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十八》

笑笑雷家林 2024-09-12 12:46:44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十八》

水浸冰轮寒,风摇菡草香。石静水相激,龙动鱼吹欢。天地犹玄黄,宇宙远洪荒。沧海变桑田,人世几度换。宇空石比光,坤地人争难。相感运已定,费力徒然枉。羲和日东指,望舒缺又圜。东公主春色,西母散秋芳。三皇何曾朴,五帝非真相。远史渺混茫,口传原不爽。大风兴汉基,虞歌灭霸旺。兔死狗先烹,鸟尽良弓藏。屠龙亦屠己,三千对一万。四山风不动,心潮起波澜。英雄余事业,壮道是文昌。桃源迷前路,罗浮失仙方。人生能几何,对酒歌当唱。悠悠天地间,小我一沧浪。李杜有遗诗,千古文流芳。(感怀一首)

(舟行)推蓬对远山,云迷失故相。雨帘如轻纱,沙草若芷兰。飘摇风尘久,惆怅望家方。游子梦中路,春意遍潇湘。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思乡之情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推蓬对远山”,诗人推开船篷,远山映入眼帘,为全诗铺设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接着“云迷失故相”,云雾缭绕,使得故乡的景致变得模糊,寓意着游子对故乡的记忆逐渐模糊,或因距离和时间而感到难以触及。

“雨帘如轻纱,沙草若芷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色,细雨如轻纱般笼罩着一切,沙岸上的草木则如同美丽的芷兰。这里的“雨帘”和“沙草”既实写了自然之景,也暗含了游子的心境:细雨如愁绪,沙草则如同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飘摇风尘久,惆怅望家方。”游子长期漂泊在外,风尘仆仆,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惆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最后两句“游子梦中路,春意遍潇湘。”则是对游子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绘。他在梦中常常走在家乡的路上,而现实中,春意已经遍布了潇湘大地。这里的“春意”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寓意着游子对故乡的温暖记忆和深深眷恋。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游子眼前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思乡之情,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触及的惆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云象)钱塘潮涌宇空间,前波更被后浪推.回光照影波鳞鳞,过眼云烟秀一回.

这首诗以“钱塘潮”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宇宙景象,同时也寓含了人生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钱塘潮涌宇空间”,以钱塘江的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宇宙间万物涌动、生生不息的壮观景象。钱塘潮以其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之势,成为了宇宙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宇宙的浩瀚无垠。

第二句“前波更被后浪推”,进一步描绘了潮水的连绵不绝和推陈出新。前一波潮水还未平息,后一波潮水又已汹涌而来,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浪潮。这不仅描绘了潮水的动态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变的法则。

第三句“回光照影波鳞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潮水在阳光下的闪烁和波光粼粼的景象。回光,即反射的光,与波光相互映衬,形成了美丽的光影效果。这一景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寓意着生命中的美好瞬间和闪耀时刻,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味。

最后一句“过眼云烟秀一回”,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来看待宇宙和人生。过眼云烟,形容事物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秀一回,意味着即使只是短暂的闪耀,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一句寓意着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辉煌还是平淡,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钱塘潮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生命的瞬息万变。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波澜壮阔还是平淡无奇,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和珍藏的宝贵记忆。

(咏马)秋草满南山,云淡天微寒.瘦骨铜声响,归马来朔方.飘遥玉花骢,曾驰骋敌场.潇洒一何健,千里黄花香.

这是一首描绘马的英姿与过往辉煌的诗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秋草满南山,云淡天微寒”,以秋日的南山为背景,秋草茂盛,天空云淡,带着一丝微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为马的出场铺垫了背景。

颔联“瘦骨铜声响,归马来朔方”,通过“瘦骨”与“铜声响”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马虽然体态清瘦,但骨骼坚韧,步伐有力,发出铜铃般的声响。而“归马来朔方”则揭示了这匹马来自北方,带着一种归乡或归队的气息。

颈联“飘遥玉花骢,曾驰骋敌场”,进一步描绘马的英姿。“飘遥”形容马儿姿态优雅,行动自如,“玉花骢”则是对马儿外貌的赞美,如玉般的花纹,骢马之姿。而“曾驰骋敌场”则揭示了这匹马曾经的辉煌,它在战场上英勇驰骋,立下过赫赫战功。

