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哭闹、较真,家长先别给孩子贴标签,这只是秩序敏感期在作怪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2024-03-26 06:47:07

前几天,我和好友琳琳带着她两岁多的女儿欢欢去游乐场玩。到了游乐场,琳琳就把身上的防晒衣脱了下来。突然间欢欢就大哭起来,琳琳说孩子应该是渴了, 然后就把水壶递给欢欢说:“宝宝,渴了吧,来喝水。”欢欢喝了几口之后,又继续哭闹。琳琳又问欢欢是不是要尿尿了,然后带她去上厕所,可是回来之后,欢欢还是大声哭闹。琳琳没辙了,准备发火的时候,想起了这段时间欢欢在家的表现,她看了看欢欢,发现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妈妈手上的防晒衣,突然间她恍然大悟,然后琳琳重新穿上了防晒衣之后,欢欢果然停止了哭泣,还摸摸妈妈的防晒衣,趴着妈妈的肩膀上,甜甜地笑了。

我笑着打趣琳琳:“看来欢欢的秩序敏感期到了呀。”

琳琳无奈地笑了,她告诉我,欢欢最近老是莫名其妙地哭闹,无故发脾气,还特别爱较真。门铃响了必须她去开门,如果别人开了,她必须让人家出去,然后再重新进行开门这个过程;爸爸必须坐左边,妈妈坐右边,她坐中间;玩具玩完了一定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没有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就会发脾气、哭闹甚至撒泼。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了孩子0-4岁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并因此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我家小宝之前也有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磨人”期。比如坐电梯的时候,必须他按楼层的按钮,吃香蕉的时候必须要自己剥皮,吃饭时碗筷的摆放方向不能乱等。

直到现在,他依旧有一点点较真。

前阵子,在看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DVD时,中间有一小段卡住了,我就直接跳过去,随着他突然间哭闹起来,不依不饶,要我退回去看。

是的,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一样,是要有秩序的,并且他们也需要这种秩序来维持平衡。

秩序敏感期的三个阶段

孩子从出生几个月一直到6岁,秩序的敏感期是呈螺旋状发展的。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曾写道: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幼儿的秩序敏感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遭到破坏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

因为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孩子能够带来安全感,如果秩序被打乱,会给孩子带来不安甚至痛苦。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宝宝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宝宝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此逐步建构。

幼儿在秩序敏感期可能会有的表现 

幼儿秩序敏感期对于宝宝来说是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1-3岁幼儿的秩序敏感期表现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3-4岁幼儿的秩序敏感期表现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强调自己对秩序的遵守,同时也要求他人遵守秩序,一旦秩序被破坏,幼儿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哭闹等行为。

4-6岁幼儿的秩序敏感期表现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开始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此时的他们会搭建自己觉得有空间感和美感的木立方、有些女孩子可能还会要求妈妈给自己涂口红等。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审美敏感期。

秩序感的满足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带来安全感

当孩子的秩序感得到满足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真正的平静和的快乐,这种平静和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

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重要的需求。马斯洛曾指出:“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

其实,稳定的秩序感,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意味着心灵的宁静和愉悦的安全感。

2、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遵守秩序,如果家长满足孩子秩序感的需求,同时强化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3、提高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

秩序感的产生是孩子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得来的。比如孩子坚持杯子一定要放在杯垫上,这就是孩子通过观察杯子和杯垫的空间位置、因果逻辑后的反应,是孩子理解世界的过程。当孩子发现了杯子和杯垫的规则后,他会慢慢感受,然后理解,进而进行推理,得出因果逻辑关系,从而慢慢地将这些推理和理解延伸到其他方面。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理解和接纳孩子

我们要明白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每个孩子的必须经历的。

特别是当孩子处在执拗阶段时,常常令家长感到苦恼又无奈。面对孩子莫名的哭闹,家长要做的不是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等,而是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其实并不是孩子想要操控周围的事物,而是他们的学习和探索被打断了。

就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并帮助孩子发展其秩序感,因为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另外,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闹,让孩子把自己的焦虑、恼怒哭出来。孩子的哭闹是来“祭奠”秩序被破坏的舒适感以及“世界怎么不是围着我转”的挫败感,当他发现自己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自然会平静的去接受,如果家长此时还能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那这场哭闹就会很和谐的结束了。

2、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生活环境

将家庭环境布置整齐有序,为孩子建立科学、有序的生活作息规律,尽量满足孩子对秩序的合理要求,例如固定的睡眠仪式、让宝宝在固定的餐椅上吃饭、按照孩子喜欢的路线上学,习惯的方式洗澡。当然,秩序敏感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秩序都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可以灵活变通。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前,提前通知孩子,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商量,并引导孩子亲自参与,例如搬动桌椅,更换床单等等。让孩子亲眼目睹事物的变换过程,帮助他建立新的秩序熟悉接纳新的环境。

3、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总会被孩子模仿。心理学家Baldwin认为个体习惯就是在模仿和同化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随时遵守秩序,为孩子做好榜样。比如,在家中,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保持固定的睡眠仪式;让孩子在固定的餐椅上吃饭;在公共场所,乘电梯时注意先下后上,排队乘车,不大声喧哗。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在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家长的影子,只有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会做到遵守秩序。

4、涉及原则性的破坏行为,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在秩序敏感期。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既不能强行干预,又不能放任不管地随它去。

当涉及到原则性的要求时,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就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当然刚开始孩子肯定会不愿意,生气、哭闹是难免的。这时要和家里人一起商量好,统一好口径,但同时也要做好抚慰孩子的工作,可以通过拥抱、讲道理或者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平息孩子的激动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建立这样的概念,大人不让做的事情真的不能做,而其他的要求却是可以满足的。

面对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无故哭闹、较真,家长不要觉得可怕,虽然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感到很头疼,但我们还是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也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

一旦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这种美好的品质,将会对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0 阅读:0

玉米妈心理育儿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