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很喜欢中国古代瓷器,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流传文物浩如烟海,深深吸引了我。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感悟到:判断一件瓷器的年代和真伪是需要了解这件瓷器的各方面特征,才能准确说出结果。我个人认为一个小小的瓷片对大家学习和研究古代的瓷器很有帮助。完整的历代真品毕竟十分有限,现在的价格也非常高,对于刚入门学习的人来讲,有点不切实际,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同途径多看各类瓷片,特别是那些完整器极少见到的一类。
通过细读一片片古瓷片确实令我大开眼界,大大弥补了自己原来所学的不足。有的则深化了对一类瓷种的认识;有的修正了原有的一些成见,甚至有了资料中从未提到的重要发现。比如一片康熙时期的瓷片,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细微的特征。比如从青花颜色、饰纹图案,胎釉坚致细白,底部的修足方法等能体现出每个时期的特点。
(一) 康熙纹饰、画法
康熙前期采用单线平涂、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工细,勾、染、皴(cūn)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
(二) 康熙胎釉、胎质坚致、细白
断面如糯米糕,份量较重,釉硬,即与胎结合得很好。釉面能见桔皮纹,棕眼。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后期釉白、光亮。还出现一种浆白釉,釉面特别白,但色发死。
(三) 工艺
早期见芝麻酱口。瓶罐接口不明显,口沿有爆釉点;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大,圈子大,足墙直、足根圆,俗称灯草根。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也称棕眼。笔筒底中间有肚脐形,还有壁形与隔漏底(既双圈足)二层台底。器物露胎部分都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通过从大量的瓷片中相互对比加深印象,体会各时期瓷器的特点。要想更好区分藏品的新老和藏品的断代,我个人认为,应该以瓷片、古陶瓷鉴定书籍和完整瓷器三方面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借见才能使自己的鉴赏水平逐步提高。只要大家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收藏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走进收藏的天地你会得到 一种独有、高雅的清欢。学无止境,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