尾联“潇洒一何健,千里黄花香”,以“潇洒”形容马的英姿勃发,矫健有力。而“千里黄花香”则是以黄花盛开的景象,来映衬马的英勇与辉煌。这里的“千里”不仅形容了马的奔跑速度之快,也寓意着马的英勇事迹传遍千里。

整首诗以马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马的英姿、坚韧与辉煌。同时,诗中也寓含着对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画里)画里江山画里人,天然清新脱脂粉。碧波烟水映修篁,白云悠悠淡淡风。

(三清山)石笋凌云刺青天,巍然屹立已千年。碧松长护同风雨,心在云间与水间。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三清山石笋的壮丽景象,以及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石笋凌云刺青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石笋的高耸入云,仿佛要刺破青天一般,形象地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气势。

次句“巍然屹立已千年”,则强调了石笋的坚韧和持久,它已经在这里巍然屹立了千年之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第三句“碧松长护同风雨”,转而描绘了石笋与周围环境的亲密关系。碧绿的松树仿佛一直在守护着石笋,与它一同经历风雨的洗礼,共同构成了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最后一句“心在云间与水间”,则赋予了石笋以生命和情感,它的心仿佛与云间、水间紧密相连,与自然界的万物共同呼吸、共同感受。这也进一步强调了石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三清山石笋的壮丽景象和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打油)人生不如意八九,常想一二乐长久。春风化雨润万事,天地常阔退步走。

(庐沟)庐沟晓月古战场,销烟远去心尚寒。英雄往事犹昨日,兄弟至今不圆团。

这首诗描绘了庐沟晓月的古战场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英雄往事的追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庐沟晓月古战场”,以“庐沟晓月”这一富有意象的画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寂静的古战场氛围之中。晓月之下,古战场的沧桑与沉寂被生动地勾勒出来。

接着,“销烟远去心尚寒”。这里的“销烟”既可能指战场上曾经的硝烟,也可能寓意着历史的尘埃。它“远去”了,但诗人心中的寒意却并未随之消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战争留下的深刻印记和内心难以平复的感慨。

第三句“英雄往事犹昨日”,诗人将思绪拉回到过去的英雄往事。这些往事在诗人心中如此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最后一句“兄弟至今不圆团”,则流露出诗人对战争中离散兄弟的深切思念和遗憾。这里的“不圆团”既指战场上的生死离别,也可能寓意着更广泛的人间离合与悲欢。

整首诗以庐沟晓月的古战场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战争的沧桑和英雄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的“心尚寒”和“不圆团”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分离的深深忧虑。

(骆驼)沙漠之舟蹄声重,西海戈壁一线通。中西相连情谊长,至今丝绸古道存。

这首诗以骆驼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穿越沙漠、连接中西的壮丽图景,同时也寓意着中西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悠久的历史联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沙漠之舟蹄声重”,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它们在沙漠中行走时,蹄声沉重而有力,形象地描绘出骆驼在沙漠中的坚韧和稳重。

次句“西海戈壁一线通”,这里的“西海”可能指的是遥远的西部地带,而“戈壁”则是沙漠的一种,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在最荒凉、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有一线之路可以通行,寓意着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人们总能找到前进的道路。

第三句“中西相连情谊长”,这句诗将前两句的地理描绘升华到了情感层面,表达了中西之间因为丝绸之路等历史联系而结下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末句“至今丝绸古道存”,这句诗强调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时光流转,但丝绸之路作为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和象征,至今仍然存在着,并且继续发挥着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壮丽图景,寓意着中西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悠久的历史联系。它表达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人们总能找到前进的道路,并且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将永远存在。

(云中)云中侠侣形影连,江湖浪荡多少年。倚天屠龙双长缨,扫尽妖魔归云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侠侣在云中游走,形影不离,他们在江湖中闯荡了许多年。他们手持倚天剑和屠龙双长缨,英勇无比,扫尽了世间的妖魔,最终归隐于云间,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体现了侠客的豪情壮志和归隐山林的淡泊之志。

一画英,水墨江南故乡情,长年挥洒两鬓星,犹自辛辛。重庆凤凰绍兴,足遍神州美景,来世欲作文精。丹青负我,我负丹青。(散曲)[殿前欢-咏吴冠中]

