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赞皇县松会村葡萄基地,刘俊查看葡萄长势。
阅读提示
今年,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下跌,这个“贵族”品种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葡萄价格波动的背后,是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目前,我省葡萄种植面积超60万亩,产量超130万吨,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产量全国第二。
这背后,离不开葡萄新品种推广和管种模式优化。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葡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俊40年围着葡萄转,推广普及新品种,探索葡萄保产增产的“甜蜜”事业。
40年呵护“娇气”水果
10月14日,赞皇县松会村。从山脚下出发,汽车沿着布满灌木丛的环山小路向上爬,十几分钟后,到达山顶的一处台面。向北望,是锁云湖平静的水面,东西南三面,则是种满葡萄的山坡。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葡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俊手撑门把手,缓步走下车。65岁的他步子有些慢。不过,选择上山是他的主意,为的是看清葡萄园全貌。
去年,石家庄一家农旅公司承包了松会村一片葡萄园,欲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但原来的葡萄品种太老了,需要更新。项目方邀请刘俊来,就是想让他出出主意。
“红提、玫瑰香都可以种,不过要把露天种植改造成温室大棚。有了大棚,还可以种夏黑、南太湖特早这样的早熟品种,抢抓市场空当,卖上好价钱。”刘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连不同品种种植比例、种植地块都规划好了。
作为葡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新品种推广是刘俊的任务,也是他最重视的内容。
引进推广新品种,是刘俊从年轻时一直在做的事。
刘俊是从林业技术员成长起来的专家。他在怀来县当过副乡长、乡长,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1990年前后,怀来已经是葡萄种植大县,但葡萄品种比较稀缺,仍是龙眼一类的老品种。1990年,任怀来县林业局副局长的刘俊捕捉到一个机会。
在此之前,国内一位葡萄专家借去美国研修的机会带回30个新品种,先后在郑州、北京试种,都没有成功。正在为寻找新品种挠头的刘俊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心把它们引种到怀来。
“这批新品种包括红提、森田尼、早熟红无核等,两年后在怀来试种成功,之后推向了全省、全国。尤其是红提,在阳光玫瑰葡萄火遍全国之前,它是最流行的品种。”刘俊说。
此后,刘俊还引进马瑟兰、小芒森等酿酒葡萄品种。如今,它们早已流行全国。
10月18日,一封海外电子邮件发到了刘俊手机上,寄件人是意大利VCR苗木公司。
“VCR公司是欧洲知名的葡萄苗木公司,我们达成协议,共建葡萄新品种联盟。你看,对方已经在协议上签了字。”刘俊向记者展示手机截图。
此时,刘俊有点兴奋。此次协议签署后,将有50个新品种引进来,他盘算着把新品种先引种到我省三个基地——怀来两个,赞皇一个。
“我刚工作时,见到的葡萄品种不超过10个。40年过去,如今成规模种植的葡萄品种就有上百个。”刘俊说,品种越多越优质,意味着产量越高、种植越广,也意味着价格越好。
目前,我省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产量超过130万吨,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产量全国第二。刘俊认为,这与我省葡萄新品种推广密不可分。
我省葡萄能大面积推广,还离不开另一个因素——管理。
2013年,刘俊牵头的葡萄防雹网等多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乍一看,这项成果似乎不是很高端,就是在葡萄架上搭个网。
事情没那么简单。
张家口怀来、宣化一带,有十年九雹的说法。葡萄是个“娇气”水果,经不得一点磕碰。为防冰雹,当地甚至用上了高炮,然而效果平平。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简单方法。刘俊想,那就给葡萄架罩上一层网,上面防冰雹,侧面防风,全罩住还能防鸟。
但网不是随便用的。为了拦住冰雹,网眼越密越好,可网眼密了会影响光照,到底用多大的网眼?
