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从容小主文学院系列文《南方·北方》第二组:星海月浅浅&庆水,相约每周一篇,记录南方和北方的风景、民俗、人或事等。此为第九篇。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人类从无到有,人类文明从萌芽到繁荣,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历史。
广州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誉为“千年商都”,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之中,散落着一个个蕴含璀璨文化的街区和村落。这一期,要介绍的是历史文化名村——珠村。
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道,地处天河区边缘地带,临近黄埔区,交通便利。繁华中又缺少市中心的商机活力,相比广州新轴线上的村落,珠村偏于一隅,反而比较宜居,是广州市内有名的城中村。
1.珠村由来
2022年4月,因工作原因,我机缘巧合下来到珠村租房居住。
珠村很大,有农贸市场,有社区医院,旁边还有大型超市,商铺林立,十分繁华热闹。
来这里居住前,特意在村里走访一圈,发现这里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村子一分为二,有新村和旧村之分,旧村里四处可见古老的祠堂,古朴肃穆,令人敬畏。
据了解,珠村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建村的,因有灵山、高岗和高坡三个圆形如珠子的山岗,村子最初名“珠岗”。到了明朝末年,基本上就称之为“珠村”。
珠村至今,差不多有900年历史,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和传统宗族聚落地,也是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的重要场所,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1月,珠村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2.人员构成
2023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在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开幕,为期七天的文化节在珠村热闹展开。除了七夕广场,珠村设置了五个摆七娘的展示点,包括明德堂、北帝古庙、沂江潘公祠、元德陈公祠和七社饭堂。
我选择参观的是明德堂,也因此让我看到一张颇有历史的照片,同时开始了解这个村庄的人员构成。
明德堂位于潘氏宗祠里面,我看到的一张照片,位于祠堂后面的一面墙上。旁边有照片介绍。据说这是一张珍贵历史照片,摄于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州国民政府在大元帅府成立一周年纪念日。
照片中有很多熟悉的人物,如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郭沫若、蒋介石等。而照片上珠村的领导人物,为海军中将潘文治,珠村潘氏第二十代传人。
当时潘家叔侄同堂,有40多人为国家海防效力,后来也投身到抗战之中。
珠村悠久的历史,其一就是历史建筑群比较多,曾有祠堂58间,现存33间。在珠村的地图上,我们能看到村里散落四处的祠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以及传统风貌建筑各有不少。
珠村村民主要有潘、钟两大姓氏,潘氏有11个房支,钟氏有两个房支,13个房支各据一方,组团生活,在珠村形成上社、中社、下社三大社群。
据闻潘、钟两大先祖各有来历,来头都不小。
潘氏本姓姬,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的儿子毕公,其儿子被封于潘,此后子孙都以地名“潘”为姓。南宋末年,潘氏其中一个房支迁居至广州番禺化龙细墟镇。
引文道:“因避海寇,携幼隐名始居鹿步都。” 鹿步都也就是今天的珠村所在地,潘宗胪带领族人到此定居,为珠村一世祖。
据闻钟氏为“邑中望族”,魏晋时期出过许多名人,秦末楚将钟离昧的儿子叫钟接,是黄帝第59代世孙,祖籍河南颍川长葛。北宋初期,钟轼担任防御使率军南下,来到广州驻守,其后子孙定居珠村。钟轼为珠村一世祖。
3.文化遗产
珠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其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珠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村内有很多水塘,村外深涌环绕。村内以孖塘为中心,房屋向四周辐射建造。主要文物建筑有北帝古庙、潘氏宗祠、梅隐潘公祠、以良潘公祠、禘长钟公祠、水浸社坛、潘长治将军故居等27处,反映古村传统风貌的民居有30处,还有古树名木、石匾、更楼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传统民俗有乞巧节、龙舟节、拜猫、挂灯、舞狮等;民间工艺有“摆七娘”、广绣、禾花、芝麻香等;特色美食有小粉果、搓粉、白粉饼等;
珠村不仅有潘长治,还有海军一条巷,一条约70米长的巷子,曾住着6户海军将领。这些海军将领,曾在珠村组织抗日活动,留下大量民间故事和事迹。
4.龙舟节
2023年端午龙舟盛会,整个广州市都异常热闹。珠村的深涌龙舟招景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龙舟招景,俗称“龙舟探亲”,主人家会在村中码头设置舞台,准备妥当,招待友村龙舟带来的客人。友村接到邀请,答应前往,叫“应景”。当天,青壮年划龙舟前来探亲,叫“趁景”。
除了招景,还有龙舟赛,俗称“扒龙舟”,群众去观看,叫“睇龙舟”。
珠村有一首传唱数百年的童谣:“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探完珠江探石牌。”简单的几句话,是珠村人对龙舟的重视和喜爱。
龙舟节村民们还会一起吃龙舟饭。去年我还住在珠村。端午前后,曾见七夕广场搭起红棚子摆酒席,问了村民才知道,原来是村里安排吃龙舟饭。
5.乞巧文化
2023年,广州在珠村七夕广场举办一年一度的乞巧文化节。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乞巧节,又叫七夕节、七姐诞。
珠村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美誉。1998年,珠村8个乞巧婆婆重新发起珠村乞巧文化;2005年,广州第一届乞巧文化节在珠村举办;2011年,珠村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潘氏宗祠旁边,就是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很多精美玲珑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绚丽多彩。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民间有很多版本,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中有四幅画,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窥浴、男耕女织、棒打鸳鸯、鹊桥相会的故事。
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天地,引来喜鹊相助。世间美好的事,莫过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乞巧节活动包括摆巧、拜仙、乞巧、吃七娘饭、看七娘戏等。重头戏则是“摆七娘”,女子将各种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摆放在八仙桌上,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手工艺品的样式丰富,有斋塔、鹊桥景观、公仔、水果零食、盆景等。人们通过“拜仙”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婚姻美满。
乞巧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社会上焕发新的光彩,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
6.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很多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如今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很多文化传承至今,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我去看过广州乞巧文化节现场情况,明德堂里有“摆七娘”的案桌,两边还有一些正在做手工艺品的大娘。这些人,无不是年长的妇女。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年轻一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我也看到了希望。在七夕文化广场活动现场,很多展示手工艺品的摊位,大部分都是学校参加的,各个学校代表不同的传统文化展示。而广州七巧博物馆里,也有学生作品的陈列。
由此可见,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人士对于文化方面的教育和传承更加重视。
老祖宗的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保留下来。不管哪一种优秀文化,传承和传播非常重要,也是值得所有人去关注。作为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作为传承者或者传播者,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