(九塞)天上玉田落人间,长年水润不曾闲。白云青山相顾影,神农嘉禾何处边。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与神话色彩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天上玉田落人间”‌:这句话以神话般的语言开篇,将田园比作天上的玉田,形容其美丽非凡,如同仙境落入人间。‌次句“长年水润不曾闲”‌:描述了田园常年水源充足,滋润不息的景象。这里的“水润”既指自然的水源,也隐含着田园生活的富足与安宁。‌第三句“白云青山相顾影”‌:描绘了田园周围的自然环境,白云缭绕,青山相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种相互映衬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田园的诗意与画意。‌末句“神农嘉禾何处边”‌:引用了神农氏这一古代神话人物,象征着农业与丰收的象征。同时,“嘉禾”意指优质的农作物,整句话表达了田园中农作物丰收、农业兴旺的愿景。而“何处边”则带有一种探寻与无限遐想的意味,仿佛这田园的美好没有边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神话般的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个美丽、富饶、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蕴含了对农业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兰舟)西楼明月在,不见去年人。惆怅复惆怅,兰舟空自横。

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惆怅之情,描绘了一幅西楼明月之下,兰舟空自横陈,而去年之人却已不见的孤寂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西楼明月在,不见去年人。”开篇两句便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怀念与失落。西楼之上的明月依旧明亮,但去年此时与之相伴的人却已不在。这里的“西楼”和“明月”都是传统的思念与怀人之象征,而“不见去年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惆怅复惆怅,兰舟空自横。”后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怀念与失落之情。诗人用“惆怅复惆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尽哀愁,而这种哀愁又通过“兰舟空自横”这一具象化的场景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兰舟本应是载人游弋、共赏美景的,但如今却空自横陈,无人问津,这正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相呼应。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西楼、明月、兰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怀人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人的无尽思念。同时,诗中的惆怅与失落之情也得以充分展现,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孤寂。

(武陵)武陵渔人失桃源,处处志之亦枉然。人间自有神奇地,山环水抱不记年。

这首诗是对武陵渔人故事的改编和延伸,表达了对人间神奇之地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武陵渔人失桃源”,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武陵渔人误入桃源洞的故事。桃源,作为理想中的避世仙境,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然而,“失”字却暗示了这种理想之地的难以寻觅和易失难复。

次句“处处志之亦枉然”,进一步强调了寻找桃源的徒劳无功。即使渔人在各处都做了标记,试图再次找到那个神秘的地方,但最终还是枉费心机,因为桃源并非现实世界中可以轻易找到的地方。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而赞美了人间的神奇之地。“人间自有神奇地”,意味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令人惊叹、美不胜收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许不像桃源那样神秘莫测,但它们同样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最后一句“山环水抱不记年”,则是对这些神奇之地的具体描绘。山峦环绕,水流环抱,这样的自然景观仿佛已经存在了无数年,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地方,虽然没有桃源的虚幻色彩,但却更加真实、更加触手可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武陵渔人的寻梦之旅和人间现实的神奇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赞美。它告诉我们,不必一味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之境,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着同样值得珍惜和欣赏的美好。

(黄鹤)黄鹤欲骑不得骑,驻马遥望白云鄕。水云心情蝶梦里,退思还去觅仙方。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的诗,描绘了黄鹤、骑马、遥望白云乡、追寻仙方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首句“黄鹤欲骑不得骑”,黄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也常与仙人、仙境相联系。这里说“欲骑不得骑”,可能是表达了一种对超凡脱俗、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这种愿望。

次句“驻马遥望白云鄕”,“驻马”即停马,表示停下脚步,“白云鄕”则是指白云缭绕的仙境或远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驻足远望,对遥远仙境的深深向往和眷恋。

第三句“水云心情蝶梦里”,“水云心情”可能指的是如流水般变幻莫测、如云般飘渺不定的心境,“蝶梦”则常用来形容梦幻般的美好境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变幻,以及在梦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

末句“退思还去觅仙方”,“退思”即退而思之,表示经过思考后做出的决定,“觅仙方”则是寻找成仙的方法或途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决定继续追寻那遥不可及的仙境和仙方,以实现自己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鹤、骑马、遥望白云乡、追寻仙方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挣扎的心情。

墨瓦粉墙秀江南,小桥流水碧荷香。泽国乌蓬小艇子,南梭北穿匆匆忙。画师来往三吴地,对景写生留影象。遗存定格妙手笔,江南画师两流芳。(咏吴冠中)

(梅诗)疏影横一枝,风吹淡淡香。月魄入千身,万枝一样芳。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的梅花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独特风姿与高雅气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疏影横一枝”,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梅花疏朗、横斜的枝干,展现出其独特的形态美。这一枝梅花,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精灵,静静地诉说着冬日的秘密。

