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老话是农村老人在几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们一直都很好理解,也很容易被后人传播。这些老话道出了千万个道理,发人深省,这也是农村老话的魅力所在。今天就来说说那句老话“头不顶桑,脚不踩槐”。应该怎么理解呢?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的清新空气主要是以广阔的田野和绿色的树木为主。乡下有很多种树,如柳树、杨树、桑树、槐树、桐树等。,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这些树在净化空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老祖先相信风水,一切都要讲究方圆的规律。即使是谐音,也应该是吉祥幸福的。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意思是农村常见的树有两种,一种是桑树,一种是槐树。在民间,老人认为桑与“丧”谐音,暗示家里有丧事。用这样的树做梁头,天天挂在头上,真的很没有安全感,而槐树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鬼树。因其阴气重,易鬼附身。
以木材为梁头,以木板为门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建房的主要形式。当年农村的房子,大多是用泥土拌上麦秸或者稻草茬,再浇上一些石灰粉。这种石灰粉一定要煮熟,充分搅拌后,墙体才会结实耐用。房子主体建好之后,最后一步就是上梁,也就是屋顶最高的中梁。这时候要放鞭炮、系红布、拜神等,寓意有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门是两块木板,一般和地面有缝隙。夏天,屋内空气下沉流出,室内燥热。冬天的时候,冷空气回流到屋子里,所以很冷。因此,有必要设置门槛。有聚财辟邪的说法。这些也是老一辈的经历。
“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是老一辈农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总结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总之,每一个谚语的诞生都有它的社会背景,都有它在当时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所以很多说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以科学作为基础,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