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换国产手机,没有什么为什么”
面对记者的质疑,吉林某公司官方是如此回复的。
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理解:他们觉得,既然美国禁止了华为手机在美国销售是合法的,那么中国公司禁止员工携带苹果手机进入公司,也无可厚非。
不少人都觉得,苹果手机毕竟是美国的通讯设备,国内某些注重信息安全的公司规定不得使用苹果手机,也有道理。毕竟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可不少。
但有些网友就不乐意了:“你既然要禁用,直接给员工发一台国产手机不就好了吗?”
这话多少有点闹笑话了,难不成学校禁止你穿拖鞋上课,还得送你一双运动鞋不成?
不过也有人说得在理,美国禁止华为那是他的事,是他的无耻,我们也不能跟着无耻。
公司禁止员工携带苹果手机,但这样的规定究竟合不合理?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商业与社会逻辑?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扒一扒。
首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吉林晟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做法显然是在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员工的个人选择,尤其是在消费品上进行干涉。这种操作乍一看似乎是出于“支持国货”的意图,但实际上却暴露了管理思路上的问题。手机是什么?是个人财产。公司的业务范畴是建筑工程,员工的手机选择与工作效率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当企业管理者试图干预员工使用什么品牌的手机时,显然是越界了。
从法理上来看,这一规定也站不住脚。根据劳动法专家的分析,企业无权规定员工使用什么品牌的手机,劳动者有权利自主选择消费品。再进一步,如果员工因为这一规定被开除,那么员工完全有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得到了当地人社局的回应。此类“霸王条款”,不仅在法律上显得荒唐,也会在舆论上引发争议。
再者,企业发出的这类通知,表面上是在支持国产品牌,但背后的商业意图显而易见。在如今全球化的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本应是多元的,企业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某种产品,不仅不会赢得员工的好感,反而可能引发对企业管理层的信任危机。试想一下,一个员工拿着自己买的苹果手机来到公司,却因这台手机被开除,作为员工,他是否还会对企业的公平公正管理抱有期待?今天能用手机牌子问题给你使绊子,那明天呢?会不会因为左脚先踏进公司而被开除呢?
此外,支持国货本身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支持国货不应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
美国是无耻,斗不过华为,斗不过tiktok,是人尽皆知。但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给世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彻底看清了美帝的嘴脸,以后想要发展壮大,大公司们还会去美国吗?我们是新强,干嘛要学老强的“老腐朽”?
市场经济讲求自由选择,而非强制约束。
国产品牌在某些领域的确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在技术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大品牌,消费者在选择时自然会考虑性价比和使用体验。如果国产手机足够优秀,自然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来“扶持”。
再谈谈这背后的社会现象。近年来,“民族品牌情结”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支持国产品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当这种情感被不适当地利用和放大时,便有可能走向极端。作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权利应当基于自身的需求与喜好,而不是被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所绑架。
换句话说,真正的爱国应该是理性消费,而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强迫他人跟随自己的选择。
这不是对的
回到吉林晟鑫公司发布的通知本身这类规定很明显,是对员工个人选择权的侵犯。
它不仅站不住法律依据,也违反了基本的商业逻辑。即便企业想通过某些方式支持国产品牌,也应采取更积极正面的手段,比如在企业文化中大力宣传国产品牌的优势,而不是通过一纸规定强制执行。这种带有强制性质的规定,只会让人产生反感,最终损害企业自身的形象。
结论那么,员工该不该为自己的手机品牌担忧呢?
显然不必。
法律是明确站在员工一边的。一个企业若想真正赢得人心,光靠强制是行不通的,消费者的选择应当基于自由意志,而非被迫“政治正确”。与其费劲心思限制员工的个人选择,不如花更多精力提升公司的管理与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品牌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