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而作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亦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且其发病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药物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疾病最基础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沙坦类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
57岁的蒋大爷从发现自己高血压后一直遵照医嘱服用氯沙坦钾,但半个月以后,他发现自己的血压一点都没有下降,反而从154/101mmHg升到了161/108mmHg。
这让他不禁有些焦虑,认为是不是医生给自己开的药不对或者药量定少了。为了能让自己的血压快点降下来,他决定由一天吃一次改为早晚各一次。
但没想到蒋大爷刚吃完第二次不久,就觉得头晕眼花,一下子跌坐在地。家人都吓坏了,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急诊。医生首先为他测量了血压,蒋大爷的血压竟一下子降到了98/67mmHg!
急诊的医生了解缘由后十分严肃地告诉蒋大爷,沙坦类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在这中间有血压的波动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而且沙坦类药物作用时间长,一天只需一片,如果加量,不但会使血压过低,甚至还会引发其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医生嘱咐蒋大爷,再耐心按医嘱服用半个月药物,期间勤测血压,如果再过半个月还是不见效果,再来医院进行详细地检查。
蒋大爷这才放下心来,回家后认真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测血压。果然又过了半个月以后,蒋大爷的血压终于降到了129/84mmHg,并且在这之后,他的血压水平一直都十分稳定。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受高血压问题困扰,且和蒋大爷一样正在服用沙坦类药物的;为了让其发挥更好的药效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不良反应,本篇文章将会对这类药物做详细介绍。
沙坦类药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降压药物,与其他的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因此首先为大家介绍它的具体作用及原理。
一、沙坦类药物都有哪些作用?作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疾病最常用的药品种类之一,此类药物不仅药效稳定持久,且对多个靶器官均有保护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治疗高血压
沙坦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具有拮抗作用,可以阻断循环以及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因此能够阻止动脉血管收缩和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等,从而降低血压。
由于这类药物半衰期较长,降压作用持久,因此可每24小时服药1次;且对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均有较为明显的降压效果,患者的耐受性也较好,最终可将血压稳定维持在120-130/80-85mmHg。
2)治疗左心室心肌肥厚
引起心肌肥厚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合成增加,而沙坦类药物对ACE途径和非ACE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均有拮抗作用。
因此这类药物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其受体结合,并拮抗其促生长作用,从而起到预防和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可用于减轻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心肌肥厚和心室重塑等问题,改善患者心功能。
3)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临床试验证明,沙坦类药物因其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可以降低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使心脏壁在舒张期的压力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最终心功能得以改善。
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上常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应用此类药物,使患者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排血量等均得到改善。
4)保护肾脏
沙坦类药物可以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效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直接效应,并抑制尿酸盐的重吸收;同时也可以改善其血液动力学,防止肾衰的发展。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此类药物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糖代谢,减少肾组织和其基底膜的炎症反应,并防止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其结构重塑过度,从而保护患者肾功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方面广泛的应用,沙坦类药物还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更多的药效正有待于开发。
而与它广泛的药效相比,沙坦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却较小。但健康相关,这依然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哪些。
二、沙坦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与其他药物相比,沙坦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且与年龄、性别和服用其他药物等因素有关,具体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由于沙坦类药物对消化道粘膜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易引发糜烂和其他消化系统炎症,因此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以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地服用此类药物,会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出现一系列厌食、黄疸和蜘蛛痣等肝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肝功的测定。
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有研究数据表明,有部分患者在服用了缬沙坦和伊贝沙坦等沙坦类药物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乏力、眩晕、恶心、神经过敏、抑郁、焦虑和失眠等。
以上不良反应部分与此类药物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有关,或因用药不当及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血压过低。因此我们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且若以上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当立即就医。
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研究调查表明,有少部分服用沙坦类药物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了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现象,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发生贫血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和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亦有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紫癜,伴有皮疹和红肿等皮肤损害的症状,并同时引发肾小球肾炎,停药后症状消失。因此在服用此类药物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观察皮肤状态和肾功能。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干咳、心率过快、心率过缓、血管性水肿、肌肉疼痛、尿频尿急和血尿等,但发生概率均较低。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判断沙坦类药物是一类较为安全、理想的降压药,但天天服用这类药物,为了保证其药效并有效避免副作用,有3种错误需要避免,否则不仅药效降低,还能引发不良反应。
三、医生提醒:服用沙坦类药物这3种错误不要再犯沙坦类降压药作为临床上应用的一线药物,虽其药效明确,不良反应小,但因其依然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肾毒性,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以下3种错误必须避免。
第①个:不可自行联合其他药物或改变剂量
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常将沙坦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利尿药物等联合应用,以追求更好地控制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然而具体的联合用药方案必须遵循个体化、规范化的原则,否则容易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如此类药物有造成肌肉和关节疼痛的可能,而他汀类类药物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具有一定的肌肉毒性,二者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增加肌肉损伤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一旦超过初始值的10倍或正常值的5倍,需要立即停药。
所以在服用沙坦类药物的过程中,与其他任何药物的联合均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自行决定。
此外由于沙坦类药物作用持久,代谢较为缓慢,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但需要持续用药2-4周才会达到最佳疗效。
因此在服药初期,即便感觉药效不够理想或血压出现了波动,也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换药;而长期用药的患者即便血压恢复正常也不可擅自停药,否则会出现血压的反跳,造成血管损伤。
第②个:不可忽视对血压和肾功能的监测
无论是使用沙坦类药物的初期还是后期,均需要患者严密监测自己的血压值以观察药效;测量血压时需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血压计、定测量部位、定测量姿势”。
如用药一个月以上药效依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肾素活性低,通过调节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来降低血压的沙坦类药物对此类患者起不到任何作用。
此时患者需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等其他降压药物。
且若在患者服用沙坦类药物前已经进行低盐饮食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压降低过快过多而引发危险,所以也需要患者对血压进行密切监测。
此外,长期使用沙坦类药物虽能保护肾功能,但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因此在用药初始的两个月,需要监测血肌酐水平,如果升幅不超过35%,方可以继续服药。
用药后的肌酐水平若出现异常,通常为一过性的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但是如果患者伴有双侧肾动脉的狭窄或严重的肾功能不全,需禁用此类药物。
第③个:不可过多摄入高钾和高钠食物
由于沙坦类药物可以阻碍钾离子的排泄,有导致高钾血症的风险,亦可引发心悸与心率失常等一系列高钾并发症。
因此对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不得摄入过量的高钾饮食,如紫菜、海藻和香蕉等。还应定期到医院监测自己的血钾水平,尤其是肾功能受损,钾离子排泄障碍的患者。
若出现血钾升高现象可遵医嘱联合排钾利尿药物降低血钾,严重者停止用药。
此外过多地摄入含钠盐的食物,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血管壁压力增大,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应实行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5g。
以上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较常用的沙坦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也希望大家吸取上文提到的蒋大爷的教训,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及时询问医生。
只有正确用药,并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双管齐下,才能发挥出药物治疗最理想的效果,将自己和家人的血压都控制在稳定、正常的水平。
参考资料:[1]马海利.沙坦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2):185-186.
[2]韩雪.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2):54-56.DOI:10.16286/j.1003-5052.2020.02
以前每天慢跑3至5公里,血压80—110,现在每天骑行两小时40公里,血压还是80—110左右,几年的高血压也不用吃药了,有自行车了吃什么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