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给提前返岗者的建议:有个地方最危险(附: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岁月绕过谁 2020-02-03 16:08:53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

疫情应该在一周或十天左右达到高峰。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SARS是不一样的。病毒变异传染毒力明显增加。这个疾病大多数还是典型的发烧、乏力,部分出现干咳,少数有流鼻涕鼻塞,还有少数有胃肠道的症状,还有个别的有心肌、消化道、神经系统的问题。钟南山

此外,他还强调

大家尽量减少出行!

发热

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典型症状

传人有个潜伏期

发病的潜伏期正在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可能是3到7天

一般不超过14天

如果必须返岗

参加工作

请注意以下事项

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然而提前返岗的第一天,

相比口罩的紧缺,

科学常识,防护意识更紧缺!

办公场所哪些是高危地带(戴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

空气不流通,

人员密度较大,

人员来往较频密的地方,

都是高危地区。

按危险程度:

1.电梯间

2.饭堂/餐厅

3.办公室

然而

虽然办公室最多人戴口罩

但到了饭点

大家脱了口罩一起挤电梯聚餐去了

……

最高危:电梯间

电梯间是空气极其不流通的地方,

不要迷信那些“此处已消毒”的纸条。

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

可以溶解冠状病毒外膜

然而酒精是极其容易挥发的

除非每小时都安排专人

对电梯间进行酒精消毒

否则

贴个已消毒的纸条纯粹自欺欺人

而且电梯间的危险是无形的

刚刚有人咳嗽或打了喷嚏后离开

但你却以为走进了

空无一人的“已消毒”电梯间

普通的外科口罩,它并不能够制止冠状病毒的进入,因为它的颗粒很小。但戴口罩是有用的,因为口罩是防止飞沫的传染,而这个冠状病毒主要是附着在飞沫上,它不会自己飞来飞去的。这些措施是合适的。钟南山

你的工作生活场合

充满了飞沫

包括你按电梯按钮的手指

也沾满了飞沫

建议:

1、搭乘电梯一定要戴口罩。

2、有条件的单位一定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特别是按钮区。

次高危:饭堂/餐厅

挤满人排队打饭或就餐的区域,

是人流量最大,密度也最高的区域。

开玩笑说

你要戴着口罩吃饭吗?是科盲。

建议:

1、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

2、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说话。

3、避免扎堆就餐。

高危三:办公室

人多的地方,传染的风险高。

建议:

1、佩戴口罩,谈话保持适度距离

2、随时保持良好通风

3、对门把手,键盘鼠标,文具,桌面进行必要酒精消毒

勤洗手 勤洗手 勤洗手

(重要的事情要重复三遍)

1、到单位,第一时间洗手

2、吃东西前,先洗手

3、到过电梯间,饭堂高危区的,回来洗手

4、外出回来,马上洗手

5、要接触自己面部,特别是鼻孔与眼睛前,先洗手

科学的酒精消毒

像香水那样洒在自己身上

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是对我们手部会接触到的

部位与物件进行消毒。

如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鼠标键盘,自行车把手,工作证,文具,椅子等,各位看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甄别与重点消毒。

酒精要喷洒覆盖物件

自然晾干即可

不用擦拭。

重点提醒上述三点

请各位结合其他权威科普宣传

做好防护。

我还是那句话,公共卫生事件,包括过去的鼠疫、流感,埃博拉也是这样,都是不注意互相传染的问题。现在各地启动一级响应,目的就是减少互相感染的机会。所以大家在工作场合、出外都戴口罩,尽量减少传染的机会,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钟南山

做好保护措施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也是全社会的事情。

我们在国家层面已经采取强力的措施

特别是早发现、早隔离

这两条做到了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防止大爆发或者重新大爆发!

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一、普通居家人员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出行人员

(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 14 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三、居家隔离人员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 14 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四、特定行业人员

(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0 阅读:10

岁月绕过谁

简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