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今年夏天,北方的许多地方进入了“烤箱模式”。多个地区气温频频突破40℃,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南方地区正经历着频繁的降雨,虽然天气也很热,但并没有北方的气温那么极端。
近几年,地球极端出现天气频率是越来越高了,这不禁令人想问:我们的地球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科学家坦言,未来或许我们地球的气候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北方高温 南方大雨步入夏天没多久,北方多地就热成了“烤炉”。根据实况监测,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天津中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大部等地都出现了35--39℃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超过40℃。
石家庄一个普通的平原省份,气温居然突破了41.2℃,紧随海口成为了第二个突破40℃的省会城市。而河南焦作更加夸张,居然达到了43.4℃,创下了58年来最高气温记录。在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午后的地表温度甚至超过了70℃,听起来有种灾难片在现实上演的味道。
极端的高温促生了极端的干旱。由于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农业用水供应紧张,农作物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河南等地已经发布了干旱预警,相关部门启动了应急响应措施,努力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何今年北方天气如此极端?专家解释称,今年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共同作用,导致北方地区长时间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之下。
高压脊是大气中的一种高气压区域。当高压脊控制某一区域时,会导致气流下沉,抑制云层的形成,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也难以散去。加上北方地区的空气相对干燥,湿度较低,使得气温上升更为迅速,形成了持续性的干热型高温天气。
此外,去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今年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去年5月份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这也是今年北方高温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北方的酷热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却频繁迎来强降雨天气。江南,华南和西南等区域的降雨量远高于往年,暴雨,大暴雨天气频频出现,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广西桂林和广东清远等地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
今年,南方降雨频繁的重要原因是南海季风的爆发。南海盛行的西南风,将携带充沛暖湿水汽的气流,从热带海洋输送到了东亚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由此形成了大范围的强降雨。南海季风的爆发,也就意味着南方地区进入了汛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方的降雨仍将持续。
地球将进入“未知领域”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影响超出了很多科学家的预期。科学家警告称,未来,地球可能面临未知的气候变化。
根据《自然》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在地球上找到了15个气候临界点,这些临界点一旦被突破,将导致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
而15个临界点并非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目前已经有9个处于接近被触发的状态。比较典型的就是“亚马逊雨林”和“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
亚马逊雨林被誉为地球的“肺”,它不仅是全球碳吸收的重要区域,还维持着整个地区的水循环和生态平衡。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森林的砍伐,亚马逊雨林可能出现退化。
如果地球平均气温再升高3℃,亚马逊雨林40%的植物可能会“枯死”,转变成干燥的稀树草原。这不仅会释放大量的碳,加剧温室效应,还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模式。
“AMOC”是一个重要的洋流系统,它就好比海洋上的“空调”,可以将热带地区的温暖海水输送到北极地区,调节平衡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科学家发现,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格林兰岛冰盖的不断融化,导致AMOC的强度显著减弱,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彻底崩溃。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欧洲将面临更加严寒的冬季,更加干旱的夏季,而北美东海岸的海平面将急剧上升,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频繁。
每个“气候临界点”都可以看成一张多米诺骨牌,一个临界点的崩溃可能会触发其他临界点,产生连锁反应。
比如,亚马逊雨林的退化会影响全球的碳循环,加剧温室效应,加速两级冰盖的融化和AMOC崩溃;而AMOC的崩溃带来的干旱又会影响到亚马逊雨林,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根据《自然》杂志的研究,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2℃,将会有更多的临界点进入危险区。到时,人类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社会危机。
结尾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科学话题,而是切切实实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现实问题。北方的高温和干旱,南方的频繁降雨,都是气候变化的直接体现。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挑战,人类社会唯有紧密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推动节能减排,保护森林和其他重要生态系统。只有通过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找到一条出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