“1厘米见方的网眼能挡住大部分冰雹,即使漏下来,由于缓冲作用,也不会对葡萄造成实质伤害。”刘俊甚至算出了冰雹砸到葡萄上的力。
但1厘米见方的网眼,会减少10%光照。刘俊反复试验,设计出“大网格、小网眼”布局——2厘米见方的网格内是0.5厘米见方的细线织成的网眼。如此一来,遮光率可降低到5%。
为这项研究,刘俊投入了大量精力,到2013年获奖时,这项成果已经持续改进了20多年。试验成果精确到网格线不能用深色线,而要用白线,因为深色线吸光,将减少约1%的光照量。
防雹网应用后,迅速在张家口推开,而后扩展到全国。如今,防雹网已在全国推广50多万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20亿元。
刘俊一辈子围着葡萄转,为葡萄保产增产而努力。40年,技术员小刘变成了专家老刘。
10月14日,赞皇县松会村葡萄基地,刘俊(右一)与村民一起品尝葡萄。
葡萄专家的多重角色
老刘今年7月正式退休。不过,他仍然担任葡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职务。因此,他的生活一点没有松弛下来。
刘俊拿出一张9月“出勤记录表”。这张他自己设计的表格不是为了自我考核,而是记录生活。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喜欢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
9月记录表上,刘俊出差24天,去了陕西西安,新疆伊犁、石河子,北京延庆,山东青岛,省内去了保定、涿鹿、怀来、平山、广宗,分别考察葡萄新品种,参加学术会议、葡萄品鉴、农民丰收节活动,转葡萄种植基地……
“有一年年底,我翻日记,算了下竟有282天在外面,创造了8天跑6省的记录。”刘俊为自己的“战绩”感到骄傲。
一辈子与葡萄打交道,刘俊想留下点什么。这些年,他走遍了省内上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园区、合作社,跟很多种植户都很熟。在他们面前,刘俊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有时,他是个老朋友。
“老于,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和意大利公司共建新品种联盟的事有进展了。我想把一个基地放在你那儿,培育抗寒酿酒葡萄品种,我正在选品种,你帮我参谋参谋。”10月18日,收到意大利公司邮件后,刘俊先给怀来一家葡萄基地的经理于海森打了个电话。
在种植户眼里,刘俊是个没有架子的专家。谁家葡萄园闹了病害或是新葡萄园做规划,他总是有求必应。有的葡萄园在山上,山路难行,他也一定要扎进去看个究竟,即便如今岁数大了行动不便。
“省内好几家葡萄基地都是我做的方案,大家信任我,我就卖卖力气。”去年,刘俊在怀来帮忙做的一个观光农业项目大获成功,葡萄卖到50元一斤,刘俊打心眼儿里为他们高兴。当初他为了做成这个项目,一连几个月,每周跑一次张家口。
本来,刘俊是顾问角色,提提建议就好,可他干着干着就越界了。“我这顾问都干成CEO了。”刘俊说。
有时,他是个严师。
饶阳人何雨航2014年涉足葡萄产业,由于经验不足,葡萄品种和种植模式用的都是老一套,成本高,产品还不受欢迎。经营两三年,亏损得厉害。
刘俊帮着何雨航重做方案,大刀阔斧地改,葡萄园有了起色。何雨航越来越信服这位老师,可有一次,他对刘俊的想法有点难以接受。
“2018年,我们新建了两个棚。按刘俊老师的规划,要采用全新架型,一亩地只种27棵苗。他说这样产量不减,品质更好,并为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何雨航心里却有点打鼓,种得这么稀,能不影响产量?他偷摸采用了密植方式。
刘俊发现后,劝何雨航改过来,为这事,他几次跑去饶阳。最后一次,见到何雨航还没改,刘俊急了,直接拍了桌子。
何雨航刨了葡萄苗,老老实实按一亩地27棵标准栽种。几年后,新种植方式被证明是对的,葡萄不但丰产,还卖上了高价。
“他是个严厉的长辈,也是个良师。”多年交往下来,何雨航给出这样的评价。
更多的时候,他是个服务者。
再忙,刘俊每年都会抽出时间下基层,为小种植户们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为做好这项工作,他还准备了葡萄种植明白纸、技术小册子、挂图等教具。
“除了现场指导、办班培训,电话、微信都可以随时咨询,每到一个地方讲课,我先告诉大家我的电话,谁有问题随时可以问。能多帮一个人解决问题,可能就多了一个葡萄种植能手。”刘俊说。
众多身份中,刘俊更喜欢服务者的角色。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跟农民打交道有一种亲切感。而今,能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反哺乡亲们,这是我的分内之事。”刘俊说,这也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回馈,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10月14日,赞皇县松会村葡萄基地,刘俊(右)为葡萄园品种更新出谋划策。
眼光不局限在农业上
在松会村的山顶上,刘俊还为项目方支了一招:把山坡上的葡萄园做成梯田样式,一层一层的,显得漂亮。再把三面山坡打通,建一条环形路供田间观光用,每段路立一个路标,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锁云湖能观景,还有水上娱乐项目,湖边有露营地,有观光谷,再把农业旅游搞起来,各个项目特点鲜明,如此一来,就能相互引流,把田园综合体发展起来。”刘俊说。
刘俊搞了一辈子农业,可他的眼光不局限在农业上。如今,他走到哪儿,都把三产融合挂在嘴边,告诉种植户要树立融合发展意识,不能把“宝”都押在葡萄种植上。
“经过多年发展,葡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几近饱和,已经开始出现过剩苗头,今年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幅下跌就是个信号。一旦生产过剩,葡萄价格必然下跌,陷入‘丰产不增收’的境地。”刘俊说。
在刘俊看来,三产融合的好处在于三者能相互借力,化解风险。
9月17日中秋节,刘俊从外地返回石家庄,顾不上吃一顿团圆饭,就急匆匆赶往平山一个葡萄基地。
刘俊心里装着一件事,平山这家葡萄基地种的都是阳光玫瑰葡萄,今年供大于求,价格大跌,会不会卖不出去?
