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匹夫
编辑/匹夫
戏剧性的定义“戏剧性”是一种关于戏剧的本体性问题,它关系到戏剧本体和特性,也关系到人们对于戏剧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的反思。然而,虽然“戏剧性”这个词在艺术史上和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却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定义。理由是,要解释“戏剧性”,就必须把与戏剧有关的问题,如情节、冲突、情境、悬念、场面、结构、高潮等等,这些都要重新解释,而且还必须弄明白。
究竟该如何界定“戏剧性”呢?目前许多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的著作,都把它称为戏曲行为;这一理论基础,就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一书中提出的戏曲“六要素”:戏剧模仿的对象是行动,而模仿的方式则是动作。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运动就是决定一出戏的法则。笔者不禁要反问:难道只有戏剧化的行动才能成为一出戏吗?
音乐在歌剧中的功能讨论不同种类的乐曲对于戏剧艺术产生的作用以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歌剧在本质上是一种“戏剧”,它用动作和事情来展现人类的矛盾、情感和思想。它实质上就是一个比喻,一般是由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个性声音的符号所产生的矛盾和内部紧张关系所构成的。
紧张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强烈程度。戏剧紧张是指在剧情达到高潮之前,人们对戏剧人物所能承担的情绪负荷。而在对戏剧紧张气氛的表达中,它又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歌剧应当归入“戏剧”一大类,与其它戏曲如诗剧、舞剧等不同,主要表现为以音乐为核心的艺术媒体,而非以对话为核心的诗歌或舞蹈。
当代学者普遍将其看作是戏剧中的“刻画”、“支撑”、“转换”、“渲染”、“构建”等五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就角色刻画而言,在戏剧中,音乐的作用在于表现角色的个性与心态,而非通常所说的“唱”。第二点是在歌剧中,音乐支撑着戏剧性动作。在此,我们要提及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界定:“模仿的方式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的方式;通过唤起怜悯和恐惧来培养情感。”这里,莫扎特的重奏是很有价值的:在重奏中充满了戏剧化行动、对话、事件和进程都是以音乐为背景的。
莫扎特的创新之处,是因为他后来写的那些成熟期歌剧,大部分戏剧化行动都是以合唱形式出现的。从这一点上讲,许多学者将戏剧活动相关联,也就合情合理。
戏曲表演中,音乐对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起到了辅助作用。舞台上的活动可以用音乐来组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舞台灵魂。达尔豪斯曾经提出,戏曲的时空结构有着根本性区别,时空的转换常常是伴随着剧烈矛盾与冲突而产生的;而唯有当动作与冲突产生以后,再经过音乐的不断深化与加强,其内心的精神实质,才会产生独特的戏剧性。这就好比一个行动所引发的戏剧性效应是一种张力,而行动之后的片刻是一种使戏剧性效应更加深刻的方法。
歌剧表演中,音乐具有烘托氛围的作用。而在整个戏剧创作过程中,音乐又扮演着重要的掩护角色,其表现形式无处不在。适当的音乐能营造出一种氛围,这是一出好戏不可或缺的一环,像《图兰朵》、《波希米亚人》这样的名曲,就有许多营造这种氛围的场面。舞台转换时,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预言结局,这是一种典型的舞台艺术。
第五,戏曲作品中,音乐也具有一定的构架作用。结构是构成一种东西的各个部件排列,而戏剧中的结构则是用音乐手段对戏剧要素如动作、事件、情节、人物进行排列。
罗密欧与朱丽叶初见场景的三个层次笔者谈及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时期法国歌剧作曲家的杰出代表古诺谱写的五幕歌剧;其脚本由儒勒·巴毕耶、米歇尔·卡雷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而成,该歌剧于1867年在法国巴黎抒情歌剧院上演。
历史上,该歌剧是最早成功改编莎士比亚原著的音乐戏剧。故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在维罗纳,意大利凯普莱特的公主朱丽叶爱上了蒙太古之子罗密欧,但是因为两个家族的恩怨,两个人无法结婚,最后都去世了。笔者把主题放置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之中。就全剧而言,这一幕就是这出戏的主题:“爱”的开端,也是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开端。
在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版本中,作者和编剧把罗密欧与朱丽叶“初见场景”分成了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三部曲。
最初的一幕是:在卡普莱特家庭举行的一个大型舞会中,罗密欧偶然遇见了匆匆走进舞台的朱丽叶,罗密欧为朱丽叶那张漂亮的脸蛋所迷惑。
配乐方面,罗密欧选择了一首节奏比较快的短歌,以阿玛霍尔的第一个大调作为开场,以大调主音阶传递出一种沉稳而又充满信心的情感,象征着罗密欧第一次见到朱丽叶时就爱上了她。
