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来自稀有的青金石。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珍贵的蓝色成了各国皇室、贵族装饰、宝物、器物优先其中的色彩选择。史上第一任时尚偶像埃及艳后,眼睑上总会覆上厚重的蓝色眼影。
在中国同有着匹敌世界的蓝——“景泰蓝”。来自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铜胎掐丝珐琅的色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说到“景泰蓝”,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的就是花瓶。其实“景泰蓝”不仅可以制成花瓶,还可制成盘、罐、盒、屏风等珍贵的陈设装饰品,也可制作成台灯、烟具、酒具、茶具,甚至壁画等实用型工艺品。
如今,“景泰蓝”可以说是集合了各个年代审美与历代工匠聪明智慧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中国最具代表性非遗技艺之一。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静经常的一句话“一旦你进入这个领域,每当完成一件作品,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景泰蓝能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美。”
她和景泰蓝的缘分开始于1978年,当年刚初中毕业,面临着选择是上中专技校还是高中。李静从小喜欢美术,得知珐琅厂技校在招生,需要有画画方面的特长。这样的机会,可以实现她继续学美术的愿望,于是就毅然决定报考这个学校。当时报考的人数有几百人,最终选拔录取了只有31个人,25个男生。其余是6个女生,而李静是其中之一。
进入珐琅厂技校之后,李静正式开始美术专业的学习,包括图案素描、色彩还有人物山水画。学习期间不间断地户外写生、观摩展览,李静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正式进入珐琅厂工作,被分到点蓝车间。在一线一干就是十六年。从熟悉景泰蓝制作过程,到釉彩色彩搭配,再到琢磨景泰蓝的釉料特性,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练出来的。
几十年的磨练,让李静对釉料的把控如火纯青。比如画同样一朵花,多加一点粉,或者少加一点粉,颜色偏紫一点,或者偏黄色一点,作品展现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李静通过写生仔细观察过从花朵植物萌芽到盛放的样子,琢磨它每个时期微小的变化,让她的作品在细节之处愈发生动。创作过程都是凝结了设计者对于事物的判断,对美与丑的甄别,带有生命与灵性的创作才能孕育具有艺术与美的作品。
对创作的不懈追求,让她的作品逐渐被大家认可,小到室内摆件,大到重要国礼的设计,她作为主创责无旁贷,几乎都参与其中。
作为珐琅厂的首席设计师,她将绘画艺术中构图、透视色彩学与点蓝技艺结合,从而形成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创新融合。手调釉彩让“景泰蓝”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丰富,创作题材喻古论今,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她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部、市级金奖:国礼《盛世欢歌》大瓶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收藏、设计完成首都机场专机楼景泰蓝装饰、APEC雁栖湖集贤厅的大斗拱、钓鱼台国宾馆墙面装饰、北京地铁14号线景泰站大抱柱景泰蓝装饰、2019年世园会领导人活动大厅景泰蓝装饰等重点工程,此外还有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各国领导人……
在从事“景泰蓝”艺术四十多年的工作和实践过程中,李静不断地积累了深厚技艺和创作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主张在继承传统典雅、庄重、吉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其作品喜庆热烈又不失于优雅,风格新颖独特兼具时代感。她说:“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在数代手艺人的指尖传承下,绽放着熠熠光辉。传承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好好学、了解、理解,才能有扎实的基础。以前,在北京站速写,一画就画到深更半夜,求学求知的精神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上。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踏实认真、谦虚刻苦的精神。”
如今,李静身兼数职,既是北京市珐琅厂设计部主任,又是北京市非遗技艺传人。即便已是花甲之年,仍然在为了那抹蓝,每天奔波在路上。 “景泰蓝”或许正是因为许多像她一样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守艺人,才得以熠熠生辉。她经常说:选择了这个领域作为一生的追求,就无怨无悔。不论多忙多累,都要认真画好每一笔,因为那是创作者对每一件作品真诚的态度和对每一位受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