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做,好事难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内爆发了一场卖血的热潮,但是却因为运行程序上的缺陷,导致很多人因此而患上了艾滋病,而且还迎来了一个大范围的传播。
作为这场事故“吹哨人”的王淑平,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上万人的性命,但却因为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而被开除公职,受到排挤。
王淑平
你撕下一些事情“遮羞布”的勇气值得尊敬,但是你所遇到的困难只有自己清楚。
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卖血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作为“吹哨人”的王淑平又为何被开除公职,受到意料之外的磨难呢?
“血潮”上世纪80年代初,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而且对于它的可怕程度人们毫不知情。在很多人的眼里,自身的生活混乱,行为不检点才会患这种病,所以艾滋病也被他们称为“脏病”。
而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处于一个很快速的传播阶段,对此我们国家为了防止艾滋病的传入限制了一些血液制品的进口。
但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却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看到了商机,而这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隐患。
那时我国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身处农村的人,他们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可能还不到五十元,基本都是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天公不作美,他们的日子就难以维持。
但是就算这样生活还得继续,哪怕难以维持但还是要咬着牙坚持下去,因为说不定明天的日子就好起来了。
就这样一些农村的人们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他们都还在坚强地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钱了。
有了钱他们就可以不用挨饿了,有了钱家里地光景也就好起来了,孩子也能穿着干净的衣服去上学了。
河南有一个叫文楼村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们生活都比较贫苦,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只要能挣钱,他们再苦再累的活都愿意干。
而由于国家血库告罄,所以各地都设有献血站,实行了有偿献血的做法,以此来满足医院的血液供应。
但虽如此,血液仍然还有很大的缺口,于是在这种环境下就诱导出了一个新的产业——买卖血液。
血液的买卖一下子成了一个暴利产业,很多人都投入到了这个进程里面,文楼村的村民们也不例外。从某一方面来说,国内缺少血液的情况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多赚几块钱。
虽然表面上看这些村民们确实是属于受利的一方,但是殊不知这个新型产业的最终受害者还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在血液买卖大范围传开以后,很多地方都设有献血站,一管200ml的血液就可以得到50块钱左右的报酬。
这些生活困难的村民们看到这样的好事,一下子蜂拥而上,排队献血换钱。一家上到50-6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都加入到了这个队列里面。
他们想着只要“一伸胳膊、一握拳”就有钱拿,还不是少数,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人们只关注自己今天能抽出多少血来,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则是毫不关心,不管咋样钱拿到手就行。
但是一些私人的献血站为了谋取利益,几根针管、几个抽血的人、一间小屋子就组成了一个献血站,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废弃的牛棚里展开工作,完全忽视了抽血时可能存在的危险。
抽血的人不知道对抽血的医疗物品进行消毒,也不知道对抽到的血液进行检测。
而被抽血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手中的钱财,根本不会在乎自身的身体状况。
在抽血的时候一个针管很可能同时被很多人使用,而这种情况给也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当时的抽血分为“单采”和“全采”,后者就是平常的普通抽血,一般不会产生大问题。
但是前者是将血抽出来后只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把其它的再输回去,这很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但是根本就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吹哨人”王淑平王淑平是一位在血站工作的医生,在当时献血浪潮下,艾滋病已经在很多地方大肆传播了起来,但人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艾滋病是个什么东西,自己患上的时候他们只当作是小病,没有放在心上,想着过几天就自己好了。