次句“风吹淡淡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在风的吹拂下,梅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种香气虽不浓郁,但却沁人心脾,让人沉醉其中。这句诗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读者对梅花美好形象的感知。

第三句“月魄入千身”,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将月亮的精髓(月魄)融入梅花的千身之中。这一描写不仅赋予了梅花以月光的清冷与高雅,还暗示了梅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其高洁与不凡。

末句“万枝一样芳”,则强调了梅花的普遍性与一致性。无论是哪一枝梅花,都散发着同样的芳香,都展现着同样的高洁品质。这句诗通过数量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好与普遍价值。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形态、香气、月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高雅气质。同时,诗人也借梅花之形,传达了自己对高洁、坚韧品格的赞美与追求。

(咏竹)虚心劲节凌云志,岁寒但与松柏伍。清容朗气聚古贤,佳会高风今如故。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充满了对竹子高尚品质的敬仰和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虚心劲节凌云志”,描述了竹子的虚心、劲节和凌云之志。虚心,指的是竹子内心空灵,不藏私念;劲节,则是指竹子节节高升,坚韧不拔;凌云志,更是表达了竹子志向高远,欲与云天比肩的豪情。

次句“岁寒但与松柏伍”,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忠诚。岁寒,指的是严寒的岁月,是考验植物生命力的时刻;但与松柏伍,则说明竹子在严寒中依然能与松柏这样的常青树为伍,共同抵抗严寒,展现出其坚韧不拔和忠诚不渝的品质。

第三句“清容朗气聚古贤”,赞美了竹子的清雅容颜和朗朗气度,这种气质吸引了古代的贤人雅士。他们欣赏竹子的清雅,更敬仰其坚韧和高洁,因此常常聚在竹林之中,吟诗作画,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最后一句“佳会高风今如故”,则是说如今的竹林依然保持着其高雅的风度和气质,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学习。佳会,指的是美好的聚会;高风,则是指竹子的高尚风范;今如故,说明这种美好的聚会和高尚的风范如今依然存在,没有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虚心、劲节、凌云之志、坚韧忠诚、清雅容颜和高尚风范,表达了作者对竹子高尚品质的深深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保持高尚品质、追求美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彩虹)雨后现虹桥,叠影若双娇。水镜复倒影,人间更娇娆。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雨后现虹桥”,简洁明了地描绘了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的情景。这里的“虹桥”既指彩虹如桥般横跨天际的形态,也寓意着一种美好的连接和过渡。

次句“叠影若双娇”,通过“叠影”和“双娇”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彩虹的美丽和迷人之处。彩虹由多种颜色叠加而成,宛如两位娇美的佳人并肩而立,相互映衬,更添几分妖娆。

第三句“水镜复倒影”,将视角从天空转向了水面。清澈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中的彩虹,使得彩虹的美丽得以在水中延续和扩展。这种倒影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彩虹的立体感,也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末句“人间更娇娆”,将彩虹的美丽与人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彩虹的出现,使得人间更加娇娆多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以雨后彩虹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彩虹的美丽和迷人之处。同时,诗人也借彩虹之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米粉)过桥米线桂林食,近似吾乡圆头粉。吃罢湘愁亦唤起,推门但拂南来风。

这首诗是在描述过桥米线的体验,并与之和作者家乡的圆头粉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勾起了作者的乡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米粉”即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一种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

“过桥米线桂林食”,这句说明作者可能是在桂林品尝了过桥米线。虽然过桥米线是云南的特色,但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作者在桂林也品尝到了这道美食。

“近似吾乡圆头粉”,这句表示过桥米线的口感和作者家乡的圆头粉有些相似。圆头粉可能是作者家乡的一种米粉制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食的怀念。

“吃罢湘愁亦唤起”,这句中的“湘愁”可能指的是作者对湖南(湘)的乡愁。吃完过桥米线后,作者可能想起了家乡的味道,从而勾起了乡愁。这里的“湘”可能并不直接指湖南的米粉,而是借指作者的家乡或与家乡相关的情感。

“推门但拂南来风”,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吃完米粉后,推开门感受到的南风。这里的“南来风”可能既指实际的风向,也寓意着南方的气息和温暖,与前面的“湘愁”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过桥米线的品尝体验,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美食和乡愁的回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南方的深厚情感。

西风烈,边关落照红如血。红如血,漠漠塞上,战马似铁。良人守疆充边塞,衣单食少常挂念。常挂念,鸿雁不寄,漫漫长夜。

(忆秦娥-边塞)

