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看清世界的真相

鹰哥爱写文 2024-10-08 03:27:52

《脉络》作者:吴军

​今天,开始正式共读吴军老师的新书《脉络》,它的副标题叫作“小我与大势”。

相信很多书友对吴军老师并不陌生。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球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曾在谷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担任高管,著有《智能时代》《文明之光》《全球科技通史》《见识》《态度》等多部畅销作品,并荣获多项图书大奖。

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他,刚好见证了中国走向繁荣的历史时刻。而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求学、工作经历,也让他对不同文明形态有了切身感受。正是这些富有深度和广度的阅历塑造了他如今的成就,并构建了他对事物普遍性的看法。

吴军老师曾坦言道:“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应该写两本书,一本讲述我的经历,一本讲述我的想法。这两本书不仅代表我,也代表这个时代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人。”

而今天我们要共读的这本《脉络》,就是吴军老师讲述自己想法的那本书,可以说这是他所有作品的思想来源。

这本书围绕着两条脉络进行勾勒:一条是时间轴,探讨历史、当下与未来;一条是空间轴,分析外在现实和内在人性的关系。

吴军老师将他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转化为可指导行动的洞见,帮助我们看懂大势之下“小我”的微观路径,并活出精彩的人生。

看待历史的三个阶段

我们先从时间这条轴线讲起,探讨历史、当下和未来。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呢?还有,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历史呢?

吴军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回答了这些问题。他父亲是位历史爱好者,在他很小时就喜欢给他讲历史故事。吴军发现这些故事比现实,甚至比小说中的故事好听得多。长大后他才明白,那些不好听的历史故事已经被大浪淘沙般地淘没了。

那时的吴军,会把全部的情绪都投入到历史故事中。他为英雄的成功而欢高呼,为英雄的失败而落泪。时至今日,他在网上看到人们讨论“如果当年岳飞没有遇害……”“如果诸葛亮能多活几年……”这样的话题时,也会感同身受,因为当年他也曾这样惋惜过。

但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读了几本正史之后,吴军开始对历史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原来曹操写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气势恢宏的古诗,并不是白脸的奸臣;原来周郎的气量并不狭小,也没有被诸葛亮气死……

在这之后吴军开始把兴趣转移到正史上,还试图总结一些历史规律,帮助自己发展进步。比如读到欧阳修《伶官传》中那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后,他觉得讲得真好,并在很长时间里鞭策自己要勤勉做事,不能懈怠贪玩。

但后来的经历让吴军开始怀疑勤勉是否真的有效。如果我们勤勉前没找到正确的方向,是不是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远呢?还有,现代社会不能单打独斗了,与其累死累活,不如学会授权。而在投资界,少操作才能获得高回报,人们要学的是做减法。

吴军开始意识到,像欧阳修这样的古代史学家并没找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他们只是根据结果去倒推原因,表面自洽,但不能迁移到新的场景中。当时代发生变化,同样的因就无法再产生同样的果,他们总结的规律也就无法奏效了。

那么,历史的发展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寻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欧阳修他们找到的那些规律。比如说面对古罗马灭亡这个课题,欧阳修肯定会从统治者身上找原因,但它其实是气候变化、人类迁徙、文明自身的脆弱性、政治制度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综合结果,再厉害的统治者也无法力挽狂澜。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此时吴军对历史的认识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跳出一朝一代的兴替,从文明进步的角度去把握历史的脉络,从对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角度去评判历史人物。这种看待历史的“文明史观”,显然和传统的英雄史观、大众史观是不一样的。

在今天认同这两种传统史观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有些人雄心勃勃,想干大事,却总感叹自己身份低微、缺少资源。他们一心想着往上爬,觉得只有大权在握才能改变世界,才能成为英雄。这样的人在内心往往是认同英雄史观的。

还有一些人刚好相反,他们认为既然大众创造了历史,自己作为大众的一分子,对创造历史自然有所贡献。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地要求社会因此照顾自己。西方社会风行的“零元购”,就是因为很多人抱有类似的想法。

相比之下,文明史观的视角会更宽更广。在它看来,整部历史除了“文明”二字别无他物,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可以忽略的历史噪声。而剔除这些噪声后,人类约一万年的文明史上就剩下两件最有意义的事:一件是古代农业革命,一件是近代工业革命。

人类文明史上的群星闪耀

如果我们能接受文明史观,就可以换一种视角看待人物。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虽然位高权重,但对文明走向的贡献并不一定很大,甚至是文明的破坏者。而有些人虽然地位低微,却推动了文明进步,哪怕贡献微薄,但更值得尊敬。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历史记载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就像《二十四史》,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如果我们把某篇人物传记摘出来,放到另一个朝代,也没什么违和感。所以黑格尔才会说:“历史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历史呢?在文明史观看来,就是那些与文明进步有关的部分,比如文字和书写系统的诞生,复杂社会管理方式的出现,冶金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几何学、哲学、自然科学的面世,等等。以上这些林林总总,构成了真正有意义的历史。

比如,拿文字和书写系统来说。人类之前的物种只能靠基因来传承知识和信息,不但效率低,而且风险大,比如蜥蜴靠着一代代的大量牺牲,学会了远离某些有毒的昆虫;但人类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就可以跨代际、跨区域传播思想与经验。

还有几何学及自然科学的出现,同样意义重大。最初人类搞不清楚因果关系,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只能靠猜、靠蒙,发现规律全凭运气。但几何学有赖于演绎推理,自然科学有赖于归纳总结,这让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推导、观察实验、积累知识、取得突破。

因为这些积累,公元前8世纪到3世纪间,人类文明从漫长的量变达成了质变,迎来了一次集中的“大爆炸”。在北半球自东向西,出现了中国的老子、孔子,古印度的佛陀,古罗马的耶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贤。

那时的文明天空之上群星闪耀,奠定了人类思想的底色。但这次爆发似乎耗尽了之前积攒的所有能量,之后2000多年人类文明进步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西汉末年中国的人均GDP就达到了450美元,而这远高于清朝末年的人均GDP水平。

而在农业文明抵达顶峰时期;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也正在逐步发生,它就是牛顿等人开创的科学革命,以及之后兴起的工业文明。

对于牛顿,西方人非常推崇,认为他不止是位科学家,还是跟穆罕默德、耶稣、孔子齐名的思想家。

西方科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给人类送来了牛顿。在牛顿之前,整个世界仍充满了迷信,人们普遍认为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水之所以往低处流淌,都是神的安排。这样一来人就变成了神的奴隶,匍匐在神的脚下。

但牛顿和同时代的先贤们一起,通过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光学等诸多领域的重大发现,揭示出世界万物运动的规律。大家这才明白世界万物就像钟表一样,在机械地、有规律地走动着。这一认识打破了神的束缚,人类这才真正站了起来。

在牛顿等人的理论指导下,后人相继发明了蒸汽机、纺织机,工业革命开始兴起。与此同时牛顿的思想从英国传到欧洲,引发了法国的启蒙运动,进一步破除了迷信思想,开启了民智。就这样文明之炬薪火相传,最终点燃了全面走向近代化的进程。

好,本节的内容我们就先讲到这。在这里,我们从吴军认知历史的三个阶段讲起,讲到文明史观下历史脉络的走向。

时代的洪流奔腾向前、永不停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0 阅读:0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