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解体的民意推手想到的乌合之众

猫哥知识分 2024-03-17 18:20:32

苏联解体是美国长期以来的阴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真正击垮苏联的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那些被利用了的民意。今天我们来分享解体了苏联的那把刀,叶利钦是怎么利用民意使苏联倒塌的。

苏联解体前的人民生活与解体后的对比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经济状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困难时期,许多人面临失业、贫困和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在苏联解体后,一些社会福利制度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可能失去了原有的保障。

社会福利:苏联时期,人民享有一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包括免费医疗、教育和住房等。

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 经济问题: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后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经济困境导致了社会不满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2. 民族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语言和历史上的差异。民族问题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分离主义运动。

3. 对外政策:苏联的对外政策在冷战期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经济制裁。这对苏联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4. 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这些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和匆忙,导致了社会和政治的混乱。

5. 外部影响: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影响逐渐渗透到苏联社会,引发了一些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原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和交织在一起的。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但是不管多么错综复杂, 也绕不过一个特殊的人物,就是叶利钦。他不仅是苏联解体的推手,甚至最后差点把俄罗斯卖给美国, 幸好,他及时的将权力移交给了普京,否则俄罗斯极有可能会被二次解体。

而这位叶利钦就是靠民意起家的,叶利钦从小就是一个反社会的习惯性反驳人格,上学的时候,就懂得煽动同学顶撞老师,工作后也是善意团结工友与领导做对,我们暂且不说这个做法对或不对,事实是从叶利钦记事那一天开始,他就一直在用自己那张嘴挑战权威。只要是别人认为是对的,他一定能够找到理由进行反驳。由此被很多人推崇为大喷子。

然而叶利钦十分精明,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喷子,而是每次都把自己包装成所谓的民意代表。

叶利钦的所有顶头上司,对这个人的评价都十分低劣,然而所有在叶利钦手下做事的人,却都认为这是一个能够被利用为自己发声的人。

于是, 他利用自己的这个优势成为了远离莫斯科的乌拉尔地区的民意代表,1985年3月11日,在连续经历多位领导人离世之后,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登上了苏联的最高权利,由于政治需要,戈尔巴乔夫需要用新生力量来替代老的政府官僚,于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叶利钦就出现在了名单中, 这个招摇撞骗的公知喷子于是就飞黄腾达,成为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市的一把手,这也为他推翻苏联提供了机会 。

当叶利钦真的获得了改造莫斯科的权力之后,就利用他的身份忽悠民众,而民众的狂热又反过来助力叶利钦,于是事态逐渐朝失控的方向发展了,他很清楚自己的权力实际上来源于民意支持,那怎样讨好民众,那他就怎么做。

于是,在苏联的问题没有丝毫好转的情况下,叶利钦在莫斯科市内的声望越来越高,而有民意支撑的他,终于开始把炮口转向自己最后的顶头上司戈尔巴乔夫,甚至是苏联这个国家

本着谁说话我不爱听就反对谁,谁说的话我爱听谁就做对了的原则,苏联民众、特别是以莫斯科市民为代表的俄罗斯人,一致认定叶利钦才是苏联的大救星。

于是,后面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其实从最早叶利钦就清楚,会为他的言行买单的不止有莫斯科市民,而是所有的苏联人民。

客观的说,苏联的解体不能完全算在叶利钦或是戈尔巴乔夫身上,也许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宿命吧,但是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些所谓的民意,的确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民意是否代表正确,结果是好是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一方面,民意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另一方面,民意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政治、经济、媒体等。在有些情况下,民意可能受到误导、操纵或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准确反映事实或最佳利益。例如,某些政治宣传可能利用恐惧、偏见或误导性信息来影响民意,从而使其偏离理性和客观的判断。

有时候,民意可能会被操纵和误导,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民意视为绝对正确的标准,而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做出决策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事实、专业知识和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民意。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公众的知情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减少民意被误导的可能性。

同时也说明,真理未必就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

现在的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已经信息传播科技的进步,是苏联那个年代远远不可比拟的,我们也不缺公知,也不缺这些反社会人格的大喷子,而且还很多,这就是中国发展太快了,前几年有句话叫做,现在很多的中国人的灵魂追不上肉体,而且还有更多的境外势力发起的舆论战,这都是要警惕的。

据环球网报道,从去年的韩国的常温超导实验,到今天马斯克的“星舰”,再到国内地域黑、动物保护等社会议题,还有民企、外企、国企以及中国科技、军事,甚至是国产汽车,一说起中国与外国对比,或者国内某些负面舆论,相关新闻评论区中,从来不乏这些吹美贬中、刻意放大社会阴暗面的声音,这些人不是鼓吹“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就是嚷嚷着“这和我月薪3000什么关系”。

什么是舆论战?广义上的舆论战指的是在现实战场外争夺公共话语权、扰乱他国民心士气的战争手段,虽然不见血,但比起现实战争更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交媒体上某些对立、煽动情绪的议题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舆论战的影子。

而当有网友质疑这些故意制造社会撕裂、煽动对立的声音可能是境外情报部门对我国社交媒体舆论的干涉,那些账号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叫嚣,“哪有什么境外势力”、“怎么不反思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就是在给谁谁在洗白等的言论,他们最擅长就是煽动民意,偷换概念,利用普通人的善良和随大流的心态,造成社会矛盾,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这两天猫哥的视频针对此种问题,已经发布过两篇了,关于美国针对中国深砸15亿美元,来培训和支持针对中国的舆论战,也都有详细的分享,虽然也受到不少的民意的攻击,但是猫哥还是要告诉大家,不是大家认为的都是正确的。也许就是你们的善良跟风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为你所谓的大家都那么说,可能说这个话的是境外的机构和机器人,他们说的话都是设计好的话术,就知道你们会相信的。

看到一位叫邵永灵的作者文章披露,2022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一项舆论研究表明,当新冠病毒和俄乌冲突爆发的那一天起,数以千计的账号在短短几天内转发了大量涉华、涉俄负面消息,其纪律性之强、效率之快“宛如有人按下了一个开关”。

而在这些转发贴文的账号中,有8成可以认定为机器人,其中部分账号的来源甚至可以追溯到美国情报部门和五角大楼。先前美国媒体就曾详细披露过,五角大楼如何将一个隶属于美国中央司令部的账号包装成“不带任何偏见和立场的中东新闻媒体”。

多么的可怕啊!

最近人民网也针对网络群体事件发表文章,标题是,网暴“按键伤人” 必须付出代价

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频频就网络暴力治理建言献策,从鼓励个人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到提升网络暴力行为的犯罪成本,再到加大打击力度以及修订完善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都在积极推动营造和谐、理性、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暴力问题日益突出。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0.79亿,互联网匿名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的滋生。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鲁迅先生的文章《热风》之一群乌合之众中写到,

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 乌合之众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乌合之众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

乌合之众的特点就是冲动、多变、急躁,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容易被别人的言论的所裹挟。易受暗示和轻信。比如羊群效应。羊群本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因此煽动者想要感动群体,在发表言论时不会跟群众讲逻辑与理性,绝对不会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只要了解这些群体想听什么就说什么就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专横、偏执、保守。

你没发现他们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吗?这些个体需要群体,他们也不去思考对错,因为这个群体的话是符合自己认知的,所以这个群体就符合我们的民意,就能够赋予他们虚幻的力量。

庄子有言:“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当然,那些人们也可以把我当成井蛙和夏虫,这没关系,因为心是有屎看谁都是屎。我也这样。

0 阅读:57

猫哥知识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