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卫星为啥那么多牛鬼蛇神?集齐“冰火雷电”,到底有何秘密?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6-19 12:42:54



2003年,飞向木星运行了14年的伽利略号坠入木星大气层,在坠入木星大气层的最后时刻,伽利略号仍在传输数据,直到与地球失去联系。

它是第一个成功环绕木星运行的探测器,在其14年的探测生涯中,揭示了木星风暴的复杂性和壮观的极光现象,更是记录了木星4颗卫星的奇异景象。不同于我们地球卫星月球的死寂,木星的卫星简直是冰火雷电都集齐了。

当然木星并不是只有4颗卫星,而是拥有79颗卫星,只是这四颗是最大的卫星,这四颗又被称为伽利略卫星,而且这4颗也是最特殊的,那么木星的卫星同属于木星系统却为何形态各异?它们又为啥叫伽利略卫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星世界一探究竟。02

伽利略卫星

400多年前,伽利略听说了一种新玩意——望远镜,这种仪器可以使远处的物体显得更近。虽然望远镜是一年前1608年在荷兰被发明的,但伽利略敏锐的意识到这种工具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他迅速着手改进望远镜的设计,并制造了自己的版本。

伽利略对望远镜进行了多次改进,最终制造出了一台放大倍率达20倍的望远镜。现在的观鸟爱好者使用的单筒望远镜也能做到30倍,但这在当时是一项显著的技术突破,要知道早期的望远镜只有3倍到4倍的放大能力。

1609年底至1610年初,伽利略开始用他改良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1610年1月7日,他将望远镜指向木星,发现了三个小亮点靠近木星。他最初认为这些亮点是恒星。

在接下来的几晚中,伽利略继续观测这些亮点,发现它们的位置相对于木星发生了变化,并且似乎围绕着木星运行。通过持续观测,伽利略确定了这些亮点实际上是围绕木星运行的天体。几天后,他又发现了第四个亮点。

最后伽利略确认了,这些天体是木星的卫星,并将它们命名为“Medicean Stars”来纪念他的赞助人梅第奇家族。没错那时候就有“冠名商”了。现在我们称这四颗卫星为伽利略卫星,同样是为了纪念伽利略。

我们再把视线稍微往前拉66年,那时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主要著作《天体运行论》正式刊发出版,同年哥白尼因病去世,哥白尼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个理论——“日心说”,他否认了当时的世界观,认为是围绕太阳旋转的。

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太阳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所以他也受到教会的迫害。而他的支持者布鲁诺,更是被教会定为异端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当后来伽利略观测到木星的四大卫星不是围绕太阳旋转时,他可能会有一种复杂的感受,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某种程度上部分正确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他的观测结果也暗示着一个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宇宙结构。

虽然说今天的我们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仍旧是错误的,但当时,这个观点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也从一定成都上代表着人类从中世纪的地心宇宙观向现代科学宇宙观的转变。

接近500年后,1989年人类的首颗专门的木星探测器再次以伽利略的名字命名发射升空,标志着对木星的深入探索正式开始。伽利略号探测器的任务延续了伽利略·伽利莱的对木星未完探索。

2003年,伽利略号燃料耗尽,为避免其意外撞击木星的卫星,特别是可能存在生命环境的木卫二,NASA决定将其引导入木星大气层。伽利略号在最后的时刻仍在传输数据,直到与地球失去联系。

它的坠落标志着一个科学探测时代的结束,但也是新探索的开始。通过这次人类对木星的接触也让人们对木星的卫星产生很大的疑惑,为什么木星的卫星同属于木星系统却为何形态各异?有的甚至还能存在生命?

