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亿!中国式放水,开始了?

普识百知说 2024-09-20 18:42:52

这次可是爸爸亲自上阵了!

“5070亿,爸爸这是要放大招了!”

现在买房机会难得,赶紧行动起来,别错过!

......最近,财经论坛里关于央行“买债式”放水的讨论越来越火热,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有人欢呼雀跃,也有人瑟瑟发抖。

从2023年8月的这份数据开始讲起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对中央政府债权”这一科目比上月增加了507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在8月份增持了5070亿元的国债,而央行买国债,在很多国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印钞”方式。

消息一出,市场反应迅速。

最近,朋友圈和各种群里都在疯传一篇文章,不少人说这预示着又要“放水”了,房价要涨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央行此举究竟意味着什么?

“买债式”放水背后又有哪些逻辑?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不能无限增长,需要有一个“锚”来控制。

以前,中国印钱的主要依据是外汇储备。简单的说,就是国家赚了多少外汇,央行就印多少人民币来换取。

这种模式在当时有其合理性。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人口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制造业腾飞插上了翅膀。外贸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2014年这十几年间,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从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近3.8万亿美元,美元自然就成了印钞的锚。

但问题是,外汇占款模式下,央行对货币投放的控制力较弱。

如果印太多钱,就容易导致物价上涨。为了控制物价,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就能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防止物价疯涨。

以前中国银行要求存的钱特别多,最高的时候,每收100块钱,就要留20块钱在央行。这就像银行把钱存起来,不能随便用,钱的流通速度就慢了。

2014年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开始从外贸转向内需,货币政策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央行开始尝试将印钞的“锚”从美元转向人民币资产,而这个人民币资产的核心就是房地产。

那时候,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盖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房地产市场可热闹了。

买房、盖楼、修路,哪一样都需要钱。开发商要买地盖楼,需要贷款;政府修路建桥,也需要融资;老百姓买房,更是要靠贷款。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货币的需求非常大。

于是,央行开始通过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商业银行则通过发放贷款,将这些资金输送到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实体经济领域。

这种“锚定人民币资产”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如果一直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过于依赖房地产,经济就会失去平衡,就像一栋地基不稳的楼房,迟早会出问题,还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行业过度膨胀,挤压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其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市场等资产领域,而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现在,人们借的钱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

**为了买房,很多居民背负了沉重的房贷压力,一旦房价下跌或收入下降,就可能出现断供潮,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进入2023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似乎也逐渐失去了效力。

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新挑战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好像有点“慢热”,不少经济指标没达到预期。

8月份的经济数据更是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连续5个月负增长,8月份更是跌至-7.3%,创下历史新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明显放缓,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依然疲软。

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以前常用的经济政策好像不太管用了,是怎么回事呢?

主要原因在于:

现在大家都不太确定未来会怎么样,所以很多企业和老百姓都喜欢留点钱傍身,以备不时之需。

**受疫情、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企业对未来预期普遍悲观,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不足,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或投资。

***房地产市场低迷,传统货币“锚”失效。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了“黄金时代”,进入调整期。

现在买房可不像以前了,闭着眼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现在房市对钱的吸引力没那么大了,要想赚钱需要更谨慎的考虑。

现在银行越来越谨慎,不太愿意放贷了。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这导致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更加谨慎地对待贷款投放,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

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降准、MLF这类老办法可能不太灵光了,效果不太好。

因为这些工具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问题是,现在不是央行“放水”放得不够,而是“水”到了商业银行那里就“卡”住了,无法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

面对这些新挑战,中国需要探索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思路,而“央行买国债”这种方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央行买国债”这种方式,相当于绕过了商业银行体系,直接将资金注入到财政部门手中。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 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主体,拥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可以将资金直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

*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财政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可以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 **提振市场信心。

**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主动加杠杆、积极作为,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事实上,“央行买国债”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国际上并不新鲜。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时,都曾大规模实施过“量化宽松”政策,其本质就是央行直接购买国债等资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那么,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大规模实施“买债式”放水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速较快,外汇储备充裕,人民币汇率也相对稳定,没有必要冒着通货膨胀和资本外逃的风险,采取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政策。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迫切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另一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也为中国实施“买债式”放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在8月份增持5070亿元国债,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不排除会继续加大“买债式”放水的力度。

“买债式”放水的两面性

央行“买债式”放水,对中国经济来说,究竟是“及时雨”还是“洪水猛兽”?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并没有那么绝对,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放水的规模、节奏、以及资金的投向等。

如果“买债式”放水操作得当,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那么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果“钱闸子”开得太猛,或者没管住资金往哪里跑,很容易就会出现价格疯涨、资产泡沫等麻烦事。

事实上,关于“买债式”放水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一直存在争议。

支持者认为,中国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只要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就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反对者则担心,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不高,一旦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很容易推高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升温,甚至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中国之前在2008年和2015年,都试过大撒钱刺激经济。这两次,钱都流进了楼市,结果房价就蹭蹭往上涨,还让人担心会物价飞涨。

因此,对于“买债式”放水,我们既要看到它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

无论是“买债式”放水,还是其他形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与其盲目跟风炒作“放水”概念,不如冷静下来,做好自身的财务规划,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请您提供需要改写的“上述内容”。 我需要知道您想让我改写的内容才能着手进行。

请您把您想改写的文字内容提供给我,我会尽力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进行改写,避免过于书面化和渲染,并确保改写后的内容与原文意思一致,没有雷同的句子,也没有无关的句子。

花钱要理智,别让自己背太多债。

** “放水”并不意味着钱会从天上掉下来,更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挥霍。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避免过度依赖信贷消费,特别是高额的房贷。

想要投资理财更稳妥?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试试把钱分散到不同的地方,这样风险就能分散啦!

简单来说,"放水"就像给经济打鸡血,可能会让资产价格涨得更快,但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让大家的生活成本变高。

想要理财,别把所有钱都放在一个地方,试试分散投资!可以买些黄金、股票、基金,让资金更安全稳妥。

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多赚点钱。

** “放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与其寄希望于“放水”带来的资产泡沫,不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学习新技能,拓宽收入来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买债式”放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良药”,也可能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毒药”。

遇到“放水”别慌张,冷静观察,从容应对,这样才能在经济的风浪中稳稳地往前走。

0 阅读:0

普识百知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