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为何这么说?这才是他的帝王之心

亮晶晶爱美丽[已注销] 2022-07-03 11:27:54

云(赵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谋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郝经《续后汉书》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赵云是公认的一位常胜将军,不仅在《三国志》中有他的身影,就连在《三国演义》当中,赵云也被神化了,属于“梦中的白袍小将”,是所有君主梦寐以求的臣子。

赵云七进七出救出刘禅,又在创业路上帮助刘备许多,可以说是刘皇叔的左膀右臂。然而,刘备却在临终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如此忠心耿耿的人,不应该要重用吗?为什么刘备这么嘱托诸葛亮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夷陵大败,白帝城托孤

赤壁大败、曹操退守北方,刘备则趁机占据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南郡(后期抢来的)五郡,孙权、曹操各自占领一郡,这便是战后的势力划分。

赤壁一战,东吴出力甚大,但却只占了一块地盘自然不甘心。于是,他们在刘备入川后要求归还荆州大部分土地,刘备曾与东吴约定会将江夏、长沙、桂阳归还给东吴。

可是,关羽却将前来接收之人赶走了,一会遭遇双方暗生嫌隙。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战于汉中,而关羽和曹魏战于襄樊之地,局势对曹魏不利。

于是乎,曹魏便私下与孙权结盟,结果就是孙权趁关羽在樊城作战时,让大将吕蒙偷袭了江陵,导致关羽后背受敌。前进不能拿下樊城,后腿不能回荆州,去了麦城又败了,最终关羽被东吴所抓并被杀。

关羽死后、吴蜀关系破裂,为给关羽报仇,刘备倾全国之力,率军队七十多万攻打吴国。战争前期,刘备的确取得了大胜,但中期时双方却在夷陵僵持了下来。

当时,蜀军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山道上,连营几百里且兵力分散。再加上,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周围不是树木都是稻草,陆逊见决战的机会到来了,一把火点燃了百里之地。

最终,刘备的七十万大军几乎全部阵亡,根据《傅子》的记载:“刘备仅以身免......”足见蜀汉败得有多惨,可以说不输当年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的赤壁之战。

后来,刘备来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他召来了自己的诸多亲信大臣临终托孤。他对着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除了这句话之外,刘备还交代了诸葛亮一句话:“子龙万万不可重用”。曾经,刘备对诸葛亮也这么评价过马谡,马谡纸上谈兵我们也清楚,但赵云并不是这样,为何刘备还这么说呢?

赵云与刘备的情谊

东汉末年,刘备时任高唐令被偷袭,战败后不得不依附公孙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云与刘备相识,并随着大军出征,给后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不久,赵云因兄长逝世、回乡服丧,临走前刘备握著赵云的手拉拢他,赵云也承诺’终不背德也。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战而战败,刘备依附于袁绍,在邺城又与赵云相遇,由此二人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传奇。

后续的日子里,赵云为刘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平定荆州、攻伐益州、汉水之战等,每一战赵云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要说最能体现赵云忠心的,就不得不说长坂坡单骑救主了。

刘备兵败新野,因携带居民渡江,拖缓了撤军的速度。长坂坡上,因局面太多混乱,刘备逃亡时丢下了妻子和儿女,所幸有着赵云的保护刘禅及甘夫人才幸免于难。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赵云虽然没有七进七出长坂坡,但整个过程还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东吴与蜀汉结亲时,孙尚香曾趁机带走了刘禅。

获知此事后,赵云急忙率领大军追赶,最后在江面上将刘禅救了回来。从某个角度来说,赵云对刘禅有两次救命之恩,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对于这两件事情,无论是刘禅,还是蜀汉后期的大将姜维,都认为赵云有情有义,死后对其封侯拜相。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都能够看到这一点,为何以“识人”著称的刘备就不能呢?

其实,不是刘备看不到这一点,而是因为随着他地位的提升,刘备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帝王之心”,所做出的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蜀汉大业。那么,这与不重用赵云有何关系呢?

