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研学就是交智商税?家长纠结到底值不值得

吾言吴语 2024-08-13 15:18:04

暑假一到,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班、研学团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家长们为丰富孩子的暑假生活,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孩子在假期无人照看的问题,不惜花费“巨资”为孩子报名研学旅行。但是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让孩子“玩”上几天、十几天,究竟值不值,研学是学知识、长见识,还是交智商税?

为什么要参加研学?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规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文件要求,中小学校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之后,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陆续出台关于中小学生研学的文件及实施细则,正式拉开了研学市场的爆炸式发展的序幕。

谁在做研学生意?

教育部的文件规定,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但须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自行开展的研学旅行,学校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委托开展的研学旅行,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并与企业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出于免除自身责任的考虑,几乎都选择与相关研学、游学机构合作,由家长与研学机构签订协议,这样就把研学从一门“课程”做成了一门 “生意”,让“研学”升级为千亿市场的好生意。

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全国有研学相关企业2.9万余家,50%左右的企业成立于1至5年内。2022年全国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为900亿元左右,2023年增长到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500亿元。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千亿规模的大市场,加上“双减”政策造成的教培市场萎缩,各路资本纷纷入局游学行业,造成研学机构鱼龙混杂,从专业的大公司、文旅集团,到一般的旅行社,甚至一两个人的小作坊都在争先恐后第瓜分这这块大蛋糕、唐僧肉。

研学游的价格根据时间、内容、路线等等各不相同,一般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但是成本却远远低于报价。据统计,部分文旅企业,甚至传统的旅行社,研学游的业务收入甚至超过总收入的50%,而利润率更是远高于一般的旅游项目。

研学都是学什么?

教育部的文件规定,研学的目标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规定了各学段的研学的重点是: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

但是,研学机构抓住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希望孩子增加体验、开拓眼界的初衷,刻意夸大研学的作用,扩大研学范围、内容和标准,炒作各种研学项目,推出了各种高价研学团,而实际却换汤不换药。

无论研学机构怎么炒作研学概念,将研学宣传得多么高大上,都改变不了大多数研学游华而不实的​情况。有的项目就是游山玩水,打卡各种景点,与普通的旅游项目没有任何区别;有的则在普通旅游项目上加上一些体验项目,而价格则暴涨;有的则只看不讲、只看不做,走马观花,“游而不学”,挂羊头卖狗肉;有些带队人员、讲解人员良莠不齐,孩子不仅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本打算让孩子长见识,不成想却被割韭菜。对于这样名不副实的研学游学,有些家长说:“与其花高价参加研学,还不如自己带孩子玩一圈。”

研学市场该如何规范?

科学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在教育部的文件中也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但是但是随着研学行业的迅速扩张,在实际操作中,研学项目随意定价、研学内容“名不副实”“只旅不学”“游而不学”的问题在研学旅行中普遍存在,背离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与公益性原则,导致研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学校和老师与研学组织机构存在利益关系,把研学当做生意来做,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予以规范。

首先,要明确研学的组织主体,鼓励学校自我组织学生研学项目。学校可以委托研学机构进行组织,但是研学主体必须是学校,由学校与每一个研学项目的承办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责。

其次,出台研学项目收费指导标准,要参照普通旅游项目收费标准确定相应的研学项目收费标准,杜绝天价收费。

第三,加强监管检查。教育部文件涉及的13家部门要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加强对研学游学市场的监管,教育部门每年要牵头组织一次检查或抽查,对研学机构实行白名单、黑名单制度,或者实行星级管理,对服务条件差、服务质量差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出研学市场。

0 阅读:17

吾言吴语

简介:看世间百态,品人间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