冰封之地木卫二

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足以容纳1300颗地球,还拥有79颗卫星,但有四颗是它最特别也是最大的,它们分别是艾欧(Io)、欧罗巴(Europa)、卡利斯托(Ganymede)和盖尼米德(Callisto)。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叫它们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这四颗卫星不是按大小来命名的,其中最小的是木卫二,也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因为木卫二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下方被认为存在一个全球性液态水的海洋,众所周知液态水是已知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而木卫二的冰壳表面布满了裂缝和条纹,显示出强烈的地质活动。通过研究这些地质特征,科学家们推测冰壳下的海洋可能与欧罗巴的岩石地幔接触,这为热液喷口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热液喷口可以为潜在的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化学物质,这使得木卫二成为寻找地外生命的可能目标。

伽利略号探测器在其14年的探测生涯中,对欧罗巴进行了多次飞掠,收集了大量关于其表面和磁场的数据。这些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欧罗巴的内部结构和冰壳下海洋的存在。

伽利略号的观测结果显示,欧罗巴的磁场和引力异常表明其冰下海洋可能是咸水海洋,这进一步增加了其潜在生命环境的可能性。

有人可能会质疑,就靠探测器拍点照片就能知道冰壳下有热液吗?别急,其实木卫二的热液造成的水蒸气喷发透过冰壳裂缝,其实可以喷射高达200公里,探测器都不用下去就知道,它是什么成分。简单的说,就是木卫二还没“脱裤子”,探测器就能知道它要放什么屁。

而且木卫二有一个在卫星圈子里非常少见的现象,就是它几乎没有陨石坑,要知道卫星这玩意,基本没有大气层,不像我们地球,陨石砸下来,会被大气层加热点燃形成流星,并大幅减小体积。在卫星上砸下来的陨石,该是多大就是多大。

但是木卫二又是个奇葩,由于木星的位置离太阳太远,木卫二又跟着木星混,导致它很难接收到热量,你说它要完全冻上吧,它也没完全冻上,木星强大的引力引起的潮汐力在木卫二内部产生热量。

这种热量导致冰壳下的液态水不断运动和上升,类似地球上的板块构造活动。这些运动可以改变表面的结构,冰壳不断移动和重新排列,导致表面变形。这种运动会破坏和掩埋陨石坑,使其难以保持完整。

裂缝和条纹是欧罗巴表面常见的地貌特征,它们显示出冰壳的移动和断裂过程。所以木卫二不像其他卫星那样坑坑洼洼。而显得较为“滑溜”,但是和木卫二相比木卫一就更奇葩了。

火山丛林木卫一

刚刚我们才说过,木星位置离太阳很远,具体大概是地球的5倍,咱们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木星大约是5个天文单位,按理说这个距离,木星及其卫星们应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小于地球接收到的,所以木星的卫星按理来说都应该是冰冷的。

木卫一却打破了这一常识,它被称为太阳系中的“火山丛林”,与冰封的木卫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木卫一是太阳系中火山最活跃的天体,其表面分布着400坐以上的活火山。前面我们说过木卫二基本没有陨石坑,木卫一表面的陨石坑也不多,有也都是新坑。

和木卫二的陨石坑不同的是,木卫一没有陨石坑是由于火山喷发频繁且剧烈。熔岩流和火山灰不断覆盖其表面,形成新的地质层。这种持续的地质活动迅速掩埋和重塑了任何新形成的陨石坑,使得这些坑难以保存。

木卫一上火山喷发的熔岩温度极高,其火山活动强度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火山。那么木卫一为啥会如此活跃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木星强大的引力和潮汐作用。木卫一受到木星巨大的引力牵引,同时还受到其他伽利略卫星(如木卫二和木卫三)的引力影响,

这些引力相互作用导致了木卫一内部剧烈的潮汐摩擦和加热。这种潮汐加热效应使得木卫一的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引发了频繁的火山活动。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木卫一,还可以在其他卫星系统中观察到,但木卫一的情况尤为极端。

木星巨大的引力场以及其他卫星的协同作用,使得木卫一的潮汐加热效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效应使得木卫一成为一个充满火山活动的炽热世界,与同在木星系统中的冰冷世界木卫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火,木卫一与木星之间存在强大的电流,这些电流沿着木卫一和木星之间的磁力线传输。这种现象称为“木卫一电流系统”,这些电流导致了在木卫一和木星的大气层之间产生了大面积极光。

