他的一生,都是在紫禁城中度过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皇室的规矩,律法,都不会让他到处乱跑,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也不会让他到处乱跑。
说到底,这也是老祖宗们定下的铁律,在几代皇帝都没了之后,这条铁律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且对于朝气蓬勃的朱厚照来说,定下规则的时候,也意味着违法者能够得到极大的好处。
杨奇现在身家丰厚,虽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却知道,规则是可以被破坏的。
不过看得出来,就算是大明皇帝,也没有这么逍遥法外。
因为有几个人都是从朱厚照之父明孝宗时代遗留下来的旧部,再加上朱厚照才十五岁就登上了皇位,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摆在了长辈的地位上,将朱厚照当做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
刚即位时,山西又有鞑靼作乱,朱厚照见形势好转,以为可以外出游历一番,便放下身段,请求大臣们放他一马,又被他毫不留情地回绝。
朱厚照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坐骑离开了紫禁城,翻越了居庸关,来到了前线,开始了他的统帅。
可见朱厚照是多么的想要离开紫禁城。
宫殿虽然恢弘,却十分的简陋。
尽管朱棣同志将紫禁城修建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但是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却显得有些单一,千篇一律。
那些太监、太监,春天和夏天穿一身,秋天和冬天穿着一身,夏天和春天都穿着同样的衣裳,秋天和冬天都穿着一样的衣裳。朱厚照每次见到她们,都会看见她们在打扫凉亭,清理水渠。
皇帝的肉体生活很丰富,但肉体生活越是丰富,他的灵魂生活就越是空洞孤寂。
在紫禁城里,时间变得很诡异,它以一种很稳定的速度走着,很慢很慢,没有什么值得朱厚照惊讶和感兴趣的,所以他也不会让皇上有什么终生难忘的机会。
没意思,真的很没意思。
因此,在听到宁王朱宸濠谋逆的消息后,朱厚照才会觉得自己被幸福冲昏了头脑。
在朱宸濠谋逆之后的两个多月里,朱厚照也总算是整理好自己的行装,率军离开了京城。
从北京到山西,距离并不算太长,按照常理来说,我们要出征,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可是,朱厚照的步伐很缓慢,朱厚照一路东张西望,休息三天,与其说是在战斗,倒不如说是在度假。
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时不我待,当朱厚照慢吞吞的到达河北涿州的时候,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
好的结果就是宁王朱宸濠叛变被压制下去,坏的结果就是他被叛变被压制下去,那就不需要你朱厚照亲自出手了”,此行就此告一段落。
听到这里,朱厚照险些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他并不是单纯的想要出去玩,而是想要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威名,让这些平日里看不起他的官员们看看,他并不是一个毛头小子。
可是,现在,他却被人捷足先登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谁在第一个平定叛乱?
他是当时的南赣巡抚,他的姓氏是王,又叫守仁,又叫伯安,被学术界称为“王阳明”。
王阳明掌管江西地区的治安,所以宁王朱宸濠才敢来江西造反,王阳明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呢?
其实朱厚照自己也清楚,王阳明正在江西压制叛乱,只不过朱厚照觉得一个小小的总督,手中掌握的那些军队,对朱宸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可是朱宸濠,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他的叛乱,只是一个幌子,很快,就被王阳明抓了起来。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妻从自己手中溜走,朱厚照非常愤怒,但他也迅速地认清了事实,继续率领军队前进。
也许会有人说,既然朱宸濠已经被生擒,为什么朱厚照还没有回去?
他自然是不会回去的,毕竟,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亲自上阵的机会,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但他还是想要出去走走。
所以朱厚照换了个路线,去了扬州,日日狩猎,夜夜购物,倒也算得上是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