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军恢复授衔制以后,历任总参谋长中,能连续担任2个大总部主官的,只有2人,一个是傅全有,从总后勤部长转任总参谋长;另一个就是陈炳德,从总装备部长转任总参谋长。
对于傅全有总长来说,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对越作战中一战成名;而对于陈炳德总长来说,也有3个特点,第一:陈炳德是总参谋部第一位没有实战经历的总长;第二:陈炳德是任职时年纪最大的总参谋长……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当属于陈炳德的第三个亮点,那便是其就任总参谋长时,在众多副手中,首次出现了来自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共四大军兵种系统的将领担任副总参谋长,给陈炳德当副手。
时间回到17年前的2007年9月,刚任职2年的总装备部长陈炳德上将,接替梁光烈,担任新一任的总参谋长,成为彼时的“四总部”之首,主政总参长达5年时间。
我们知道,总参谋部长期以来就被定义为“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的军事领导机关”,凸显了总参在军事指挥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解放军又没有陆军司令部,总参实际上也执行管理和指挥陆军的职能,所以担任总参领导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陆军将领,以至于给人一种“大陆军部”的形象。
可到了陈炳德将军领导总参谋部时,总参的“大陆军部”格局似乎正在慢慢松动,非陆军系统的将领也逐渐担任副总长。
首当其冲的便是来自空军系统的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他于2007年9月6日,即陈炳德转任总参谋长前15天,从国防大学校长的岗位,接替升任空军司令的许其亮,担任总参第二位来自空军系统的副总参谋长;同时,随着陈炳德总长卸任,他也卸任副总长,继续接棒许其亮,转任空军司令。
其次是来自海军系统的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他自16岁参军起就一直在海军部队服役,从海军核潜艇艇长,一步步升任海军潜艇基地副司令、海军参谋长等职,于2008年12月从总参谋长助理的岗位,接替到龄退役的副总长张黎上将,担任总参继吴胜利之后的第二位来自海军系统的副总参谋长,一直任职到总参改制为军委联合参谋部,又短暂出任副参谋长才退役,不像吴胜利卸任副总长后又升任海军司令。
最后是来自二炮系统的副总参谋长魏凤和,他自16岁参军起就在二炮部队服役,而二炮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兵种,但它实际上是具有军种地位的独立兵种部队,魏凤和在二炮部队当过基地司令 、二炮副参谋长,直到2010年12月才从二炮部队参谋长升任为大军区级的总参副总长,成为总参成立以来唯一一位来自二炮系统的副总长。
鉴于总参本来就是以陆军为主,所以配备的副总长来自陆军系统的也占据多数,包括张黎、葛振峰、刘镇武、侯树森、章沁生、蔡英挺六位副总长皆属于陈炳德总长任职期间来自陆军系统的副手。
这样一来,总参在陈炳德总长的任期内,第一次汇聚了海陆空二炮四大军兵种的将领,算是彻底打破了总参“陆军唯一”的架构。
不过,陈炳德总长麾下的六位陆军系统的副总长,也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类,是从大军区参谋长升任的副总长。根据以往选拔副总长的惯例,如果从其它军事机构直接调任副总参谋长的,多是大军区军事主官、国防院校军事主官等大军区正职将领,比如马晓天就是从大军区级的国防大学校长转任的副总参谋长;如果是大军区级副职将领,则往往会以“总参谋长助理”作为过渡,然后再升任副总长,比如戚建国就是从总参助理的岗位升任的副总长。
可侯树森却不同,在2009年7月接替到龄退役的副总长刘镇武,从沈阳军区参谋长的岗位直接升任副总长,尽管属于副大军区级升任大军区级,也属于职级的正常晋升,但以总参副总长的选拔角度看,侯树森将军的任职算是一种“火箭式”的提拔。
除了侯树森之外,蔡英挺将军也是如此,在2011年7月从南京军区参谋长的岗位直升为副总参谋长,中间没有总参谋长助理的过渡环节,在他卸任副总参谋长后,才先后担任大军区级正职的南京军区司令和军科院院长。
第二类,是从大军区主官的岗位转任的副总长。刘镇武卸任当了5年的广州军区司令后,和副总长章沁生对调,于2007年6月担任总参副总长,2年后到龄退役;而章沁生在接替刘镇武主政广州军区后,也只任职了2年时间就卸任了,于2009年12月又回到总参当排名第一副的副总长。
第三类,是从国防院校主官的岗位转任的副总长。葛振峰长期在沈阳军区服役,官至沈阳军区副司令,曾给沈阳军区司令梁光烈当副手,随着梁光烈转任南京军区司令,葛振峰也调离了沈阳军区,先后转任国防大学副校长、军科院院长,直到2002年11月梁光烈升任总参谋长,葛振峰又从军科院院长一职转任总参任副总长,先后给梁光烈、陈炳德两位总参谋长当副手。
第四类,是从总参助理升任的副总长。张黎参军后,长期在机关工作,从未在一线作战部队担任过高级军事主官,也没担任过大军区或国防院校主官,而是在总参下属单位中,一步步晋升起来的,于2000年6月从总参助理升任副总参谋长,成为陈炳德总长的副手中,担任副总长时间最长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