卫星巨人木卫三

木卫三也是几颗伽利略卫星中我们不能不提的存在,它实在是太大了,卫星巨人木卫三,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直径达到了5262公里,甚至比水星还要大。质量更是达到了地球月球的两倍多。

和上面两颗少有陨石坑的卫星不同,木卫三的表面就复杂多了,包括陨石坑、广袤的冰川、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裂缝。其表面主要由水冰和硅酸盐岩石构成,冰层的厚度可能超过150公里。

木卫三的表面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地质区:一部分是古老的、覆盖着大量陨石坑的区域,另一部分是相对年轻、被沟壑和裂缝分割的冰川地貌。这些地质特征表明木卫三在其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科学家们通过磁场测量和地形分析得出,在它的冰壳之下,存在一个由液态水构成的海洋。它自身产生的磁场与木星的磁场相互作用,说明其冰壳下存在导电的液态物质,这很可能是咸水海洋。

木卫三最独特的就是它除了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它还是唯一一颗已知拥有磁场的卫星。其实笔者也曾怀疑过木卫三到底是不是远古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只是后来被木星的引力所捕获。

但查找资料后,发现木卫三确实是木星的伴生卫星。因为要捕获一个大型天体为卫星需要极其特殊的条件,比如两个天体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和显著的能量损失机制,如通过气体摩擦或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这样的事件在太阳系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对于像木卫三这样的大质量天体。而且木卫三的轨道特征表明它与木星的其他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四)有着长期的动力学关系。

它们的轨道共振关系暗示了一个共同的起源,而不是被捕获的独立行星。捕获过程通常会导致高度偏心和倾斜的轨道,而木卫三的轨道相对圆和共面,这与它作为木星周围次行星盘中形成的卫星一致。

古老书籍木卫四

相比前几颗木星卫星,木卫四的表面几乎没有任何地质活动,这使得它成为太阳系中保存最完好的卫星之一。其表面的陨石坑密布,这些陨石坑几乎没有被地质活动抹平或改变,保留了数十亿年前的撞击记录。

木卫四的地质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太阳系的早期。与其他伽利略卫星(如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不同,木卫四没有经历显著的潮汐加热或地质活动。它的表面特征几乎没有变化,这使得它成为研究早期太阳系历史的宝贵对象。

它的表面主要由冰和岩石组成,冰层在其历史中未经历过大规模的地质改造。与木卫二不同,木卫四没有活跃的冰壳运动或潜在的液态水海洋,而内部缺乏显著的潮汐加热和地质活动。这意味着它的内部结构和表面地貌从形成以来基本保持不变。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活动和内部加热,导致它们的表面不断变化。相较之下,木卫四的平静和古老使它看起来就像一本未曾翻阅或改写的书籍,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让科学家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状况。

结语

木星的卫星基本把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状态所集齐,而其中最典型的几颗伽利略卫星又是“冰火雷电”的代表。

木卫一以其频繁的火山活动和电流现象,展示了一个充满炽热与动荡的世界;木卫二则以冰封海洋和潜在的生命环境,引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无尽遐想;木卫三凭借其庞大的体积和独特的磁场,展示了卫星巨人的风采;木卫四以其古老而稳定的表面,为我们提供了一本记录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古老书籍。

伽利略号的使命虽然结束,但它为我们揭示的木星世界丰富多彩的画卷,激发了无数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探测任务的开展,我们人类对木星及其卫星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木卫四(卫星);维基百科木卫三,木星的卫星;大英百科,2024木卫一上为何有这么多火山?酷宇宙,2024木星最大的卫星是一颗被捕获的行星吗;quota,2020410年前: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卫星;約翰·尤里,2020行星运动:引发科学革命的思想史;地球观测者,2009木卫二:木星冰冷卫星指南;伊丽莎白·豪威尔,2023

0 阅读:1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