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春天,老一辈革命家彭真与世长辞,走完了光辉伟岸的一生。“思念如马,从未停蹄”,自他逝世后,他的夫人张洁清每天都会认真细致地整理丈夫留下来的东西,家里也一直时刻维持着他生前的样子。
几十年前,他们在危机四伏的地下工作中邂逅相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相知相爱,自此风雨同舟几十载,携手一生。
1912年,张洁清出生于河北,在她的家乡霸县,她所在的家庭乃是当地的一个高门大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个地主家庭里走出了十几名革命者,这和她的姑姑、一位老党员张秀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位姑姑的影响下,家里很多人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张洁清亦是如此。小时候,她经常和其他孩子一起围在姑姑的身边,听这位长辈讲述革命故事和革命道理,学唱《国际歌》,接受着早期的革命启蒙。
18岁那一年,她考入了北平的女子师范,刚一入学,便加入了学校里的进步剧社,随剧社去各个高校演出,传播新思想。除此之外,她还与学校里的多名进步学生组建了读书会,大家时不时聚在一起,阅读、讨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刊物,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理解。
1933年,在计划用演出来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时,张洁清曾一度被敌人抓捕,遭遇到了革命路上的第一个坎坷。不过这一次的挫折,并没有熄灭她心中追求信仰的热情,反而在狱中时,她从许多被关押在一起的同志身上学到了很多斗争经验。被营救出狱后,她返回学校完成学业,此后去到天津与姑姑一起从事革命工作,传递情报、宣传革命与抗日,领导着妇女运动的相关工作。
1935年,为姑姑担任交通员的张洁清常常去往北平给一位姓魏的先生送信。每次传递信件,她与魏先生很少说话,但随着工作上的多次接触,两人后来就逐渐熟络了起来,魏先生的沉稳与机敏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两年后,魏先生离开北平,去往了延安,当时张洁清不会想到,在她此后继续寻求革命道路的同时,还会与这位魏先生不期而遇。
1939年, 张洁清为了提升自己的革命工作能力,主动要求离开大城市,去往晋察冀根据地锻炼学习,被组织安排进了党校。在那里,她时隔多年再一次见到了魏先生,而此时的魏先生正是根据地的书记和党校的校长,并且已经改名为彭真。
或许这就是缘分的奇妙之处,两人相逢后,在艰辛的革命生活中渐渐互相吸引,产生情愫,最终在一场朴素简单但又真诚热情的婚礼中结成革命伉俪,自此风雨相随几十年。
婚后,张洁清进入到晋察冀的中央局做秘书工作,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了照料丈夫生活起居的任务,有时也会帮着丈夫处理文件,做一些秘书工作。
建国后,彭真担任了北京的市委书记,按照张洁清的能力,中央本来打算让她去组织部任职,但她考虑到彼时才刚刚解放不久,情况还很复杂,便主动降低了自己的级别,去往北京市委担任了丈夫的秘书,协助丈夫工作。
特殊时期,夫妻两人一度遭到严重的冲击,风波过后,他们回到北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彭真后来出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正国级领导人,而张洁清也曾在中央政法委担任副秘书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响应干部年轻化的倡议,两人双双离休,过上了低调的退休生活。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夫妇两人教育子女十分严格,他们共有四个儿女,子女长大成人后,都成为了各行业的翘楚。
1997年,在彭真逝世后,张洁清以耄耋之年的高龄耗费十几年时间整理了她过往几十年的日记,为《彭真年谱》的问世提供极为宝贵的材料。翻开老人家的日记,里面的内容不禁让人感动,日记里不仅记有彭真每天的活动、会议,甚至还包括他每天的体温、脉搏,可谓事无巨细,体贴入微。
2015年,这位令人尊敬的女革命先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致敬张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