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朱镕基自我评价:从这3条来讲,我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开封王小杨 2024-08-25 21:18:37

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

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很少有人会主动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但在1988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刚刚空降上海担任市委副书记的朱镕基,却一反常态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从这三条来讲,我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这三条是什么?朱镕基为何会有如此谦逊的自我评价?而江泽民又有哪些过人之处,能让雷厉风行的朱镕基甘拜下风?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探究竟。

故事要从1950年2月6日说起。那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上海发动了疯狂的空袭,史称"二·六大轰炸"。轰炸造成上海五分之四的发电能力瘫痪,全市大批企业被迫停产,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场灾难中,一位24岁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他就是时任益民工业公司食品第一厂生产厂长的江泽民,当时,益民一厂的工人们正为突如其来的停电而焦急万分,大量原料无法投产,眼看就要变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泽民赶到了车间。他二话不说,直接启动了备用的柴油发电机,不仅如此,他还改造了电路,把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一手漂亮的应急处理,让老工人们对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彻底服气。

从那时起,江泽民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还亲自组织面试,招聘了300多名工人。在他的领导下,益民一厂承接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包括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生产军用罐头,生产新中国自己的冰激凌等。

江泽民总能想方设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确保工厂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而这,仅仅是江泽民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开端。

1954年底,因为专业能力突出、政治素质过硬,江泽民被调到了正在筹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彼时的长春,冰天雪地,人烟稀少。条件之艰苦,让人难以想象。但江泽民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1961年秋天,为了确保一汽10万职工和家属温暖过冬,江泽民主动担任了一汽附属热电站"煤改油"工程的总指挥。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他就完成了改造工程。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搞来了一车鱼,给从大庆油田请来的南方专业施工队的同志们增加营养,以确保工程进度。

江泽民的这些细节之处,无不体现着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关心体贴。难怪有老工人动情地说:"江同志,你不应该在这里当厂长,你应该去当部长。"

在一汽工作期间,江泽民还领导同事们自行研发并生产了新中国第一代JO2小型三相异步电机。这款电机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因为它在效率、材质、寿命到重量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进。这个成果在1966年获得了一机部新产品设计一等奖,并一直在全国工厂生产到九十年代初。

60年代后期,江泽民被调到武汉工作。虽然当时本职工作暂时无法开展,但他并没有虚度光阴。他自学了长达三百多页的核工业教程,还学会了游泳。

后来去北京出差时,他还专门拜访了几位原子能方面的专家,并想方设法去房山参观了中国第一座核实验堆,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相比之下,朱镕基虽然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主要集中在中央部门,1979年开始,他在国家经委任职长达9年,一直在协助康世恩、袁宝华、张劲夫等领导同志统筹全局,安排全国的经济发展事宜。虽然工作重要,但确实缺乏基层和地方工作的经验。

1987年12月,朱镕基从国家经委副主任位上"空降"上海,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次年4月,在上海市第九届一次会议上,朱镕基当选为上海市市长。在投票选举之前,主持人请朱镕基发表一段"竞选演说"。

穿着一件浅灰色西装,身形挺拔的朱镕基从容来到麦克风前。他的演讲精彩绝伦,原定15分钟的发言一再被代表们的掌声打断,最后延长到了一个小时。朱镕基的讲话感染力很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诚,没有套路,也没有废话。

在演讲的尾声,朱镕基坦率地"交代"了自己的几个不足和缺点:"自我评价:我觉得作为上海市长我不是最佳人选,我有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比我的几位前任,特别是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朱镕基所提到的第一条缺点,是"我只有领导机关的工作经验,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这一点,确实与江泽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条不足是"我只有中央工作的经验,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朱镕基坦言:"所以到上海来了后,这三个月的白头发比什么时候都多。江泽民同志预言一年之内我的头发全部变白,这是他的体会,我已经感受到了。"

而江泽民在担任上海市长时,却显得游刃有余。1985年夏天,江泽民担任上海市市长。虽然已经阔别上海二十多年,但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

江泽民上任后不久,上海市区连降暴雨,十几万市民的家中成为一片汪洋。穿着高筒雨靴的江泽民走遍了上海积水严重的受灾户,了解到当时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平方米,而且还有许多人住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简陋房子里,心情十分沉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泽民经过深度调研和多方论证,开创性地出台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快速建房的新政策,成为后来"经济适用房"的雏形。在新政策的支持下,上海的新房建设、棚户区和危房拆建进度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上海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第一个提出通过国际融资方式改造市政设施的方案。随后,上海市先后融资30多亿美元,新建地铁、桥梁,扩建飞机场,治理污水,提升公用电话系统,每一件都成了造福市民的大好事。

不仅如此,江泽民还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上海郊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海市区面积每年以3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从80年代初的230多平方公里,到1987年已达344平方公里,增长近一半。

朱镕基所提到的第三条不足是"我性情很急躁,缺乏领导者的涵养,干工作急于求成,对下面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这一点,也与江泽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泽民以其亲和力和幽默感著称。1992年1月,江泽民回到上海考察,在展览中心会见了上海的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和各界人士。当时,《解放日报》记者张蔚飞在拍摄时不慎摔倒。虽然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会见的进行,但江泽民却记在了心里。

两天后,张蔚飞收到了上海市委写来的慰问信。原来江泽民在去机场的路上专门问起了张蔚飞摔倒的情况,并嘱咐市委同志转《解放日报》社予以关心。多年后张蔚飞回忆起此事依然感动不已:"当我从丁锡满总编手里取过王秘书长的信时,我的心被震动了,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

朱镕基对自己缺点的认知,也体现了他对江泽民优点的认可。江泽民的风光霁月,胸怀坦荡,成了令上海市委、市政府同志们倾心折服的重要因素。

而朱镕基的雷厉风行,也是他广受人民群众所称道的优点。在以改革求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朱镕基的领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讲究"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有了朱镕基的直率冷峻,江泽民的亲和幽默同样不可或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江泽民与朱镕基能够达成默契合作,共同领导国家走过一段不平凡岁月的原因所在。

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只要是对革命事业有益的,就算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朱镕基的这番自我评价,不仅展现了他的坦诚和谦逊,更体现了他对江泽民的尊重和认可。这种求同存异、优势互补的精神,正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文至此结束,最后,能奢求您的一个“点赞”吗?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周刊——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我比江泽民同志差得很远

60 阅读:19628
评论列表

开封王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