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出:“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玫瑾教授的步伐,探索如何在孩子18岁前的各个阶段,培养出快乐温暖的孩子。
0-3岁:建立依恋,情感抚养“0-3岁是孩子与家人建立一对一依恋关系的时期,这种依恋会不断积累至12岁。”李玫瑾教授强调,依恋是情感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会感到愉悦,难过时也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才能带来安慰。
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温暖。比如,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应立即抱起孩子进行安抚,而不是采用所谓的“哭声免疫法”。
李玫瑾教授指出,长期得不到安抚的孩子,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
3-12岁:培养规矩,性格抚养“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这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李玫瑾教授建议,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四岁时,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五岁时,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如何与他人分享;六岁时,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例如,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或不能看动画片而哭闹时,家长可以先把孩子抱进卧室,等孩子哭累了再擦脸安抚,然后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什么需求可以说出来。”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性格。
12-18岁:尊重选择,人格抚养“女孩12岁、男孩14岁起,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孩子进入青春期。面对中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李玫瑾教授提醒,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民主的沟通模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父母的想法。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提供几种未来职业选择,并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粗暴式的“管”。
比如,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科目。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但她尊重女儿的意见,把补习的重点放在了英语和历史两个科目上,最终在高考中女儿的英语成绩提高了50多分。
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教育的机会。李玫瑾教授提到,她小时候总是会在饭前准备好桌椅和碗筷,等家人都入座后才会动筷。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教会了孩子如何分享和尊重他人。同样,家长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养育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是一个需要细心、耐心和智慧的过程。李玫瑾教授的教育名言和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