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时期,皇帝都非常重视宗教之说,尤其是在清代,对佛教的推崇更是到达了一个高峰,一方面,上位者需要通过封建理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统治者本身也希望获得神明的庇佑。
其中与佛道机缘最深的当属清朝的顺治帝,他醉心佛经道义,也经常会和一些高僧探讨学习,一次,顺治帝问高僧:“大清朝能传几代”?
高僧笑了笑,留下了一句诗文,而其中的奥义一直到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出现才被真正解答……
顺治皇帝与佛教的不解之缘清王朝是我国较大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经历过萌芽,兴盛,以及衰退,也诞生过很多著名的君王,像是康熙、乾隆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皇帝。
而顺治皇帝作为清朝较早的一位皇帝,更被后人注意的是他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与董鄂妃之间的旷世绝恋。
然而事实上,顺治在政治上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
顺治帝幼年登基,朝政被把控在摄政大臣多尔衮的手中,一直到多尔衮去世后他才开始亲政。
清朝刚刚入关时,权利还相对分散,皇太极去世后,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传位诏书,为着家天下传子的传统,皇太极的儿子们成为了候选人。
朝中的很多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执一词,最终让皇太极最小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帝继位,多尔衮为辅政大臣。
多尔衮权势滔天早就有逆反心理,扶持福临的目的也是为了皇帝年幼把持朝政。
顺治帝奉献出了自己的自由与婚姻,才慢慢将权利回收。
但是历经千辛万苦得到的权利并不是顺治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生在皇家,很多事情身不由己,顺治也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于是一直封闭着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一心一意的治国理政。
刚刚掌权时,清朝动荡不安,百姓怨声载道,为了解决当下的困境,顺治处处招揽能人志士来入朝为官,并且积极地颁布惠民政策。
朝政的事物繁忙无比,顺治每天忙得天旋地转,但是却不敢松懈一分,终于过了几年之后,民间的情况稳定了下来,顺治也有了空闲时间来留给自己。
清朝时期佛教比较鼎盛,以皇宫为首,都信奉佛祖、菩萨诸如此类,顺治深受其影响,从小就对佛教有非常高的兴趣。
生在动荡的皇家,并且自己从小就要攻于各种心计,顺治疲惫不堪,经常会和高僧进行谈话,在谈话中,他能获得些许的慰藉和安静。
此前碍于自己的身份不能去尽情地追求,现在他把清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经常去找各种佛教的大师交谈,还经常去佛堂念经。
越清新礼佛,顺治越不满于自己的现状,他本身就不喜皇权的争夺,政务更是让他身心俱疲,只有在佛经之中才能让他感受到清净与心安。
但是没有人支持他的追求,孝庄太后也总是劝他不要沉溺,只有他心爱的董鄂妃肯陪他一起礼佛,这也让他更加的喜爱董鄂妃。
高僧玉林琇的预言顺治帝因为喜好佛法,所以经常会请来一些宫外的高僧,其中有一位名叫玉林琇的与其他的僧人很是不同,他不仅身上有着清冷孤傲的气质,而且,在其他僧人一边说着自己看破红尘,不留恋荣华富贵,一边收着皇帝高额的赏赐时,他就静静在坐在一旁默读自己的经书。
起初顺治帝发来邀请时,玉林琇是不愿进宫的,真正的高僧不愿意沾染凡尘俗世,尤其是要去到最奢靡的皇宫。
他拒绝了一次顺治帝,非但没有遭到顺治帝的不悦,反而让顺治对他更加殷勤,顺治认为,能真正将凡尘视为身外之物的人一定是得道者,是真正的高人。
于是第二次去请玉林琇出山。
玉林琇依旧不为所动,奈何顺治也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不见到玉林琇决不罢休,当然他也不屑于用自己的权利去强迫玉林琇,就拿出自己最大的诚意,诚挚的三请玉林琇入宫礼佛。
顺治帝不仅对他礼待有加,甚至还以国师的待遇来款待他,玉林琇入宫的时候,还有两侧的百姓对他进行夹道欢迎,这盛况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虽然玉林琇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但是依旧被顺治的诚心所打动,因此也愿意和顺治促膝长谈。
玉林琇可以说是顺治在佛教中的恩师,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去询问玉林琇,玉林琇也会不厌其烦地为其进行解答,甚至有时候一聊就是一整夜。
玉林琇也在多次交谈中感受到了顺治对佛教的虔诚与向往。
他们逐渐开始以师徒相称,顺治心中的大厦也在与玉林琇的聊天中一点点坍塌,玉林琇还为顺治起了一个法号,名叫行痴。
顺治甚至有了想要跟玉林琇一起修行的想法,离开皇宫这个是非之地,但是玉林琇身为得道高僧,当即就看出顺治并没有完全皈依佛门,他对凡尘往事还有眷恋,不管是对董鄂妃还是对自己的江山,顺治并没有完全放下,这样的信徒没有办法专心的修行,于是拒绝了顺治的请求。
后来玉林琇实在无法忍受红尘中的种种,尤其皇宫之中充斥着欲念与冤孽,玉林琇想要告别顺治帝,回归自己的生活。
在玉林琇即将辞行的时候,顺治帝忍不住叫住了他并且询问了一个自己在心中思虑已久的问题,他问道:“大师认为大清能延续多少代呢”?