一踏进葡萄园,刘俊心头的疑云烟消云散。中秋旅游旺季,西柏坡人流如织,葡萄基地借着这股人流,搞起了葡萄采摘,葡萄不但全卖了出去,还比市场价高出三分之一,精品果每斤卖到了15元以上。
事实上,三产融合的思路在刘俊头脑中酝酿已久。2016年,他参与的一个山区休闲观光产业项目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一等奖,这个项目系统提出了三产深度融合的理念。
在刘俊心中,葡萄产业体系应该这样构建:葡萄种植,走精品路线,错季上市;葡萄加工,发展葡萄酒,打造自主品牌;葡萄观光,吸引城市游客,发展体验式旅游。三个产业互相支撑,一产为二产三产提供基础支撑,二产三产消化葡萄产品,提升附加值。
身为农业专家的刘俊,产业思维从何而来?他想了想说:“我做过科学研究,干过行政工作,还经营过企业,经历比较丰富,往往能跳出农业看农业。”
刘俊不但有产业思维,还有市场思维。
在松会村葡萄基地,刘俊把一个秘方交到项目方一位负责人手里。“这是我托人淘来的葡萄酒秘方,不能透露给别人,得像保管可口可乐秘方一样保管它。”刘俊带着调侃语气说。
刘俊早就有做新型葡萄酒的想法,借这次合作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款葡萄酒的市场定位,他已心中有数。
“葡萄酒是个外来事物,口感上佳但酒精度低。中国人有饮用高度白酒的习惯。我们结合两者特点,打算做一款高度葡萄酒,迎合男性消费市场,尤其是年轻男性。”刘俊说。
与这款高度葡萄酒一同推出的,还有一款低度葡萄酒,它有金黄、艳红、宝石蓝三种颜色,瓶身设计精巧美观,这是专为女性消费者开发的。
“到时候,把两款葡萄酒放到一个包装里出售。它的受众群体很明确,就是年轻的夫妻或情侣。”刘俊说。
40年潜心葡萄事业,就像酿造美酒的旅程,时间沉淀智慧,成果令人陶醉。如今的刘俊,一方面,对葡萄选种、管护的研究越来越精、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对整个葡萄产业的理解也越来越宽泛。“我要为葡萄酿出更宽广的未来。”他说。(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本版图片均由河北日报记者魏雨摄
记者感言
为喜欢的事业奋斗很幸福
刘俊是个不太一样的专家。
刘俊不是因为从小对葡萄感兴趣而决心跨入这一行的,这位葡萄界的“大拿”不是出身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而是从基层林业技术员干起。刘俊40年工作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做行政工作,而不是搞科研。
刘俊的童年生活中几乎没有葡萄的影子。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怀来县林业局工作,任林业技术员。这时,他才真正接触到葡萄。
刘俊工作第一年,当时的林业部在怀来启动一项葡萄滴灌试验,他被安排参与此项工作。
刘俊的任务是观察根茎生长状态。葡萄株下被挖出一个深2米的坑,刘俊每天要跳到坑里,观察记录根系生长状态。当时已进入10月,张家口温度骤降,坑里更是阴冷潮湿。刘俊每天站在坑里几个小时,一连40天。第二年、第三年,同样的实验,又是两个40天。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患风湿病埋下了隐患。但这三年,刘俊收获巨大,他记录关于葡萄的资料装满了几个纸箱。凭着扎实的积累,他完成了一篇有开创意义的论文。论文发表后,他欣喜若狂。从此,建立起对葡萄的深厚感情。
很多人是因为热爱,所以付出。而刘俊是因为付出,所以热爱。
几年后,工作成绩突出的刘俊当上了副乡长、乡长。再之后,他当上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任县林业局局长时,刘俊着手研究葡萄防雹网。这本不是他分内之事,做这件事纯粹是出于对葡萄的喜欢。在这项研究上,刘俊投入了20多年时间。
2001年,刘俊调到省里工作。2004年,他赴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任职。这时,他的工作才跟葡萄专家的身份沾上了边。这一年,刘俊45岁。
学术基础单薄,但刘俊有股子钻研精神,边学边干。到退休时,他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多数奖项与葡萄有关。
你问他哪来的劲头,他的回答简单朴素:喜欢葡萄,想干出点成绩。
刘俊今年65岁,比起年轻时,行动没有那么灵活,可他每个月行程安排仍然满满当当。他的行程表即使年轻人看了也发怵,但刘俊乐此不疲。
9月,刘俊去了一趟新疆,对接葡萄新品种进疆事宜。这是接下来几年,他要做的一件大事。“新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合葡萄种植。我想把河北的新品种引过去,让新品种在新疆结出果实。”刘俊说。
退休了,有没有想过放下担子,过休闲的老年生活?
“闲下来反倒难受,为喜欢的事业奋斗终生,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刘俊说。(文/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