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1953年的一天,北京古城墙外人头攒动,工人们卖力地拆着墙上的古砖。
围观的人脸上也带着喜色,把这些代表旧社会的城墙拆掉,北京才能大刀阔斧的迈入现代化建设。
在不少人都同意拆除有着800年历史的古城墙时,有一个人却出奇的愤怒。
她就是林徽因,听到开始拆城墙的消息后,卧病在床的她强撑着虚弱的病体,找到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大吵了一架。
面对林徽因的阻止,吴晗沉默不语,因为这是很多人商量出来的结果,并非一个人的决定。
看结果无力改变,林徽因沉痛的说了一句话后愤然离开。
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林徽因一语成谶,完全被她说中了......
苏联专家要拆古城墙一切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会议说起。
1949年国家成立,将北京定为首都。
中国人民破封建、除军阀、抗外辱,从血与火中走来。
北京作为首都,代表了国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所以对他的建设迫在眉睫,但又需要全盘规划考虑。
当时不少建筑学家,各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北京市经过筛查后,于12月召开了城市规划会议。
会议上,梁思成提出的规划是在北京城西再建一座新城,旧城维持原样。
这样两座城之间的长安街就像一根扁担,挑起北京新旧二城,而新城是新中国的政治心脏,旧城则是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他的想法很简单,在北京城原有的基础上对大家妥善安排,希望北京能像美国华盛顿一样,成为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但他的提议说出后,仅有寥寥几人附和,其他人皆沉默不语。
而后轮到来自苏联的专家巴兰尼科夫提出建议,此人的建议和梁思成刚好相反。
他提倡在旧城之上直接修筑新城,这样会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旧城一直以来就是北京的中心。
他的主张是让北京成为一个工业化中心,带动全国工业化发展。
和梁思成提出方案时不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规划局成员,欣然赞同了苏联专家的意见。
这就意味着旧城必然要经历不小的改建,很多古代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也会被拆除。
尽管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激烈的反对,但依旧无济于事,他们说服不了几个人。
不过两人却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导致规划方案也一直持续争论了3年之久。
这期间梁思成夫妇四处奔走无果,最终气到落泪,林徽因更是一病不起。
古城墙该不该拆其实当梁思成知道他的方案很难实行时,个人就已经做出了让步。
他从最初想的保留整个完整的北京城,退步到了保留标志性建筑,特别是巍峨耸立了几百年的古城墙和牌楼。
为此,梁思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著名的“墙上公园”。
他做出了一个美妙的设想,北京的古城墙平均宽度在10米以上,在城墙上面完全可以建造公园。
砌花池,栽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然后放置一些公园椅,夏天人们可以在上面乘凉、读书,秋天可以在上面散步,登高远眺。
1950年崇文门城楼北立面
这上面完全可以容纳十万人,在城楼角楼还可以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供人们阅读参观。
而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1951西直门城楼东立面
或许是梁思成的想法太过于前瞻,虽然美好但是却并没有多少人同意。
而且当时郭沫若等主张拆除的人员,觉得既然要建设新北京,就应该把这些旧东西破个干净。
北京的古城墙妨碍了内城的交通发展不说,经过百年的时间,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了,如果要修缮,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而将城墙拆除,可以取下来很多转、地皮,用在公路的建设上,一举两得。
听到这些说法,梁思成气急,大力反驳着。要知道城墙除了1米厚的砖皮外,其他的都是灰土。
大概总数有1100万块砖,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用20节18车皮组成的列车一天运一次,要运83年才能运完,这又是多大的投入呢!
很多主张拆的理由,梁思成都给出了或多或少的改善理由,可以说他们夫妇俩为了保护古建筑,耗费了巨大的心血。
可拆除北京古城墙,加快城市的发展,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当时很多人的意见。
况且当时生活在老城的民众也觉得古城墙是个累赘,出行一趟动辄就要绕行。
在多方赞同之下,古城墙还是被允许拆除了。
主张拆城墙的北京车夫们
林徽因一语成谶1953年,古城墙陆陆续续的开始了拆除。
1954年,定安门被拆除,1956年,永定门及周围的城墙也被拆。
1959年,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华门也消失踪影,成了历史的尘埃。
看到一个个古老的文物被如此暴力对待,尽管已经病入膏肓,但林徽因还是坚持和“拆墙”派辩论:
“你们今天拆的是有800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总有一天要后悔的!”
末了,她又补上一句:
“等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就盖假古董。”
用尽力气说完这些,林徽因再也支撑不住,比起病体上的折磨,看着文物被拆毁的无力感更让她绝望。
她不明白,博物馆的橱窗里,人们要精心地保存几块残砖碎瓦。
可面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下手却毫不留情,为何要如此本末倒置。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而谁也没想到,林徽因当年说的那番话,也真正在50年后应验了。
2004年,北京政府组织重建了永定门,而早在之前1996年,我国文物局就呼吁过市民捐砖,修复明清时期的城墙。
可所有人都明白,即便是重建出来一模一样的建筑,它也不再是当初的味道了。
或许有人会说德国柏林二战时古建筑也都被摧毁了,后来靠照片修复也一样完美。
而且这些新建筑融入了现代的工艺,青出于蓝。
信息来源:国家工艺美术平台
可这样的建筑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城市的一些装饰品罢了。
就像现在的建筑水平发达,人们完全有能力新建一条长城,很多个金字塔,但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
因为这些后来的建筑没有灵魂和文化底蕴,正如当年林徽因所说,后世花在大的力气,建出来的也不过是赝品。
而当初拆掉的不仅是一面墙,而是一面折射民族千年沧桑与文化的镜子。
当然,在当时的年代,大家团结一心,急于拆除古城墙,其实都是为了国家能快速发展,更好更强。
而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无论是主张拆除的郭老,还是想保护古建筑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看到如今的盛世,想必会释怀、会满意。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缅怀梁思成:“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2015-01-09
2.新京报:《北京旧城保护调查之回顾》,2004-08-17
3.国史网:《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规划中的苏联因素》,2018-07-02
4.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林徽因为"北京古城墙“与郭沫若吵翻天,拒绝服药却仍未保住这些“凝固的艺术”》,2021-05-08
各地旅游建了很多仿古建筑,不建不叫旅游地[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