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三国时期并非一流武将,为何后世将其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冷玉看文化 2024-07-10 21:31:24

​郑观应曾说: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贴木儿等,战将也。

其他人我不清楚,但张辽仅仅被评为战将似有不妥,至少应该称为才将,或者叫智将。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大将,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满腹韬略,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官渡之战后,曹操要征讨龟缩在柳城的袁氏兄弟以及乌桓部落,众人皆附议,唯有张辽反对。

张辽的理由是,刘备已投靠刘表,曹操若离开许都赴北远征,刘表派刘备乘虚而入,攻打许都,则许都危矣。

曹操推测刘表必不会重用刘备,于是没有听从张辽的意见,继续率兵出征。

虽然后来如曹操所料,刘表并没有派遣刘备偷袭许都,许都安然无恙,但我认为张辽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我的理由有二:

1、许都是天子都城,又是曹操的大本营,为曹操的根基所在。

曹操远征,许都空虚,稍有胆略者必会趁机攻打许都,动摇曹操根基。

若根基被动,回救不及,曹操将彻底陷入危亡境地。

2、曹操二取徐州时,他当时的大本营兖州就被吕布、陈宫等人袭取,导致自己腹背受敌,疲于奔命,险些万劫不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曹操已经吃过一次这样的暗亏,这次还这样干,可以说是极其冒险的。

我想,如果不是刘表暗弱,加之又不信任刘备,曹操的北征之举就是自取灭亡。

因此,张辽的意见关系到整个曹操集团的生死存亡,是极为中肯的。

作为将领,张辽能够着眼战略全局思考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为主公出谋献策,这是其他将领难以企及的。

当年八月,曹操带领先头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主力相遇。

敌人兵力众多,声势浩大,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兵力,主力部队还在后方,并未赶到。

众将见此情形,皆畏惧不前,都建议等待主力部队到达后再进行攻击,就连曹操也有退缩之意。

这时,张辽又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他振奋地告诉曹操:“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下敌人还未列成阵势,我军冲杀下去,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毕其功于一役!”

曹操见他豪气干云,又观胡虏阵势不整,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将军队交由他全权指挥。

张辽当即率领部队冲杀下去,其疾如风,其猛如火,乌桓军队果然未及防备,被杀得丢盔弃甲,七零八落,死伤无数,就连以骁武著称的蹋顿单于也被斩于马下。

在此战中,面对兵力数倍于己的敌军,张辽不畏惧、不胆寒,而是冷静分析战场形势,迅速做出正确决断,最终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不得不说他的军事素养是出类拔萃的。

“白狼山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张辽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能够与卫青、霍去病相媲美的绝世名将。

后人有诗赞曰:“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骠姚,将军捕虏。”

为将者,服从命令,严守纪律,是最基本的素养,但不盲从上级,面对事情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更加难能可贵。

因此,称张辽为“才将”、“智将”还是有些低估他了,我认为他堪当“帅才”。

0 阅读:70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