刘备的帝王之心

从白帝城托孤的情况来看,刘备说“子龙不可重用”,是对诸葛亮说的,不是对刘禅说,也不是对李严说的。此时,不免让人想到历史上,很多帝王都会用的手段。

比如,康熙皇帝晚年曾将隆科多、张廷玉等人贬官,雍正执政后又将他们提拔了上来。是康熙不知道隆科多、张廷玉的能力吗?并非如此,而是他贬官、儿子提拔,便能够让两人效忠雍正,这就是恩情。

对比着白帝城托孤之事来看,刘备不让诸葛亮重用赵云,但却没有对刘禅说,是不是有着让刘禅提拔赵云的意思,好让赵云对刘禅死忠。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诸葛亮很偏爱,多少有些将其神化,但自古以来最难测的就是人心。刘备是一个俗人,他临死前想的不是自己的兄弟们如何,而是如何保全蜀汉的基业。

刘备自知时日无多,他必须要安排好一切,以保障蜀汉政权顺利过渡到儿子刘禅手里。因此,刘备将国家的政权交给诸葛亮的同时,还让李严进宫,把军事大权交给了他,似乎有着让两人相互制衡的意思。

刘备虽然说“刘禅不行,彼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如果真的这么做,刘备绝对不会答应,那只是逢场作戏罢了。蜀汉的局面与曹魏很像,内部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无人支持刘禅蜀汉江山危矣。

赵云作为一个忠义之士,再加上他又曾经2次救过刘禅,可以说是刘禅上位后,快速稳定朝纲的最佳人选,毕竟赵云要自立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

假如说,诸葛亮、李严亦或者是蜀汉的其它门阀世家,对蜀汉、刘禅的江山有所觊觎,赵云第一个不答应,而这就是刘备成为王之后的“帝王之心”。

因此,交代完诸葛亮后,刘备又将赵云叫来,而且还是单独叫来,并告诉他:“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咱们两个是患难兄弟,你一定要保护好我的儿子,效忠我的江山,不要辜负了我。这一波收买人心的操作值一百分,也可见“万万不可重用赵云”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真的不重用赵云。

也有人称:“刘备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赵云,因为他的政治情商很低”,其实这一句话多少有一些偏颇。话说,赤壁之战后,赵云平定荆州四郡,成为了刘备的偏将军。

此时,一个名叫赵范的降将,想把自己的嫂嫂嫁给赵云。可是,赵云却以“你我同姓,你嫂嫂就是我嫂嫂”拒绝了。为何会这么说呢?赵云后来给出了理由:“赵范被迫投降,心不可测......”

果不其然,赵范后来伺机逃走了,而赵云因与他没有任何瓜葛而未受牵连。试想一下,一个眼光能看得如此长远的人,政治情商会低吗?

赵云不是政治情商低,而是他比较忠义,亦或者站在国家、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平定益州后,刘备准备将城中房舍,以及万亩田产分给有功将士,以作奖励。

赵云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当面反驳刘备:“我们是正义之师,应该做的是为百姓谋福利,若是强占益州百姓的财产,那么与曹贼又有何区别呢?”

夷陵之战前,刘备执意要给东吴开战,赵云不顾刘备的愤怒直言劝谏:“国贼是曹丕,而不是孙权,我们应当尽早北伐......”从这两句话可见,赵云是忠于刘备的,但他更忠心百姓、天下。

这样的人或许执拗,但对于帝王而言,他们却很喜欢。在赵云的心中,蜀汉是汉室正统,若是真有人颠覆蜀汉的政权,他肯定不会答应,这其中也包括诸葛亮。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一步步走上了蜀汉皇帝的宝座,最大的依仗就是“识人、知人”,对于赵云的这一点,他还是拿捏的很到位的。

事实也证明,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很成功,从他去世到赵云身死之前,刘禅的皇位做得都很稳固。赵云死后,刘禅对政治也拿捏得很成熟了,坐看李严和诸葛亮斗法。

李严被杀,诸葛亮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刘禅又在危机稳坐皇位几十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