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镇建制已有1000余年历史,五代时称“横渠镇”“四界镇”“永康县”。
这里汇聚了川西特有的农耕文化、距今约4000年的双河遗址(双河古城),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上元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及以唐代”一瓢诗人”唐求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共同构筑了街子古镇乃至崇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
据介绍: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的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尚有明代水井等。
街子古戏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性场所,建筑采用颇为壮观的九脊顶歇山式屋面,浮雕石壁,吊脚楼柱,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根基。
街子古镇是中国最佳康养休闲度假名镇、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镇”,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龙潭岸边的御龙桥,横跨镇北味江河上,此桥一架,龙潭无阻。这座古桥是旧时通往青城外山、青城后山及街子屏障凤栖山的重要通道,清乾隆时初建,后毁于战乱。
然街子先民不畏难,于嘉庆二十三年再次重修,崇庆州州牧李廷璧有感于街子乡民的精神,为之题名为“御龙桥”。亭为三叠檐牌楼,亭顶塑造的川剧人物、情节栩栩如生。
唐公祠位于江城街延伸段御龙桥头,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唐求而建。唐求(约公元906年前后在世),蜀州青城县味江镇(崇州市)人,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求写诗每有所得,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将诗瓢投于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时人称为“一瓢诗人”。其诗仅存35首半,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
以茶易马:“永康茶馬司”街子古镇盛产茶叶。唐朝的时候就有剑南道最大的茶市,以永康茶最为出名。当时西藏地区为吐蕃国,茶马司就用当地的茶叶与各蕃国换取军马,因此出现了诸蕃尽食永康茶的盛况,美名远扬。远在一干多年前的唐末五代十国前蜀时期,学者毛文锡所撰《茶谱》中就明确记载了“横源鸟嘴茶”为全国散茶之最。当时的横源即指现在的崇州市怀远古镇和街子古镇一带。据考证,街子古镇最早是在北宋时期设立茶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远看古塔实为字库:字库是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沿自古人有“敬惜字纸”之风,“惜字得福”之说。街子字库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角五级攒尖楼阁式,通高20米,借用佛教塔的基本型制,砖石中空结构。外壁浮雕刻绘《白蛇传》片断和山水花卉。为川西地区仅存的精美字库,彰显出街子人崇文尚雅的精神追求。
游出古镇,沿山水边步道徒步登山,天然竹林氧吧顿时又让游客豁然开朗。追寻古镇上的历史印迹,对川西水乡有了新的认识。
一路漫步进入了崇州康道(凤栖山),这里属青城后山,风景很美,阳光透过竹林、杉树撒了下来,竹林下的小溪潺潺流水,很是凉爽。
据说光严禅院就在最高点,海拔大概1000米左右,由于时间原因,只好下次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