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吃七巧果,这个做法你知道吗?独属于中国的浪漫!

冰滢做美食 2024-08-10 14:29:00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啦!

七夕节,作为我国独有的中式传统节日,有着无尽的浪漫与神秘。

七夕节,别名众多,诸如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源于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这一节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东晋葛洪曾在《西京杂记》中写道:“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成为了古代文献中关于乞巧的最早记录。

七夕节的起源,不但和星宿崇拜存在关联,而且与古人对时间的敬仰密切相关。“七”跟“期”同音,每月的初七以及七月初七,都让人产生强烈的时间感知。

在民间,数字七被当作时间上的阶段性象征,往往将“七七”视作终结之数。正因为这样,“七夕”这一称呼,饱含着古人对于时间的敬畏和尊崇。

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活动,而美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夕节也不例外,其中七巧果就是七夕节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七夕节吃七巧果的习俗由来已久,且与乞巧活动紧密相连。

七巧果,又称“乞巧果子”,主要原料为油、糖、蜜、面。

它是用面粉或米粉制作而成的油氽点心,品种繁多。因其形状丰富多样,常常被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模样,故而得名。

在《东京梦华录》中,它被称作“笑靥儿”“果实花样”。

七巧果背后,还有一段浪漫的文化故事。

人们都说织女心灵手巧,待嫁的姑娘们期盼在七夕这一天能得到织女的庇佑,从而变得心灵手巧。她们通过穿针乞巧、对月穿针等方式祈求巧手,而品尝七巧果则是这一习俗的延伸。

我国传统的劳动人民深信,在七夕当天吃七巧果,不但能助力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搭建的桥上相会,还能让自己的心愿通过“巧”(桥)得以实现。

此外,“巧”和“桥”谐音,也寓意着通过七巧果这座“桥”,人们能够达成心中的美好愿望。

说了这么半天,所谓的七巧果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七巧果就是由油、糖、蜜、面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和面、发酵、成型、油炸等工序制成。

七巧果的形状丰富,味道香甜,不仅在七巧节这个节日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享受。

同时还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之在这个充满浪漫与神秘的传统节日,不妨我们共同品尝七巧果的美味,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浪漫与祝福吧!

材料:

红糖花生馅:熟花生碎100g,熟白芝麻5g,熟黑芝麻5g,红糖20g

其他食材:鸡蛋+牛奶230g,白糖70g,花生油30g,酵母3g,面粉500g

步骤:

1、将鸡蛋、牛奶、白糖、花生油、酵母和面粉充分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随后让其松弛 10 分钟

2、把熟花生碎、黑白芝麻打碎后与红糖搅拌均匀

3、将饧发好的面团分割成 15g 左右一个的面剂子

4、把做好的馅料包进面剂子里,借助模具塑造出形状,盖上保鲜膜,进行二次饧发 10 - 15 分钟

5、使用平底锅小火慢烙,放入生坯(有纹理的一面先朝下烙),待定型上色后翻面,直至两面都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即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