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我们这代人,将是历史的“罪人”,不会得到后代原谅

正一品 2023-10-22 18:01:16

“我个人的看法,将来子孙后代写历史教科书,写到我们这代人,不会有任何好词儿来写我们这代人,大家同不同意?”

这是清华教授孙立平在参加一次访谈节目时,说出的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问题,使得孙立平教授如此怅然,认为我们这代人将会是历史的“罪人”呢?

孙立平教授在讲课

孙立平教授:后代不会原谅我们的

孙立平教授是我国清华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他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社会现代化”、“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社会如何转型”等课题。

研究过程中,孙立平在好友的启发下,发现了潜藏在中国大地上一个非常可怕的隐患。

彼时孙立平主要在研究国内农村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自己的好友,已经退休的原建设部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谈起中国建筑。

陈淮对孙立平说:

“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啊,其实只有30年,太短了。”

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

正是这句话,让孙立平的心“咯噔”一下,他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未来。

以陈淮的话为前提做一假设,假设30年后,或者将这个时间延长一点,以中国建筑的平均产权50年来算,这么多年过去以后,如今被我们视为“财富”,视为国家富强象征的高楼大厦,也许绝大多数都会直接沦为建筑垃圾。

到时候这堆垃圾一样的烂楼,后人们都不知道找什么地方去处理,其将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随处可见的建筑垃圾

从小,课本就告诉我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土地资源,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更是小的不行,更应该被珍惜。

但是我们却没有这么做,我们在土地上疯狂修建高楼大厦,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绝大多数的归宿就是“填埋”。

长此以往,优质的土地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国内自然生态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到时候,我们这代人,大概真的会像孙立平教授说的那样,变成历史的“罪人”,后代看着糟糕的土地,大概死都不想原谅我们。

孙立平教授

关注者不仅只有孙立平

意识到“建筑垃圾”这个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巨大隐患以后,孙立平教授开始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研究,这期间他意外地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关注这个问题,事实上,美国早就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存在的这个问题。

该国学者还写下了非常正式的学术论文,专门讨论和研究,中国目前这些几乎是同一时期修建起来的高楼大厦,未来集中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到底要怎么办!

高楼大厦或许在以后都是“罪证”

以这些学术论文为思路起始,美国《纽约时报》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该媒体记者王霜舟指出:

“每年,有数以吨建筑垃圾会被悄悄地倾倒在中国大城市的郊区,而这个问题往往不会被大众所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垃圾的增速已经难以让人们再继续忽略它们。”

而最令王霜舟印象深刻的,无疑是2013年1月西安明皇陵附近发生的一次建筑垃圾倾倒。

2013年1月西安明皇陵附近发生的一次建筑垃圾倾倒

当时有一大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被拆迁的建筑垃圾,不知道被什么人直接倾倒西安市郊区的一个明皇陵附近,这些垃圾看上去就像是一道“墙”,压塌了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官员雕像。

无独有偶,北京市朝阳区也曾出现过一堆高度超过8层楼的建筑垃圾堆。

据当地居民说,这堆建筑垃圾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每次刮风的时候总会有大量沙尘被卷起,很多人都因此得了鼻炎等病症。

随处可见的建筑垃圾

而且不仅是《纽约时报》,《北京晚报》也在2013年8月时报道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现象:在北京五环路沿线,平均每隔一公里,就会出现一堆垃圾,目测基本上都有半吨之多,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怎么处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解决就好了呀!把这些垃圾都进行处理回收不就行了?很遗憾,处理回收并不能完全解决建筑垃圾。

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吕伟生曾经非常忧虑地说:

“所有建筑和拆迁垃圾一旦产生,是没有办法再进行处理的。虽然有人想通过回收来解决掉它们,但实际上建筑垃圾中能回收再利用的主要是金属,至于其它垃圾,目前尚且没有系统化的处理办法。这也是导致现在非法倾倒的现象随处可见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要是我们这代人还不做出改变,努力寻找处理建筑垃圾的办法,那么我们的后代,将来或许会被迫生活在建筑垃圾堆当中,到时候我们真的就成为历史的“罪人”了。

随处可见的建筑垃圾

世界如此黑暗,但好在总有人默默缝补——已经有中国企业注意到了建筑垃圾存在的危害性之大,并且将“如何处理建筑垃圾中占比较大的混凝土”提上日程,加以研究。这个中国企业就是新奥混凝土集团。

该企业策划了水泥回收项目以后,立即付诸行动,选定中国贵阳和兰州两地建厂,收取建筑垃圾以后,针对这些垃圾进行研磨,分离出水泥进行重复利用。

新奥集团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型发展

而这种回收利用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由于对“回收垃圾重复利用”的刻板印象,致使很多厂商对新奥混凝土集团产出的再生水泥颇有顾虑——他们担心修建出来的质量不合格。

可事实上,这些再生水泥与新水泥并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真的能消除人民对回收再生物的负面认识,或许未来我们真的可以以完全回收再利用的手段,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纯净的蓝天和肥沃干净的土地。

参考资料:

[1]《中国大城市正被建筑垃圾包围》 王霜舟.环球时报

[2]《清华教授孙立平:不会有任何好词来写我们这代人》 bilibili

[3]《孙立平:历史,将如何评价今天这代人》

2 阅读:62

正一品

简介:揭秘历史,探索真相,尽在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