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纤纤
我是一名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哈尼族女孩。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大,旱季虽云雨少、光照强,但雾浓露重,弥补了降水量的不足。这样的气候导致西双版纳成为了中国少数适合橡胶树生长的地区。也正因如此,我从出生起就与橡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我带来味道和乐趣的“他”
我出生在2001年的1月,踩在冬天的尾巴上。那时的父母也才20多岁,都在胶厂谋一份工作。
小时候的我只知道每年一到特定的时间,许多不认识的叔叔阿姨就会用卡车或是拖拉机拉着有弹性的乳白色固体来到胶厂,拿它们换取接下来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活费。但这些乳白色固体的气味并不如它的外表那么无害,它散发出的刺鼻味道侵入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童年就是在充斥着这种气味的环境中度过的。
再长大些,我对橡胶树有了更形象的认知。“他”拥有比一般树木更高大的身躯,白色固体就是“他”流下的“眼泪”,还知道了“他”会掉下椭圆形的种子。每年的八九月份,橡胶林里总是会传来一阵阵“啪啪”的声音,那就是橡胶树种子从树上掉下来了。橡胶树种子身着淡褐色的外壳,壳上镶嵌着淡淡的花纹。每到橡胶树种子掉落的时节,我都会约上小伙伴,到附近的橡胶林中来一场痛快的探险:每人手持一个编织袋,一边谈起近来的趣事,一边拾起藏匿在枯枝落叶里的橡胶仔,最后来比一比谁的袋子最鼓胀。这样的探险一般会进行一个下午。结束后,我们会带着收获的种子去找商家进行交易,换得一两块钱,闲暇之后就可以欢乐地享受劳动成果。
被寄托希望的“他”
父母在我还未出生时曾购买了一片近30亩的橡胶林地,他们预测那片橡胶林大概会在我上初中时开割,然后开始大量生产胶水。那时全家人都在等着那些橡胶树出胶水,等待着那片橡胶林开割的收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一些。
然而,收割胶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什么时候割胶、如何割胶才能使胶水更多,同时又保证橡胶树受到的伤害最少,这些都是需要技巧的。还记得第一次看割胶的实际演示,胶刀飞速划开树皮,漏出白色内里,再一插一翘,顺着出现的三角凹槽,围绕树干斜向下出刀,然后乳白色的汁液就顺着胶刀割出的伤痕流出来。白色的汁液,像极了母亲的乳汁,带着人们的希望,哺育着西双版纳一代又一代的胶农。
为老爸带来孤独的“他”
高中时,家里的橡胶树终于开割了。可是,割胶的问题怎么解决?父母多次商量后,决定让父亲上场亲自去会会“他”。高中学业繁重,我放在橡胶林的心思显然少了不少,只知道“他”确实减轻了我们家的经济压力,但也总觉得那片离家不算远也不算近的胶林阻隔了我与父亲的交流。
家里的橡胶林位于群山深处,没有电,喝水也要用山里的溪水和雨水烧开了喝。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父亲每天凌晨两点左右就要开始割胶,七八点又要将流在碗里的乳汁收到大桶里,还要严防突如其来的雨水将来不及收的胶水冲走。因此,父亲基本每天都一人宿在胶林里的瓦房里,与草木飞鸟为伴。
父亲割胶期间,我与他基本上一个月都见不了一次面。日复一日,父亲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孤独,但也不乏乐趣。空闲的时候种种菜、养养鸡,也是另外一番诗情画意。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也让父亲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几年下来,他身体健朗了不少。
揭开“他”面纱的一角
高中毕业后,我进入大学选择了生态学专业,这让我从更多的方面了解了陪伴我多年的橡胶树。
橡胶树的白色乳汁就是它的次生代谢物,天然橡胶具有绝缘性、耐磨性、气密性、可塑性以及弹性,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相比于天然森林,橡胶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很低,橡胶树的种植还会破坏热带雨林,导致病虫害增加、土壤肥力下降。
为提高橡胶林的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的胶园间作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人们发现橡胶与茶叶、咖啡等植物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状况,甚至增加作物产量,但离真正成功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橡胶树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寄托了我年少的希望,牵动了我青春的思念,在我20多年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外学习多年,每当我坐火车回到家乡看到山上的橡胶林时,总觉得他们好似在欢迎我回家。
不过,橡胶树带来的生态问题却不容忽视,如何利用专业知识缓解其带来的生态压力,同时增加橡胶产量、持续推进胶林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