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的古代人是如何扛过高温的?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云帘逸仙 2024-09-30 14:18:00

文|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现代人躲进空调房,吹着冷气,吃着冰淇淋,惬意地度过夏天。

但是,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对抗酷暑,安然度夏的呢?

对于古代的寻常百姓来说,消暑纳凉,不过是蒲扇、井水、大树下乘凉这些简单的方式。

但对于那些达官贵人来说,消暑讲究的是排场和奢华,动辄就是檀香木的扇子、七轮扇的消暑神器、湖光山色的避暑胜地,甚至还有专门的避暑山庄。

这种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消暑方式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寻常百姓终日为温饱奔波,而达官贵人却在想方设法让生活更加舒适奢华。

即便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这种差距也丝毫没有缩小。

穷人的消暑,不过是为了活命,而富人的消暑,却成了一种炫耀和享受,这种快乐,恐怕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看看那些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用智慧与奢华,扛过高温,享受夏日的吧!

古代消暑存在贫富差异

现代人躲进空调房,大口吃着冰淇淋,爽快地度过炎夏,可是,在没有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对抗酷暑,安然度夏的呢?

且说在古代,消暑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待遇。

寻常百姓家中,消暑的东西寥寥无几。不过是一把蒲扇,一盆凉水,再加上自家门前的一棵大树,三样东西,就算是齐全了。

蒲扇一般都是自己动手编织的,选上一捆上好的蒲草,剥去杂质,只留光滑柔韧的蒲叶。

一根根仔细编织,再用彩线扎紧,一把扇子就大功告成。这种扇子轻巧方便,拿在手里摇两下,顿觉清凉舒爽。

要是家里有个宽敞的院子,院中还能挖上一口井,夏日炎炎,打上一桶井水,那叮咚作响的水声,就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要是家中老小众多,蒲扇、井水也不够用,那就只好到树荫下乘凉纳凉了,枝繁叶茂的古树下,设个竹榻,铺上草席。

一家老小,或坐或卧,闲话家常,微风徐来,树叶沙沙作响,虽不比空调房舒爽,但在这天伦之乐中,倒也忘却了炎热。

可是,这种消暑纳凉的慢生活,只有寻常百姓才能享受得起,那些达官贵人,可没这份清闲。他们消暑,讲究的是排场,是奢华。

再看看那消暑神器。寻常百姓家中,顶多有个土井,供人饮用,可在达官贵人家,那就不得了。

七轮扇,顾名思义,就是七个巨大的轮子,一字排开,用机械装置连接。

只需一个人转动其中一个轮子,七个轮子就能同时转动,带起阵阵凉风,这种大型通风设备,在当时可谓独一无二。

水帘洞就更神奇了,在院落中挖一个大池子,四周用竹子搭起高高的架子,架子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竹筒。

竹筒一头连着水源,一头开了个小孔。当水流过竹筒时,就会哗啦啦流下来,形成一道道水帘,置身其中,但觉凉气四溢,炎热全消。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在那达官贵人家中,想要什么样的消暑神器,只需动动嘴,口说即成,可是在寻常百姓家,这些东西,想都不敢想。

以上内容参考自澎湃新闻2023年6月21日关于“夏至来了,没有空调的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真心环保!”的报道

古代贫富消暑差异的其他表现

若说古代的消暑,寻常百姓家,不过是蒲扇井水,再加个树荫纳凉,可到了那些富贵人家,消暑讲究的,可就多了去了。

来看看穿的,寻常百姓,一到夏天,无非是一身粗布衣裳,便算是凑合了。

可那些富贵人家,却讲究得很,什么轻罗薄纱,绫罗绸缎,穿在身上,轻若无物,凉爽无比。

更有一种叫做“竹衣”的,那可真是稀罕物,用上好的苎麻,纺成细如发丝的线,再用这线,将一根根细竹管串连起来,编织成衣。

这竹衣轻薄透气,穿在身上,凉爽无比,据说,连皇帝都爱穿这竹衣。

再说吃的,寻常百姓,顶多是在井水里,泡点儿西瓜或是冬瓜,解解暑气,可那些富贵人家,吃的讲究,可就多了去了。

什么冰镇酥、冰糖葫芦、冰花酪,一样样,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个吃食,无一不是用上好的食材,再加以精心烹制,端上来,晶莹剔透,凉爽无比。

更有一种,叫做“冰淇淋”,说起来,这冰淇淋,还真是古代富贵人家的专属。

用牛乳炼成的乳酪,加上冰块,再用银器盛装,放到冰窖里冻上一冻,拿出来,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淇淋。

说完了吃喝,再说住的,寻常百姓,住的,自然都是些简陋的茅屋土房,可那些富贵人家,住的,那可都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

