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淡水鱼王”:曾被炒到上千元一条,如今却吓退无数钓鱼佬

小风谈事儿 2024-08-24 02:04:03

曾经“芝麻剑”作为“水中霸主”,品相好点的甚至能卖到上千元一斤,堪称淡水鱼中的“爱马仕”,如今却没人敢钓,这是怎么回事?

过度捕捞与栖息地破坏

作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芝麻剑有着锋利的牙齿,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掠食本能,使得它在其所在的淡水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王”。

但比起“水中霸主”的称号,“淡水鱼王”这个称谓,更多是源于芝麻剑在食客心中的崇高地位。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关键是营养还丰富,提起“芝麻剑”,几乎所有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芝麻剑的背鳍和胸鳍上,都隐藏着锋利的毒刺,这些毒刺连接着皮下毒腺,一旦刺入人体内,轻者剧痛难忍,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处理“芝麻剑”需要专业的厨师,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大祸。也正因如此,“芝麻剑”一度成为高级餐厅的“座上宾”,价格也水涨船高。

可是,疯狂的市场追捧,也为“芝麻剑”的生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有些人甚至铤而走险,动起了歪脑筋,采用了电鱼、炸鱼、绝户网……的捕捞方式。

这些极具破坏性的捕捞行为,使得“芝麻剑”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陷入“越捕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捕”的恶性循环。

曾经在江河中随处可见的“芝麻剑”,如今却难觅踪迹。

更令人担忧的是,“芝麻剑”的繁殖速度远不及四大家鱼,自身种群的恢复能力本来就比较脆弱,再加上栖息地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野生“芝麻剑”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眼看着“芝麻剑”的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人工养殖自然被人们寄予厚望。

但“芝麻剑”对水质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水质清澈、溶氧充足的活水中才能产卵繁殖,这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很难完全模拟。

而且,“芝麻剑”的繁殖习性也非常特殊,雄鱼和雌鱼的自然排卵期很难同步,导致受精率极低,这也是人工养殖“芝麻剑”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

尽管一些科研机构尝试通过激素注射等方式进行人工干预,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芝麻剑”的受精率,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养殖还有很大差距。

最终,面对芝麻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严峻形势,国家出手了。

从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到司法判例

2021 年 12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将芝麻剑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任何未经许可的捕捞、贩卖、食用芝麻剑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新规实施后,各地执法部门迅速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交易“芝麻剑”的行为,不少“以身试法”者纷纷落网。

信息来源:《刑拘!三男子为牟利非法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芝麻剑”》,南国早报,2021年。

2022年初,贵州省罗甸县人民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收购、销售野生“芝麻剑”的案件。

两名被告人都是当地的水产商贩,他们明知“芝麻剑”已经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却依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多次从邻省非法收购野生“芝麻剑”到罗甸县进行售卖。

最终被警方抓获,法院以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判处两名被告人拘役四个月,并处以罚金。

很显然,国家将“芝麻剑”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依法严惩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是保护“芝麻剑”野生种群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可是,“芝麻剑”的濒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仅仅依靠法律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让“芝麻剑”摆脱困境,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公众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一道坚固的生态防线。

多方合力,共筑生态屏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河流湖泊面临着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很多鱼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

以“芝麻剑”的主要栖息地——红水河流域为例,由于流域内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上部分地区存在着乱采乱挖、非法排污等现象,导致红水河部分河段水质下降,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威胁着“芝麻剑”的生存。

政府部门作为保护工作的主导者,要加强对“芝麻剑”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交易野生“芝麻剑”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的代价。

科研机构则需要攻克“芝麻剑”人工繁育的技术难关,提高幼鱼的成活率,为野外种群的恢复提供种源保障,也要加强对“芝麻剑”野外种群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种群数量、分布、遗传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公众作为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拒绝食用野生“芝麻剑”,自觉抵制非法捕捞、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

我们也要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芝麻剑”一定能够摆脱濒危困境,重新在清澈的河流中自由地游动。

笔者认为

当人类的贪婪无限膨胀,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时,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0 阅读:1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