顺治帝问完紧张地看着玉林琇,只见玉林琇眉头微蹙,思考了片刻笑了笑,只回复了他一句话:“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顺治一听,仔细琢磨了一下,问大师说:“十帝?难道大清只能存在十代吗”?
顺治帝心下不免感到悲凉,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长久昌盛,十代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更何况顺治帝在位时清王朝还未过半,他想要接着问一些问题,但是玉林琇却摆摆手说:“天机不可泄露”。
顺治也不好继续多问,但他也不明白自己理解的对不对,这句话成为了一个谜团沉在了顺治的心中。
顺治帝将这个语言小心地写在了纸条上让后世当心,还每年派人去幽州这个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此后的康熙、雍正登基,清朝越来越繁荣鼎盛,人们慢慢忘却了玉林琇的预言。
玉林琇在说出这句话后就回到了大山里,选择了归隐,并且没有人再能找寻到他的踪迹。
一直到时间来到了20世纪初,炮火轰开了国门,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上位,这个谜团才被揭开,却发现玉林琇句句成真。
末代皇帝溥仪的解答鸦片战争让沉睡的东方巨狮惊醒,清王朝的命数也走到了尽头,后来光绪帝被扶持上位,虽然进行了一些回光返照的改造,奈何手中没有实权,最终宣告破产,还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灜台。
这其实已经验证了玉林琇诗句中的九帝囚。
作为清朝的第九个皇帝,光绪后半生都没能走出灜台,最后凄惨而终,可不就是九帝囚。
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诗句中的还有一帝在幽州,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末代皇帝,他可以说是清朝最惨的一个皇帝了。
他根本没有坐几天龙椅,就被迫签署了退位诏书,至此清王朝宣布灭亡,不过到这里,预言还没有完全实现。
后来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利用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也就成为了历史的罪人,他本想在东北扶持清朝,却不想自己成为了日本人手中的一颗棋子。
溥仪一直没能彻底放下之前的种种,总是以“朕”自称,幻想着自己的大清王朝还存在。
抗战胜利后,溥仪作为战犯被关押在了抚顺进行改造,而令人惊奇的是,抚顺就是当年的幽州。
这个发现让溥仪久久都不能回神,作为清朝的正统皇帝,溥仪当然也知道这个预言,尤其是在光绪帝被囚之后,溥仪就逐渐想起了这个年代久远的预言。
回想大清朝的种种,溥仪心中无限惆怅。
他一方面是惊讶于高僧的预言竟然如此准确,另一方面也感慨大清王朝对应着预言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在改造期间,深深地叹息一口气,说到:“朕明白了”。
后来,他改掉了自己的称呼,并且积极地进行改造,在出狱后,也寻找到了一份工作,还遇到了一位爱人,平平淡淡过完了自己的下半生。
世事难料,但一定有迹可循,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能做的就只有将现在的生活过好,不留遗憾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