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和停药,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关心的2件事,也是类风湿没有被彻底攻克前,治疗的目标。类风湿“凶名赫赫”,很多人觉得只要得了类风湿,就要吃一辈子的药,这太绝对了,类风湿是可治可控的,是可以实现长期缓解、减药停药的,但你必须做好以下5点!
类风湿患者需要一辈子吃药吗?
(一)早发现、早治疗是类风湿停药缓解的第一步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个“故障”,敌我不分,错误地把自身健康的滑膜组织当成了“入侵者”展开攻击,导致滑膜炎及滑膜异常增生,产生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进而破坏关节结构,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残疾!
类风湿关节炎是由自身免疫紊乱引起的
像骨关节炎,也就是关节退变,关节破坏随着病程延长而加重,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类风湿关节炎却不一样,在起病后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很快就会出现关节破坏。
对类风湿关节炎自然进程的研究发现,50%~75%的患者的关节破坏发生在出现症状的前2年内,甚至有25%~40%的患者在起病的前6个月内就发现了骨侵蚀,如果不能早期阻止,关节破坏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大大提高关节畸形及残疾的发生率。
注意,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3年残疾率可高达70%。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的4个阶段
基于以上研究,临床上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前1年称为类风湿治疗的窗口期,最理想是在起病的3~6个月内就接受DMARDs(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治疗,以及早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提高缓解率,降低关节破坏和残疾的发生率。
对于以往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做不到在起病的前一年内接受规范治疗,所以在现有的长病程类风湿患者中,残疾率非常高。
对于新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一定要在起病的前1年内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少在治疗上走弯路,才能有效降低类风湿带来的损害。
以往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非常高
(二)规范治疗、合理用药是类风湿停药缓解的第二步骨关节炎的治疗遵循阶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遵循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则又不同,通常需要联合用药治疗。联合用药既包括DMARDs与抗炎镇痛药的联用,也包括DMARDs与DMARDs的联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经诊断后,就要立即接受DMARDs治疗,这是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指南的共识。引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的原话:
RA 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 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单一传统合成DMARDs 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 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 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有些患者朋友可能不清楚DMARDs的分类,可以通过下图了解:
DMARDs的分类
简单总结,就是类风湿患者一旦确诊,首先就要使用甲氨蝶呤,如果甲氨蝶呤禁忌,则可以使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一种csDMARDs效果不好,就联合两种乃至三种csDMARDs治疗,如果还是不见效,或者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就联合1种csDMARDs和1种生物制剂(或靶向合成DMARDs)。此外,除了DMARDs,像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中成药,也有一定的延缓病情作用,可以酌情与DMARDs联用。至于纯中药治疗,需要参考中医指南辨证施治,在这里先不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要阻止关节破坏,必须使用具有阻止病情发展作用的药,如DMARDs或植物药制剂,而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更多是作为控制症状使用,早期患者如果关节炎症状较轻,不一定需要使用,对于关节肿痛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DMARDs治疗的基础上酌情使用,一旦关节症状缓解就减停。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流程
最后提醒,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偏方,千万不要轻信可以根治类风湿的“特效药”,千万不要过度依赖止痛药。
(三)生活护理、自我康复是类风湿停药缓解的第三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自身免疫紊乱和先天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它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发病不仅和遗传有关,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众多后天因素参与了进来,如维生素D缺乏、感染、吸烟等等。对于已经确诊的类风湿患者,更是有很多后天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炎症,要想病情得到缓解,除了规范用药,生活护理和自我康复也必不可少。
远离寒冷潮湿——寒冷潮湿的环境既容易导致关节受凉疼痛,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冒感染,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戒烟——吸烟不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危险因素,还是预后不良因素,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间质性肺病、血管炎等严重并发症风险。预防感染——牙周炎、链球菌感染等感染可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感冒、流感。合理饮食——一方面要注意红肉摄入过多、高盐饮食、肥胖、辛辣刺激食物会增加类风湿发病风险,另一方面,适度饮酒、摄入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饮绿茶、吃鱼和喝牛奶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可能有保护作用。合理作息——过度疲劳、熬夜等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调节情绪——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会放大你的关节疼痛感,影响睡眠,对病情康复不利甚至诱发病情。做好生活护理是类风湿关节炎缓解必不可少的
(四)定期复诊、监测不良反应是停药缓解的重要保障说实话,能够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的类风湿患者真的太少了!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我国类风湿患者1、3、6、9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12.23%、15.74%、8.65%、5.75%。
正常的复诊频率应该是怎样的呢?
国际上建议对初始治疗的病情处于中/高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建议每月监测1次病情;对已经治疗达标者,建议将其监测频率延长至每3~6个月1次。
然后在现实中,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几年都不会监测一次病情,长时间不复诊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你不知道你的治疗是否有效。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首先推荐使用甲氨蝶呤单药,但甲氨蝶呤不一定对谁都有效。实际上,有1/3以上的类风湿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有10%~37%的患者会因为不良反应中断甲氨蝶呤治疗,这种情况就得联合用药或更换用药。关节是否肿痛不等于关节内是否有结构破坏在延续,如果你不复诊,你根本不知道吃的药到底有没有效。第二,你不知道你的病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与关节结构破坏是两个信号通路,它俩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患者只吃止痛药,关节确实不痛,但不知不觉就变形了,就是这个原因。关节内的炎症破坏是否在继续,不能凭外在症状判断,要看炎症指标,如果不复诊,你以为你的关节是好的,其实可能已经坏得很厉害!第三,你不知道是否产生了药物副作用。这么说吧,凡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都有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定期监测,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延续性。像脱发、皮疹、肠胃不适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可以自己感觉,但像肝、肾损伤,一般不损伤到一定的程度是没有症状的,等有症状了那就麻烦了。如果你不定期复诊,就得有病还没治好吃药吃坏身子的准备!新确诊的患者应该每月复诊一次
(五)病情稳定、长期缓解是减药停药的必要条件有相当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规范治疗与间断治疗之间反复横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会规范的使用类风湿药物治疗,可一旦病情缓解了,又自行停药,这就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在反复中越来越严重。
前面我已经说了,像用来缓解关节肿痛症状的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在症状缓解后可以先减停。但DMARDs就不能随便停,它是用来阻止关节破坏和病情发展的。病情刚刚得到缓解,可以看做DMARDs夺回了“阵地”,但类风湿关节炎是很顽固的,不是一次击退就不会反扑的,这时候停药,相当于把“阵地”又拱手让了出去。正确的做法,是继续治疗,把“阵地”稳固下来,让病情得到一个较长时间的缓解,再减停药物,病情反弹的几率才更小。
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和病情缓解判断标准
关于类风湿什么时候能减药停药,我头几天写过一篇文章,这里再复述一下DMARDs的减药条件:
患者要满足标准化的临床缓解标准,比如我国指南的要求是:满足DAS28≤2.6或CDAI≤2.8或SDAI≤3.3,在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时,以低疾病活动度为治疗目标,DAS28≤3.2或CDAI≤10或SDAI≤11。连续三次随访,通过疾病活动度标准证明,至少持续6个月病情缓解。近6个月使用DMARDs的类型和剂量稳定。不使用糖皮质激素也能维持缓解状态。你可以看看,你是否符合这些条件。总之,类风湿关节炎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无法根治,无特效药,不想关节变形、残疾,想实现停药缓解,那就得一步一个脚印,以上5个方面哪一个都大意不得,希望文章对你有帮助!
类风湿患者实现停药缓解必然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要有充足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