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中,以低沉的三个音符作为主要旋律,但在高音区,这首歌的开头,却是三个低沉音符,充满了浓浓的深情。此处三个小调乐声,既是罗密欧心中的谨慎,又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恋爱。其“爱情主题”与威尔第小说《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非常接近。
在戏剧性的行动中,当二人惊鸿一瞥后,朱丽叶保姆便迅速地将朱丽叶抱走,甚至于“推走”,保姆的这种举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第一次见面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保姆劝朱丽叶尽快找个人结婚,朱丽叶拒绝了保姆的建议,并演唱了《我要活在美好的梦想里》。
整个作品具有宽广的声域,优美的旋律,富于的浪漫。这首咏叹调是一首温馨明亮的华尔兹,F大调,3/4拍,复二部曲。前半段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用华尔兹的节拍来表现朱丽叶的激动和忘我。
从剧情上来看,当朱丽叶唱着这首无忧无虑的歌曲时,罗密欧正在看着他心仪的女人,所以两个人并没有碰面。但是,在这样一首优美的曲子里,罗密欧对朱丽叶更多的是感激和喜爱,而朱丽叶则是处在和罗密欧的相遇中。
华尔兹这种类型的曲子,正适合这个时候使用。一是因为剧场氛围本来就是在舞蹈中,华尔兹是舞蹈的第一选择;二是华尔兹表现了朱丽叶对爱的浪漫和虚幻的个性和心态;三是华尔兹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意味,它预兆着“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的浪漫之恋已经在这一时刻被深植。
初见场景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式定情的场景,圆舞曲的体裁戏剧性与其带来的审美体验在这一部分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与推进。在这一关键时刻,作者为两个主角准备了一个华尔兹风格的重唱。这首曲子在二级水平上继续使用F大调,3/4拍子的中等速度,主要是上行音阶。二人心灵相连,音律契合度极高。在华尔兹的主旋律下,罗密欧的表白,朱丽叶的害羞,两个人的感情,都在这首华尔兹中得到了升华。
这一部分的音乐主要由弦乐演奏,既表现出了弦乐的特点,又使弦乐和华尔兹达到了很好的融合。再谈到二次演唱,二次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自身也带有很强的戏剧性,二人借着二次演唱来明确自己的感情。作者用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华尔兹,来告诉听众:两个年轻主角的美丽恋爱就要展开了。它还表明了剧中的主题是爱。
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版“初见场景”主要是以华尔兹为主题的。圆舞曲有“旋舞”之意,源于奥地利与南德的连德尔,到了维也纳才有了很大发展,后来演变成了“圆舞曲”。
华尔兹分为维也纳华尔兹、慢华尔兹、法国华尔兹和19世纪晚期的波士顿华尔兹,除了波士顿华尔兹和其他华尔兹之外,其他华尔兹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初见场景”里,华尔兹风格不但烘托出了舞会气氛,而且表现出朱丽叶对爱情的纯真和梦幻般的个性,并将《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个人的恋爱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这种类型的音乐具有戏剧效果,它可以表现出人物除了真正的表演行为以外的另一种活生生的东西,也就是思想上的斗争。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整个剧情主线,而两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忠诚与坚持则是整个剧情的最高潮,如果要表现出浪漫的戏剧色彩,那就最好用华尔兹来演奏。
结语回归“戏剧性”这一主旨。尽管这首歌是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但它却是一首充满了爱意的华尔兹,并对这首歌进行了个人化解释。在戏剧表现上,作者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人物行动,另一种则是利用人物内在矛盾。华尔兹这种类型的音乐,更能表现出两个主角的心灵的渴望。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也因为不同的作曲家、不同时代、不同剧种、打造出不同的美感,并且有不同的浪漫、不同的情感,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因为它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感觉。
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莎士比亚的文学名著不断地被重新塑造和再现,而《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也在不断地被加深,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文艺天地。
参考文献:
【1】董健《戏剧性简论》
【2】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
【3】李小诺《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
【4】杨亚迪《论歌剧音乐的戏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