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贬谪人生:太正直的人,总是要吃点亏的!

阿年阅读 2024-02-05 17:52:22

太正直的人,在人际场上是一定会吃亏的!

苏轼明明遇上了宋神宗这样的识人之君,为什么境遇还是那么惨?

答案就在于,竞争对手的无底线抹黑!

当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结交了一位朋友,名叫沈括。

这个沈括还是很有名的,他是中国历史上,自张衡之后,第二个正史有传的科学家。

可惜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苏轼曾在宋神宗的殿论中受到高度赏识,这引得当时在场的沈括极大的嫉妒。

所以,沈括表面上和苏轼交好,笑脸相迎,可一等回京,便立马换了一副嘴脸。

沈括把苏轼新近所写的词,一首首加以批注,并附上自己的歪解,然后上奏给宋神宗。

好在宋神宗对苏轼的文章颇有研读,所以并没有理会沈括的胡诌乱编。

苏轼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但他不会料到,这个事件竟成了后来乌台诗案的导火索。

当时的北宋外患不断,时局动荡。为了一改北宋积贫积弱的的凋敝现状,朝堂之上,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

当时两派互相攻击的现象非常普遍,不过两派采用的方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以保守派的苏轼为例,他在反对革新派政见之时,尽管言辞犀利,但起码都是摆在台面上,正大光明地和你争辩。

与之对比,革新派的手段就不堪许多。他们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当时以李定为首的台谏官们,就选择“集体围剿”的方式,对苏轼进行攻击,指责其文章有“讥讽朝政之意”。

用的法子呢,也是参考的沈括的“方子”。

面对接二连三的构陷,宋神宗也架不住怀疑了起来。于是就这样,苏轼蕞终获罪,被打入了天牢。

在狱中,为了制造苏轼罪名的铁证,他们更是恶意解读文章,然后采用不间断轮番审问的方式,逼着苏轼招供。

也就是在这种疲劳审问之下,苏轼蕞终只得一一“认供”。

幸运的是,苏轼因为自己的绝世才华和端正的品性,此前也收获了不少人心。

就在他获罪之时,不少人顶着巨大的风险,勇敢站出来解救他,甚至就连卧在病榻的太皇太后都出面替他求情。

得益于此,苏轼蕞终才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

不过因为那群小人的存在,苏轼的一生抱负,终究无法得到施展。

其实苏轼的境遇如此,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世上有太多的竞争,是没有裁判的。因为没有约束,所以就会有人不择手段。

在很多规则并不明朗的竞争里,人内心的道德便成了唯 一的“裁判”。

只是道德这种东西,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高一些,有的人低一些。

那些愿意坚守底线的人,或许总在吃亏。

但如果拉长到整个人生的尺度上看,就会发现,他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生并不会出错。

而那些没有底线的人,尽管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他们终究会在将来的某一次,用全部的代价作出偿还。

参考资料:《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著

0 阅读:24
评论列表
  • 2024-02-12 09:51

    腊月十九》 腊月十九东坡诞, 名声豪放近千年。 如今只是津津道, 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