(石林)石林劲挺生莓苔,云雾袅袅游客来。深闺碧秀展芳姿,幽谷杜鹃自在开。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石林的美丽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石林劲挺生莓苔”,描述了石林的独特景观。石林中的石头高耸挺拔,历经风雨侵蚀,表面生长着莓苔,显得古朴而有生命力。

次句“云雾袅袅游客来”,进一步描绘了石林的神秘氛围。云雾缭绕在石林之间,如同仙境一般,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想要一探这神秘而美丽的景致。

第三句“深闺碧秀展芳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石林比作深闺中的佳人,碧绿秀美,展现着迷人的芳姿。这里的“深闺”形容石林深处,如同佳人的居所,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最后一句“幽谷杜鹃自在开”,则描绘了石林中的另一番景致。在幽静的山谷中,杜鹃花自由自在地绽放,为这片石林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石林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神秘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山峦)山峦云埋影依稀,石笋苍松犹湿气。仙境呈现因烟雾,飘渺虚无方为奇。

这是一首描绘山峦景色的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山峦云埋影依稀”,诗人用“云埋”来形容山峦被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山峦的影子变得依稀可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

次句“石笋苍松犹湿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细节。石笋和苍松作为山中的典型景物,被湿气所笼罩,显得更加生动而鲜活。这里的“湿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湿润感,也让人感受到山中特有的清新气息。

第三句“仙境呈现因烟雾”,诗人将山中的景色比喻为仙境,而仙境的呈现正是因为那缭绕的烟雾。这里的“仙境”是对山中景色的高度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末句“飘渺虚无方为奇”,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山中的飘渺虚无之景才是最为奇妙的。这里的“飘渺虚无”不仅形容了山中的云雾缭绕,也寓意着自然之美的无限可能和变幻莫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峦被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神秘、朦胧和奇妙。诗人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数字)一叶扁舟一浪人,一回远行送将归;一剑在手空自舞,一腔热血随风洒。

这首诗或语句中并没有直接包含数字,而是用了一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种孤独、豪情壮志又带有些许悲壮的氛围。但如果我们尝试从中“解读”出数字,可以这样理解:

“一叶扁舟”:这里的“一”是数字,表示数量,指的是一艘小船。“一浪人”:同样,“一”表示数量,指的是一个浪迹天涯的人。“一回远行”:“一”表示次数,指的是一次远行。“一剑在手空自舞”:“一”表示数量,指的是一把剑。“一腔热血”:“一”表示数量或整体,指的是满腔的热血或激情。

所以,从这种“解读”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或语句中包含了多个“一”这个数字,用来强调孤独、唯一、整体等概念。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常规的数字解读方法,而是更偏向于文学性的分析和理解。

(数字)千山灵思千年梦,千里舟行千万难;千肠百转西施情,千古范蠡永流芳。

这段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字意象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逐一解析:

‌千山灵思千年梦‌:“千山”:形容山峦众多,象征着广袤的自然与深远的思绪。“千年梦”:指历经千年的梦想或追求,体现了时间的悠久与梦想的恒久。‌千里舟行千万难‌:“千里舟行”:描述长途的水上旅行,象征着艰难的探索与不懈的追求。“千万难”:强调旅途中遇到的无数困难与挑战。‌千肠百转西施情‌:“千肠百转”:形容情感复杂多变,如同肠子般曲折蜿蜒。“西施情”:指古代美女西施的深情厚意,也代表着美丽与哀愁的情感交织。‌千古范蠡永流芳‌:“千古”:指历经千年的时光,强调历史的悠久。“范蠡”: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其智谋和商业才能著称。“永流芳”:形容范蠡的英名与事迹将永远流传,为后人所铭记。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数字与典故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它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梦想、艰难的旅途探索、复杂多变的人类情感,以及杰出人物的永恒影响。

(静夜)静夜橹声柔,小舟荻边游。波光泛鳞鳞,双影映月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小舟在芦苇边缓缓游弋的宁静景象,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静夜橹声柔”,开篇即点明时间和环境,静谧的夜晚中,传来柔和的橹声。这橹声在静夜中显得格外清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与韵律。

“小舟荻边游”,进一步描绘了小舟在芦苇边游弋的情景。这里的“荻”即芦苇,与小舟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小舟的悠然自得与芦苇的摇曳生姿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感。

