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世界的宝石

觅珍看历史 2023-06-10 08:19:02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者挺身反抗人世的苦难,通过斗争扫清他们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尚?”哈姆莱特的这段独白是整个哈姆雷特这个剧的核心,同时也是莎士比亚,希望向人们揭示的道理。

这部戏剧的故事在公元12世纪末才首次被丹麦的一位名叫格兰玛狄克的史学家记录下来。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在多神教时代的日德兰半岛(今天日德兰半岛大部分属于丹麦王国的国土,广义上说,包括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施泰因),因为国王被他的弟弟杀死,后来他的弟弟与兄长的遗孀结婚。这位国王的儿子就是哈姆莱特。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破绽,她假装发疯,新国王的一个朋友开始对哈姆雷特进行考察,以确定他是否真的发疯?它躲到床底下偷听了哈哈,姆莱特与她母亲的谈话,但是哈姆莱特找出了他,并将他杀死,然后他长时间的指责挖苦他的母亲。后来国王将哈姆雷特派往英国暗中,让随从给英国国王捎去一封信,让鹰王处死他王子调换了这封信,结果鹰王没有处死他,而是处死了,他的两个随从对他进行了亲切的接待。他与英格兰国王的女儿结婚,并回到丹麦,在宴会上灌醉了国王和依附于他的大臣们,放火烧了宫殿,亲手将他叔叔也就是他的杀父仇人的头割下来,表示她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法兰西作家贝尔福德的著作《悲剧故事》当中。

格兰玛迪克和贝尔福德的故事中,哈姆雷特在报了杀父之仇之后,对着自己叔叔的尸体喊道:请你告诉被你残害的哥哥,让他知道我终于完成了为父报仇的责任,让这个消息告慰他的灵魂。此时还没有哈姆莱特也死去的情节。莎士比亚在以上两人的记载的基础上,开始创作戏剧《哈姆莱特》。在他的戏剧中,这位王子变成了一个拥有朝臣的仪表、学者的喉舌、军人的利剑等优秀特质的完美形象。“如果他能够登上王位,一定是一个高贵贤良的君主”。但是世界上往往没有如果。在为众所知的戏剧中。哈姆雷特是穿着黑色外套,所组成的丧服出现在你我眼前的。他与国王不同,每当谈起自己时,他总是自称我,而非我们。在她看来,母亲对父亲忘却的如此之快,典型的表现出了这个世界的邪恶 。原有的哈姆雷特故事基本主题是为父报仇,但是莎士比亚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雷欧提斯,因为哈姆雷特杀死了他的父亲,她必须要杀死杀害父亲的凶手,不论用任何方式。王子与他不同,他看到了傲慢者的冷眼,压迫者的凌辱,法律的迁延。生活对他来说,成了一个负担,他认识到世间的混乱,但不知道怎样消灭这种混乱,他只能达到到这一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莎士比亚也只能达到这一步。他们已经看出这个世界陷入了某种混乱之中,但是他们无力改变这种混乱。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都是如此。莎士比亚与贵族宫廷的联系盘根错节。托尔斯泰本人就是沙皇统治的支柱——贵族中的一员。托尔斯泰认识到混乱,但他无法解决混乱。本质上,所谓的认识到混乱而无法解决混乱的人,并非只有他们两个。俄罗斯的12月党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但我们不用去苛责他们,他们能有这种思想,就说明了他们的伟大。以托尔斯泰为例,他在著作中,无论是对法俄战争期间俄罗斯人民和军人的歌颂还是在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里,对于社会的种种描写无一不衬托了他的心情——明白局势到了什么地步,但他并没有能力去改变,因为对一个伯爵来说,他可以解放自己的奴隶,但不能解放国家的枷锁。莎士比亚也是如此,他可以在戏剧中对这个社会提出拷问。但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类似莎士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们厌恶不平等,却又无力消灭不平等,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消灭不平等,他们明白产生不平等的原因,但却没有消灭不平等的方法,他们的理想只是一个乌托邦和理想国,表面上痛苦的是一个哈姆雷特和一个安娜,实际上痛苦的是以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为代表的这群所谓的人文主义者们。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优美的仪表在在哈姆莱特生活的世界里是没有的。正如同这些人,虽然明白不平等怎样产生,但是无法改变这个不平等。哈姆雷特的悲剧本质上是莎士比亚的时代的悲剧,这一形象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这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用哈姆雷特这个形象在激励着人们,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如果把那个著名的,德意志在哪里?我找不到哪个地方。用来形容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的想法的话,这句话是这样的“哪里是通往平等与光明的路径?我找不到。”这不仅是莎士比亚的疑问,也是无数人的疑问。
0 阅读:23

觅珍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