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全面屏的发展历程,从刘海屏到屏下镜头,历经了这么多种形式

科技架构 2023-08-19 16:32:23

这几年的手机发展似乎来到了瓶颈期,就连手机的外观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各家厂商频繁在后盖和镜头模组上做文章,但前置屏幕却是不尽相同,统一中置打孔屏,这也如同告诉消费者,全面屏与前置摄像头的最合理兼容方式就是如此。

不过在全面屏的早期探索阶段,屏幕的设计却是百花齐放。

那年,小米MIX发布后,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了全面屏探索时代,手机的比例也不再局限于16:9,开始出现18:9,20:9的比例。最初的全面屏是将上巴和下巴进行缩窄,比如说华为Mate10,实际上这种形态的屏幕连全面屏的初期都谈不上。

同年iPhone x发布,这款手机告诉大家屏幕可以做到四等边框,不过,巨大的刘海也浮现在眼前,苹果也没能解决掉前置摄像头的问题,而这样的设计一用就是三年。

IPhone x发布之后,各家对于全面屏的探索正式开始,先是安卓手机的各式刘海屏,刘海或大或小,各种形式都有,后来还出现了水滴屏,不过下巴都不小,原因就在于当年大多数安卓厂商采用的都还是LCD屏幕,为了将下巴继续做窄,安卓也算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兴起了OLED屏幕。

想要消灭掉前置摄像头就得另辟蹊径,最经典的设计是机械升降摄像头,将摄像头藏于机身以内,使用的时候再弹出,这样的设计在当时可是最优解。机械升降摄像头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有单颗摄像头升起,侧升起,甚至还有整个模组都升起。

这样的设计,千元机乃至旗舰机都有采用,但这样的物理机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机械损坏,灰尘进入机械内也会造成卡顿,机械结构占据机身面积过大,无法做出防水等,所以这样的设计最终被打孔屏取代了。

除了自动升降以外,还有手动升降——滑盖手机再次回归。通过滑盖的方式将隐藏在屏幕下方的摄像头模组推出,这样的设计代表是小米MiX 3和荣耀Magic2。这样的设计相比机械自动升降更为笨重,机身厚重,而且密闭性差,滑动机构的缝隙也比较大,使用时间长久了之后容易堆积灰尘,所以这类手机在使用了一年之后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可以说为了屏下摄像头而牺牲过多的使用体验。

在全面屏的探索历程中也诞生了比较奇葩的设计,比如说双屏设计,既然放不下前置摄像头,那干脆把后置摄像头当前置来使用,为了满足自拍需求,所以在后盖上再开一块屏幕,整个手机拥有两块屏幕,这样的设计代表是努比亚x。这样的设计弊端在于后置屏幕使用频率不大,同时还增加成本,占据空间,因此,这样的设计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在历经了这些比较奇葩的设计之后,厂商都明白了只有打孔屏才能将前置和全面屏做到最合理的兼容,所以那年荣耀发布了LCD打孔屏,三星发布了OLED打孔屏,自此,手机进入了打孔屏时代,左上角打孔,右上角打孔,中置打孔都有手机采用,同样左上角挖槽,中置挖槽和右上角挖槽也同样有手机使用。

再后来就是理想状态下的全面屏终于发布了,由中兴率先发布的真正的全面屏屏下摄像头,将光线透过屏幕到达屏幕下面的摄像头里,这也是最理想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但想获得足够的透光量并不简单,必须得将该区域的屏幕像素减少以获得更大的进光量,这就导致该区域的屏幕显示效果模糊于其他区域,所以这样的设计合理但不理想,这对于追求屏幕显示效果和前置拍照效果的旗舰手机来说无法采用,所以直到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最合理方案仍然是打孔屏。

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看,以前的全屏探索历程似乎还有点不可思议,很多方案都是不可取的,但科技的发展总要经历这一阶段,这一试错阶段虽然搞笑,但却给我们展示了手机还可以如此多样化,而不像现在那般单一。

0 阅读:204
评论列表

科技架构

简介:一个只粉产品不粉品牌的中立数码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