在这些宫殿楼阁里,专门有一种叫做“清凉殿”的地方。

这清凉殿,可不是一般的凉爽。殿中铺着大理石,摆着一个个装满冰块的玉盘,墙上还挂着竹帘,只要躺在这清凉殿里,哪怕外面热得像蒸笼,里面也是凉爽无比。

除了清凉殿,还有一种叫做“凉屋”的,这凉屋,建在水边,屋顶上,安装了一个大水车,只要水车一转,凉风就会从屋顶上灌进来,把满屋的热气,都给驱散了。

更有一种,叫做“七井凉屋”,这屋子,在地上开了七口井,井里,装满了冰块,坐在屋子里,脚下凉气直冒,那感觉,别提多爽了。

说完了住,再说行,寻常百姓,一到夏天,顶多就是到郊外走走,再不然,就是到河边泡泡脚。可那些富贵人家,那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啊,一到夏天,就要去避暑山庄,这避暑山庄,建在群山环抱之中,四面都是葱郁的树林。山庄里,还有一汪碧绿的湖水。

湖边,有亭台楼阁,有曲径回廊。坐在湖边,听听鸟鸣,看看鱼跃,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更有一些富贵人家,索性就在自家后院,建起了避暑山庄,什么假山瀑布,竹林茅亭,一应俱全。

当然了,这些个避暑山庄,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没个一官半职,或是家财万贯,想都别想。

以上内容参考自澎湃新闻2023年7月27日关于“古人夏季是如何制冷的?这种”空调“更节能!”的报道

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即便是在炎热的夏日,这种差距,也丝毫没有缩小。

或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衬托出那些富贵人家消暑的奢华,也才衬托出那些寻常百姓生活的艰辛。

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消暑,早已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空调、电扇、冰箱,这些现代化的利器,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古代消暑智慧对后人的启示

在古代,消暑可不仅仅是为了躲避炎热,更是一种雅兴,一种生活情趣。

那些文人雅士,最喜欢在夏日相聚,或在竹林之下,或在荷塘之畔,设宴品茗,吟诗作对,一边纳凉消暑,一边谈古论今,好不惬意。

在他们看来,夏日虽然炎热,但也是欣赏荷花的最佳时节,粉红的花,碧绿的叶,金黄的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似珍珠一般,微风拂过,荷叶轻摇,露珠滚落,溅起涟漪。

诗人们对此情此景,自然是留连忘返,即兴赋诗一首,抒发胸中情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短短两句,道尽了荷塘美景。

更有甚者,索性在荷塘中置一方台,铺上竹席,摆上茶具,一壶香茗,三五知己,谈笑风生,茶香氤氲,荷香缭绕,身在此山中,宛如世外桃源。

当然,雅兴不止于此,在竹林之下,也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修竹挺拔,绿叶婆娑。

微风吹过,沙沙作响,如同天籁之音。人坐在竹下,闻其声,赏其景,顿觉烦躁尽消。

更妙的是,竹林之中,往往有一泓清泉,泉水清冽,甘甜可口,汲上一瓢,润润喉咙,那股沁人心脾的凉意,直透心肺。

文人雅士们在此小酌一杯,吟诗一首,谈天说地,不亦乐乎,有时,兴致来了,索性就地而卧,枕竹而眠。

如此种种雅兴,寻常百姓自然是难以企及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也有自己的消暑之道。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消暑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调、电扇、冰箱,这些现代设备,让夏日的炎热不再那么难耐,即便是普通百姓家中,也能享受到这些凉爽设施。

但是,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心存敬意,不忘古人的智慧结晶,因为正是有了前人的努力和创造,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舒适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不要因为有了现代科技,就忘记了欣赏自然之美的情趣,那些古人的雅兴,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仍然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以上内容参考自澎湃新闻2024年7月16日关于“消暑与驱蚊:古人怎么过夏天?”的报道

或许,在炎炎夏日,我们偶尔也可以放下手机,关掉空调,到竹林荷塘中去走一走,去感受一下古人消暑

结语

从古到今,炎炎夏日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们消暑纳凉的方式,现代人有了空调、电扇、冰箱,夏日生活变得惬意舒适。

但古人却没有这些现代利器,他们只能靠着简单的蒲扇、清凉的井水和茂密的树荫来抵御酷暑。

然而,即便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古代的达官贵人们依然能靠着财富和智慧,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消暑奢华。

从精美绝伦的檀香扇到独具匠心的七轮扇,从清幽雅致的避暑山庄到巧夺天工的水帘洞,这些都是古代有钱人享受清凉的专属方式。

那些没有空调的古代人,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了夏日消暑的奥义,而那些古代的有钱人,更是将消暑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和享受的高度。

他们的快乐,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满足,更在于智慧的碰撞和创意的迸发,这种快乐,恐怕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吧!

0 阅读:922

云帘逸仙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