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医生直言:吃不对等于白吃!

活力源泉养护 2024-06-28 20:32:56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药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注意事项往往被患者忽视。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我们必须结合医生的指导,着重强调服用降压药时应当牢记的三个重要原则,而关于降压药应在饭前还是饭后服用的问题,更是让许多患者困惑不已。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药物的吸收效率和药效的发挥,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一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压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一、降压药饭前还是饭后吃?

降压药的服用时间是关乎药物疗效与患者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刘越指出,不同的降压药物因其药理作用机制和药物释放特性的不同,其最佳服用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血压本身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周期性的波动。

在一天之内,血压的波动通常呈现出“双峰一谷”的模式。早晨醒来后,随着人体从睡眠状态逐渐转为清醒和活动状态,血压开始逐渐上升,到中午十点时,形成一个高峰,这被称为“晨峰现象”。在白天的工作和活动中,血压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也会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而有所波动。

到了傍晚,随着人体活动的减少和逐渐进入休息状态,血压会开始逐渐下降,形成一天中的第二个高峰,但这一高峰通常比晨峰要低一些,在夜间睡眠期间,血压会达到最低值,形成一个低谷。

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和降压时间,一般情况,降压药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的药物类型,分别是长效降压药与短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洛卡特普利、奥美沙坦等,这类药物的设计目标是提供24小时的血压控制。这一特性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全天候血压管理的患者。无论是早晨血压高峰期还是夜间的低谷期,长效降压药都能提供持续的血压控制,防止血压的急剧变化。

长效降压药由于其缓慢释放的机制,减少了药物浓度的急剧变化,从而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急剧变化的药物浓度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和疲劳等。

长效降压药通过平稳的药物释放,提供了更加温和的治疗体验,使患者在获得有效血压控制的同时,能够减少不适感。

长效降压药物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对用药时间的宽容度,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内都可服用。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日程安排来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最为重要的就是,长效降压药物不受饮食影响,这也是其独特优势之一。

而与长效降压药相比,短效降压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起效迅速。

在服用后,这类药物能够快速地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产生降压效果,这一特性使得短效降压药,在需要快速降低血压的紧急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

尽管起效迅速,但短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这意味着药物在达到峰值后,其降压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这类药物包括像普通的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尼非地平等,它们通常需要患者在一天内服用两到三次,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控制。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用短效降压药,这取决于药物的具体种类。

有些短效降压药,比如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可能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服用,以确保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发挥最佳效果。

在空腹状态下服用有助于药物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达到治疗目标。

而另一些药物,比如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则可能需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适的患者而言。

当然,尽管存在这些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但每位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刘越副教授也指出,制定个性化的服药计划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波动情况、所选药物的类型及其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并确定最佳的服药时间。

如对于那些夜间血压有显著下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将服药时间安排在白天,以避免夜间血压过低而引发的风险。

当然,了解服用降压药的基本原则对大家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医生提醒:牢记3个原则,否则等于白吃

降压药的正确服用不仅仅是选择饭前还是饭后,更重要的是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生提醒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务必牢记以下三个原则,否则药效可能大打折扣。

第①个原则:规律服药,不漏不停

许多降压药物需要在体内维持一定的浓度才能持续发挥降压作用,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漏服或擅自停药。

漏服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血压波动会给心脏和血管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器官损害和疾病进展,患者必须保持服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更为严重的是,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弹,即血压迅速升高到不安全的水平。血压反弹不仅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在特殊情况下漏服药物,患者应尽快补充漏掉的剂量,但不要一次服用双倍剂量。因为突然增加药物浓度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甚至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药物中毒。正确的做法是在下一个服药时间按照正常剂量服药,保持稳定的药物浓度。

第②个原则:剂量调整,循序渐进

在高血压治疗中,用药策略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生通常建议从小剂量药物开始治疗,逐步增加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小剂量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或出现不良反应,医生会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更换另一类降压药物。

这种个体化的调整有助于最大化血压控制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单一药物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医生可能会采用联合用药策略,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

比如,对于部分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CCB)。

这样的组合可以利用不同药物间的互补效应,从多个角度攻击高血压的成因,从而更有效地降低血压。重要的是,联合用药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用药物的特性进行不断的精确调整。

第③个原则:长期治疗,持续管理

高血压治疗确实需要长期进行,并且患者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信念,坚持终身降压治疗,以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终身降压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患者还应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方式,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协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外,患者还需要持续进行血压管理。

这包括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降压药物虽然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但并非每位高血压患者都必须长期依赖药物控制。对于这一点,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哪种情况不用吃降压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服药十分重要,但并不包括所有的患者,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非药物治疗:

轻度高血压患者一般指的是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且通常不具备合并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或既往心血管病史等危险因素。由于其血压水平相对较低,这类患者发生脑中风和心梗的风险较低。对于这些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血压,通常无需立即采用降压药物。

在血压日常保持正常的状态下,一些如剧烈体育活动或情绪波动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引起血压暂时性地上升。

一旦这些影响因素得到适当的调整和控制,血压通常能够自行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对于这类暂时性的血压升高,通常不需要立即采取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

这种情况在应激反应或体力活动之后尤为常见,随着应激的减少或身体的休息,血压自然会回归至正常水平。

对于部分继发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如果成功治愈了原发疾病,患者的血压通常能够自然降至正常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避免长期使用降压药物来维持血压控制。

如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嗜铬细胞瘤或肾动脉狭窄,或者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有效地解除引发高血压的根本原因,从而避免长期依赖降压药物。

对于处于临界高血压状态的患者,即血压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如收缩压在130-139mmHg,舒张压在85-89mmHg),通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有效控制血压,而不需立即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的服用时机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严格遵守正确的用药原则,这样才能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大的疗效并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了真正实现高血压的有效管理和心血管健康的长期维护,我们要牢记规律服药、不漏不停、长效控制、稳定血压、剂量调整、循序渐进这三个原则,才能真正实现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保护心血管健康。若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指导。

参考资料

1、知网戴鼎铎.新乡医学院学报.降压药的减量和停药[J],1986

2、赵雪君.大家健康(学术版).服药时间与季节对降压药效果的分析[J],2015

3、大众卫生报.降压药为何强调联合应用[N],2009

4、何世桢.健康时报.服降压药不能“三缺一”[N],2007

5、陈卫春.医药与保健.怎样服用降压药[J],1994

4 阅读:1632

活力源泉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