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看好中国?前NASA雇员狂吹:当美国建月球基地,中国早建成50年

来看世界 2024-06-08 13:20:49

最近,我们的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实际叫月球远端更为恰当)成功“挖土”2公斤,目前已经把样本转移到返回舱中,正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航天的不断进步以及独到之处。尤其是,法国、意大利、欧空局的探测仪器随着嫦娥六号一道登月,嫦娥六号登月成功,他们也跟着宣传了很多,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商业航天有一定的优势。

而在嫦娥六号采样之后,几位曾经的NASA雇员接受了采访,像很多中国人吹星舰一样,这几位前NASA的雇员也狂吹中国航天,甚至吹的有点过头了,让人感觉挺不好意思的。其中一位雇员认为,当美国建成月球基地的时候,中国月球基地已建成50年了。此话是对于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延迟的讽刺,波音制造的火箭和飞船因为供应链等问题而不断延迟。

另一位NASA前雇员还讽刺性低说道,当我们(美国)重返月球的时候,航天员手会把窗户摇下问:你们说我们应该把着陆器停在哪儿好?往大了说,这有点讽刺阿波罗登月。阿波罗登月时采取的是人工控制降落的模式,由于落点偏移等问题,消耗了比额定更多的燃料,再多烧几秒就不够上升器月表起飞了。

作为对世界航天尤其是美国航天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他们一般不会像一些完全不懂技术的人瞎吹,他们有自己的根据,美国航天有自身的问题。由于NASA所得经费的问题,不能再像50多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时处于美苏争霸,航天经费十分充足。现在NASA现在采取了发包的模式,NASA提供订单,与波音合作,由波音设计、制造火箭和载人飞船。

但波音需要节省投入,所以会缩小研发人员数量,会向外寻求零部件的供应,所以供应链中哪怕是任何一个供应商有一丁点的问题、波音自己在整体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载人火箭频繁遇到问题,目前已经推迟发射了11次。就在昨天,NASA新世纪的首次载人飞行,虽然是硬着头皮发射了,但是却遇到了氦气储罐漏气的问题,在300多公里的轨道上,航天员手动切断了氦气管路。

SpaceX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作为商业航天公司,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资金,尽管他们的科研团队也并不是很大,为了节省成本用不锈钢造火箭的箭体。但是他们可以吸纳民间的资本,以便更多低投入到航天之中。他们可以采取更为激进的模式,比如星舰的一次次测试,直接通过测试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着手解决。

可NASA和中国航天这样的官方机构,却做不到这样,本身资金的用途有一定的限制,可以说专款专用,而且后续的投入也需要从既定的投资中抽,不能随时加价压码,需要为整体项目的进度负责,同时又不能出太大的纰漏。NASA和波音合作的飞船,一次次推迟发射,原因也在这里,NASA代表的是美国航天,他们不能出太大的错,万一导致航天员遇难,那对美国的国际威望可是坏事。

然而,不管是星舰还是波音的starliner距离载人登月甚至登陆火星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Starliner原本按照计划,现在已经要开始月球轨道站的建设了,并且开始载人登月的任务。可目前才只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这次最终能不能完全成功还不好说,氦气罐漏气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是在返回的时候氦气不够怎么办呢。

星舰昨天又测试成功了,33台猛禽发动机其中1台出故障熄火了,不过由于冗余设计,星舰最终还是完成了第一二级的测试飞行和回收,不过火箭外部的格栅舵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也是冒着一定的风险。他如果想要载人登陆火星,至少还需要进行载人飞行、深空轨道测试等等,即便是每几个月测试一次,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能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就挺好了,实现100万人移民火星,基本是痴人说梦。

然而,真的比较起来的话,美国航天大概还是要比中国航天先进一些的,不用在在意那些所谓的NASA前雇员瞎吹,虽说近几年我们的进步也比较快,但是在重型火箭方面,目前还是处于落后的地位,而美国现在已有的比较成熟的SpaceX的猎鹰九号重型火箭,已经可以用于向空间站运货或运人,不过猎鹰的缺点是也还没有进行过大体积航天器的发射,也还没有进行过深空载人测试。

