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思想和成就上的影响力有多大,今天就带你探究历史

半醉的幻苦君 2023-05-27 17:27:04

管仲(公元前723—645),名夷吾,字仲,号敬,又称为“敬仲”,颍上人。在春秋时期,他出生于贫困家庭,早期随鲍叔牙游历,一起做生意,由于母亲的家乡很穷,他经常得到鲍叔牙的帮助,结为至友。齐襄公在世的时候,他帮助公子纠,反对小白,不成之后,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任命他为上卿,尊称他为“仲父”。

他统治齐国四十多年,在内政、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制定了一套关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方针。他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并把礼义廉耻视为国家的四个维度,并指出“四个维度得不到重视,国家必亡”。他还从平民中挑选了一些有才华的人,给予了提拔,并且强调了赏勤罚。还要对行政区进行科学的划分,将行政机构和军队的编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军政能够统一起来,从而加强了国防的实力。自此,国家实力大增。齐桓公一统天下,是他在战国时的首位君王。

管仲来自一个没落的世家。在年轻的时候,他受到了曾经显赫荣耀一时的家庭历史的影响,他与众不同,他志存高远。另一方面,贫穷的家庭和艰难的生活,让管仲拥有了一种顽强的求知欲;战火连天时代磨砺出了管仲明察世态、洞悉时局的能力。他学习先贤,学习武艺,与朋友共勉,调查实践,从各个方面吸收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为他后来能成为治齐贤相、称霸诸侯、建立伟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管仲早年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经商亏钱,做官被放逐,战败,辅佐公子纠被贬。不过,这样的经历,却让他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坚韧,他能够把握住机会,一步登天。

管仲之所以能由阶下囚一步升为齐相,主要是因为他的挚友鲍叔牙的举荐。齐桓公欲委任鲍叔牙为丞相,但管仲和齐桓公在最后一次商议大臣人选的时候,都没有选择鲍叔牙,反而选择了隰朋,可见他对这个国家的关心。

齐桓公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任命管仲为丞相,管仲为了报答齐桓公的好意,助齐桓公一统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贤者与明君!管仲以过人的治国才能,深得齐桓公器重,先是为宰相,后称“仲父”,几乎是言听计从,充分体现了管仲的博学多才:他识人,举出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进行了对内的革新,使齐国的治安得到了一定的安定;他实行的是“兴利除弊”的“富民”方针,这使得齐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变得更加富裕;利除弊;他“尊王攘夷”,使齐国的势力不断扩张;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花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才让原本贫瘠的齐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645仲管仲去世,齐国满朝哀悼,百姓将其埋骨于临淄南部牛山,并竖立一座大碑,以表彰其为后人所做的贡献。管仲协助齐桓公统一天下一百年后,孔子对管仲的事迹大加赞扬,说:“管仲协助齐桓公统一天下,拯救了周室,造福了天下苍生。”如果不是管仲,我们现在应该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像个野蛮人一样。

可见管仲在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在他的思想和成就上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3 阅读:30

半醉的幻苦君

简介:喜欢旅行 喜欢走进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