这天有一个面黄肌瘦,皮肤上长满疱疹的男子来血站献血,凭借自己医生的经验和直觉,王淑平觉得这名男子的身体肯定出了状况,但是在询问的时候,这名男子只是说小病,过几天就好了。
听到这名男子这么说,王淑平也就没放在心上,但是在抽血的时候王淑平不小心碰到了这名男子,发现该男子的身体很烫。
王淑平开始怀疑这名男子很可能患有艾滋病,但是没有证实。
工作结束后,王淑平私自拿了一些血液的样本进行检测,其中就包括那名男子的血液。
结果检测结果一出来,王淑平大感不妙因为检测出了在这份血样中有16%的样本呈阳性,这也就意味着在那400份的样品中,就有60多人患有艾滋病,那名男子也赫然在列。
更恐怖的是根据这名男子的献血记录,他在四个献血站都献过血,直到今天才被发现他患有艾滋病,可想而知他的血液传染了多少人。
经过一番查证,王淑平发现一些私人的献血站的防护措施做的不是很到位,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防护措施。
一个村子的村民共用一个针头献血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任由这种局势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艾滋病的传播可能就会变得热烈且不可控。
所一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王淑平将底层献血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结果汇报给了上级,但是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王淑平至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上级的回复。
王淑平没有办法了,只得一个人挨家挨户的去给村民们普及献血的知识和经常献血对人体的伤害,并且告知了他们艾滋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怎么预防。
但是只顾着挣钱的村民们哪里听得进去王淑平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只知道王淑平在影响他们赚钱,所以将王淑平轰出了家门,这让王淑平心里很是难受。
但是遇到挫折的王淑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重新制定了方法,她一定要制止最坏结果的发生。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王淑平带着一些样本一个人来到了北京寻求帮助,因为她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无法再支持进行大范围的血液检测。
结果在北京没人愿意相信王淑平这样一个小医生的话,让王淑平吃了闭门羹。
眼看着村民们一个个的发病而她对此无能为力,王淑平忍住不靠着医院的墙哭了起来。
但好在上天有眼,中国流行病毒传播的研究专家曾毅找到了角落里的王淑平,并且询问了她关于艾滋病的情况和可信程度。
得到肯定回答后的曾毅拿着王淑平带来的15份血液进行了检测,在检测的时候王淑平一直站在旁边守着,怕曾毅突然反悔,不再帮助自己。
经过检验,15份样品中有13份呈阳性,曾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情况汇报给了中央。而王淑平则回到了河南等候。
没过多久,中央就针对这件事成立了专门的组织,严查献血卖血组织,查封了一些不合规定的献血站。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对于艾滋病的传染总算是到了一个可控的地步,挽救了一些生命的逝去。
按道理来说作为“吹哨人”的王淑平应该受到嘉奖,如果没有她,可能会有很多人在这场事故中失去生命,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
献血的热潮过去后,村民们都恢复了日常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在想念着曾经献血换钱的日子,献一次血可是能换一个月才能赚到的钱呢。
但是他们却不记得有一个人曾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不要过度献血,让他们避免了一场灾难。
他们反而觉得王淑平阻挡了他们的财路而去王淑平的家里吵闹,讨要说法。
村民们了解的情况有限,这么对待王淑平倒也能理解,但是王淑平所在单位的态度和做法让人难以相信。
在这件事过去后,河南省的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还特意开了个会,但是会议的主旨不是针对在这场事故中的错误,而是兴师问罪,想查清楚到底是谁将这件事捅到了中央。
“到底是谁将这件事告上去的?”有人语气强烈地喊道。
“是我,是我给上面投诉的,我不这么干对不起我的良心。”王淑平勇敢的站出来承认了这件事。
最后,王淑平在单位里受到了同事们的排挤,并且不受领导们的待见,最终更是被开除了。
失去工作的王淑平想静静坐在家里度过剩下的日子,她真的累了。
但是在回到家后,一些被她挡了财路的人经常来王淑平的家里闹,将王淑平的家闹得天翻地覆地,为此王淑平地丈夫忍受不了还跟王淑平离了婚。
王淑平没有办法只得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流亡海外。
明明是挽救了上万人性命的英雄,最终却以这样的结果收尾,不禁让人为此感到愤愤不平。
这个世上总会有英雄在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开路,对于他,我们可以质疑、可以不相信、可以不行动,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去辱骂、嘲笑、排挤。
你可以躲在角落里沉默,但是不要诋毁和嘲笑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光明也许会照耀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