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子读书,要求之严,创了历代之最。
皇子的教育,有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制度。
这在清史中多处记载,在官员的各种笔记、日记中,也有记载。
1.清代皇子作息表1)上学放学时间
清代皇子教育规定,早晨五点上学,下午三点多放学。这比现在学校学习时间稍长一些。
清中期史学家赵翼,在笔记《檐曝(pù)杂记》中记录过皇子上学: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说清朝皇子上学制度的严格,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余内值时,早班之期,以五鼓入......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隐隐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皇子进书房也……”
当时的赵翼,在军机处上班,这是皇宫里的要地。
值早班时,他凌晨四点钟就得入宫,宫里四下漆黑,当时文武百官还没有上朝,只有内务府有人值班巡逻。他则靠在柱子上,打盹解困。
这时,他看到远处一盏盏白纱灯,忽闪忽现,进了隆宗门。
他瞪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太监们持着灯,送皇子们去上学。
现在的孩子们每天早上七点钟上学,家长们常说太早了。
孩子每天早起上学,都像上刑,分秒必争,多赖1分钟是1分钟。
可清朝皇子,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上课了。
2)休息时间
清代皇子们,一年只有六天假:
皇帝生日,正月初一,端午中秋和皇子本人生日。
皇帝生日放两天,所以加起来共六天。
其他时间,哪怕是大年三十,也不放假,也得上学。
这么看,清代皇子们读书,貌似比今天的孩子累多了。
现在的孩子,假期好歹长多了。寒假、暑假,一年三个月假期,都不用上学。
平时还有周末、各种节日,算起来,不上学的时间,可以有小半年。
虽然作业多,但好歹可以在家做。
2. 清代皇子课程表清朝皇子的学堂,和今天的学校一样,也有固定的课程表。
每天上午两门课: 经史、文学。
经史是“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文学是学唐宋八大家,学诗词歌赋等。
每天下午两门课: 体育课、语言课。
1)经史课
身为皇子,自然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应试用的八股文,可以不学。
他们主要学孔孟经典,读史书,学治国之道,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
2)文学课
学写作文,写诗。
古时重文轻理,不学科技,学会做文章,是关键。
3)体育课
学射箭,学骑马,学射击(使用鸟枪),学武术(学习南拳北腿斧、钺钩叉等)。
清朝皇帝是马背上得天下,他们很注重对孩子“武”的培养。
康熙、乾隆自不用说,连鸦片战争失败了的道光皇帝武功也不错。
道光曾自创刀法,共二百式,叫“二百连环刀法”。
学武可以强身,锻炼出一副好身板。从小打下好的体质基础,才能有精力做更多的事。
康熙、乾隆是骑马打猎样样精通,好的身体素质,让他们有精力“折腾”,六下江南拼的也是精力。
而雍正从小就不爱运动,身体一般,喜静不喜动。
雍正一辈子没出过北京,天天工作狂式地工作,可身体跟不上,最终把自己累死了。
今天的孩子,压力是大,体育课看似每天都有,可强度和清代比,那简直小多了。
骑马、射箭、武术,哪个都很耗精力,耗体力。
而高强度的运动,看似消耗,也是对用脑的一种调节。
4)语言课
学习满语和蒙古语。
满语是清代的官方语言,自然不用多说。
“满蒙一家”,满族和蒙古族的关系,让皇帝必须还得会蒙古语。
可以看出,皇子的课程安排文武穿插,还是很科学合理的。
而每天的吃饭时间,很紧凑,10个小时中间只有两次休息。
早上7:30,吃早饭。
中午12:00,吃午饭。
每次吃饭时间,规定不超过半小时,而且还有吃不上饭的时候。
要是吃饭前,老师布置的背书,没背下来,那就不许吃饭,接着背。
这种严苛程度,现在都达不到。
3.培养的结果这样的教育,皇子的成才率高吗?
当然,清代虽是少数民族治国,可皇帝的传统文化水平,平均文化素质,在中国历朝历代里,是绝对的名列前茅,超过前代的大部分皇帝。
清代皇子们一起上学,其实最后当皇帝的只有一个,可大家都得接受同样的培养。
生在皇家,就享受舒舒服服,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奢望。
乾隆6岁进学堂,25岁继位当皇帝,在学堂里整整学了19年。将近两个十年苦读。
乾隆晚年时多次回忆,他在继位前接受的长期、严格、系统的教育。
他觉得在学堂不只是学了文化,对自己的性格,也有强大的塑造作用。
乾隆在中国的皇帝里,属于自律性极高的。
他生活很有规律,做事有严格的计划性,非常勤奋,有时间意识,从来不会晃晃悠悠地虚度时间,他就那种就是浪费时间。
乾隆超乎常人的毅力、自律性,都是从小在学堂里养成的习惯。
总结幸福总是在比较中,上学也一样。
是小时候,吃上学的苦,还是长大后,吃没上过学的苦?
只能说,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长期且持续的付出,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即便是天才,天资好,后天不付出,也成了伤仲永。
即便生在皇家,在学习这事上,也未必就比穷人家付出得少。
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看完清代皇子的作息表和课程表,再看今天的教育。
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
张宏杰著《乾隆: 政 治、爱情与性格》