“波光泛鳞鳞”,描写了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在月光的照耀下,水面泛起了层层鳞光,宛如一片片闪烁的鳞片,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双影映月羞”,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双影”可能指的是小舟上的两个人影,或者是小舟与水中倒影形成的双影。在月光的映照下,这两个影子仿佛也感到了羞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柔情与温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小舟、芦苇、波光、月影等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宁静、悠然、浪漫的情感氛围,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魅力。

长廊四望,兰草散香。流水静静,曲折回环。琴台如故,佳人在何方。昔年挥手,余音绕墙,推到无数教坊。霓裳曲,广陵之散,目送飞鸿弦脂芳。嶰谷天籁,流水高山。几音唱罢回首,四山皆响。妙女舞风,助音之幻想。昆仑之丘,阆苑之岛,妙乐仙云袅环。望遗台,鬓已星星,倍生惆怅。

(永遇乐-琴台)

(烟雨)烟雨石含情,天地日常新。深山若深闺,招手远方亲。

这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诗句,我将对其进行解析和赏析:

‌烟雨石含情‌:“烟雨”营造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给人以柔和而深沉的美感。“石含情”则赋予了无生命的石头以情感,使其仿佛也有了生命和灵魂,与烟雨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感的画面。‌天地日常新‌:“天地”指的是广阔的自然世界。“日常新”表达了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更新,每一天都有新的景象和感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期待。‌深山若深闺‌:“深山”指的是偏远的、人迹罕至的山林。“若深闺”则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深山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既神秘又充满诱惑,引人探寻。‌招手远方亲‌:“招手”是动作,表示邀请或呼唤。“远方亲”指的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也可以泛指远方的游客或探寻者。整句表达了深山(或诗中的“我”)对远方亲人的呼唤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来到这里,共同感受这份美好和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烟雨、石头、天地、深山为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意境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远方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武陵)武陵深处石莓苔,幽谷春雨杜鹃开。云烟袅袅张家界,疑是兵俑布阵来。

这首诗描绘了武陵深处的自然美景,富有诗意和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武陵深处石莓苔”,将读者引入一个幽深而神秘的环境。武陵,常指武陵山区,这里以“深处”二字,强调了其遥远和隐秘。石莓苔,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岩石上的青苔和莓菌,给人一种湿润、古老的感觉。

第二句“幽谷春雨杜鹃开”,进一步细化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场景。幽谷之中,春雨绵绵,杜鹃花在这样的环境中傲然绽放,为整个山谷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第三句“云烟袅袅张家界”,将视角转向了张家界这一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云烟袅袅,形象地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整个张家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一句“疑是兵俑布阵来”,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兵俑,通常指秦始皇兵马俑,这里用来形容张家界的山峰或岩石排列得如同兵俑布阵一般,既整齐又壮观,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将武陵深处的自然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五湖春梦扁舟来,英雄佳人爱。脱钩游鱼大欢,一去不复回。陶朱花银白,西子笑开怀,双对酒拳猜。吴越事已荒,烟云付泥灰。泛湖海,登琴台,快意哉。青山葱茏雨菲,秋风寒雪皑。千年流韵去唉,化作春泥尘埃。清桨悠然摆,清风朗月拜,何用事叹哀。(水调歌头-太湖

(天开)天开一镜白云游,松被草床满山头。尘心渐息心禅定,忘机鸥鹭落汀洲。

这是一首描绘山间清幽景色与心境转变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天开一镜白云游”,以“天开一镜”比喻天空如明镜般清澈,白云悠然飘浮,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宁静的氛围。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客观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澄明。

次句“松被草床满山头”,进一步描绘山间的景象。松树覆盖着山坡,如同自然的床铺,草地上也长满了植被,整个山头显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的生机与和谐。

第三句“尘心渐息心禅定”,诗人的笔触从自然景色转向了内心世界。在清幽的山间环境中,诗人的尘心(即世俗的杂念和烦恼)逐渐平息,心灵达到了禅定的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末句“忘机鸥鹭落汀洲”,以鸥鹭忘机地落在汀洲上作为结尾,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宁静与和谐氛围。鸥鹭忘机,意味着它们没有机心,不怀戒备,这与诗人达到禅定境界后的心境相呼应。同时,这句诗也通过鸥鹭的落宿,展现了山间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清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转变,传达了一种寻求心灵宁静与和谐生活的愿望。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美的享受。

0 阅读:0

笑笑雷家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