美国有更强大的重型火箭,有更发达的商业航天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是目前世界上运力最强的现役火箭之一,能够将大约63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具备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能力,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虽然也还有一定问题:比如在一次和空间站对接后,出现了燃料泄漏的问题,虽然没影响任务,但也是个隐患。

NASA牵头搞了SLS太空发射系):这是为载人深空探测任务设计的下一代重型火箭,计划用于阿尔忒弥斯(Artemis)月球计划,目前火箭整体的设计制造已经完成,载人飞船猎户座飞船等也测试成功,昨天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理论上,SLS火箭有着更大的载重能力,最大的版本载重也是超过当年的土星五号,可以一次性将登月飞船发射入轨。

虽然由于美苏争霸之后美国的制造业逐渐外流,航天相关的产业也有很多公司破产倒闭,供应链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影响了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进度,使得美国吹出去的事被频繁打脸。但是美国曾经建设起来的遥测控制体系还在发挥着作用,日本、欧洲发射火箭等就经常用美国的遥测体系。加上美国在全球有很多基地,他们可以在那里布置先进的雷达等,组成一个庞大的遥测控制系统。

我们由于在国外缺少合作对象,而且没有国外的基地,因此我们采用的是远望、东风等测量船测量站,这些设施的分布比较受限,不像美国除了可以利用自己的设施,还可以用欧洲等地的设施。在早年间,欧美在全世界气象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比如智利、南非等地都建设了大型的天文观测场,它们也可以被用于火箭等追踪遥测。

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等,逐步完善并具备了执行多种复杂任务的能力。我们还是以国有的航天机构为主导,私营航天公司发力商业航天的模式,但在可重复利用火箭方面,还处于落后,单次发射成本上要高于SpaceX,不过我们目前采取的模式是通过大规模的制造,即便是火箭大规模制造之后,成本也能降低。

探月计划、深空探测等计划的推进,使我们不断建设起遥测控制体系,现在登月越来越自如了,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也储备了技术,比如月面自主着陆时的悬停避障技术、比如深空遥测控制技术,比如月面起飞的技术,再比如月球轨道对接及导回地球轨道的技术。抛开有人无人飞行,飞船的这些机动变轨、对接等技术,原理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这方面目前已经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了。

现在需要重型火箭进一步发展。至少是运载能力相当于猎鹰九号的921火箭,分两三次将登月飞船运送到地球轨道组合,然后再倒入地月转移轨道;要么是建造超过土星五号的重型火箭,一次性将飞船导入转移轨道。至于说建设月球基地,目前我们也只是在探索之中,探索怎么原位利用月球的资源建设基地,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月球环形山或者熔岩洞,改造后可以直接用于住人。

中美目前都将目标放在了2030年前登月,不同的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步一步地朝前迈进。美国有阿波罗计划的底子,但是现在进行的却不是很顺利,各项计划推迟又推迟。要想在2030年前登月(美国是重返月球),中美都需要相当的努力,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成重型火箭,美国需要的是做好供应链整体把控等问题,避免被琐事而拖累进度。

另外一个好处是,我们的航天投入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我们由于人工等优势,航天的整体投入其实并不算大,但是这已经给了美国相当的压力。美国急着搞starliner火箭的首次载人飞行,哪怕是氦气罐漏气还要起飞,也实在是推迟太多次了,再推迟下去对于美国形象不是很有利。美国人也总认为我们首先登月就会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所以不断加码航天投入,总是想赶在中国之前载人“重返月球”。

我们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会进行更多的探测活动,进行月球基地建设的论证活动,但是真正建成月球基地,目前来说应该还是比较早的,可能还需要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然后,待人类基础科学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利用月球作为踏板,载人飞向深空。

1 阅读:73

来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